没有倾听的交流不叫交流,那只是自说自话。
有一个家长找我说他的孩子十四岁,不想上学,和妈妈不怎么交流。倾诉自己的痛苦时,她提到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儿子的脚在学校受伤了,给妈妈打电话,希望妈妈接他回家。妈妈让一个朋友去看了一下,发现伤病不重,妈妈就没有理会。儿子又给爸爸打电话,爸爸把儿子接回了家。妈妈非常生气。对爸爸好一顿批评。
第二件事是儿子告诉她说:“妈妈你看,无论怎么样,我的成绩都不好都是倒数第一,我一是学不会,一是实在是不想在这里学习了。我想找一个电竞学校上学,不论吃什么苦都行。学好了,打一场游戏比赛都能挣很多钱呢。”妈妈回应的是:“儿子,你要是不想上学了,那你就去打工吧。”然后儿子不再和她说话。
妈妈很郁闷地对我说:“我儿子怎么就不能好好跟我说说他的想法呢?不仅儿子不听我说,孩子爸爸也不和我说话。你说我这么多年辛辛苦苦,他们怎么都那么不理解我呢?”
其实这个事情并不复杂。这位妈妈的辛苦就来自于不去倾听别人的心声和感受。比如儿子说在这个学校学不下去了,想换一所学校。儿子的本意里并不是不上学,而是认为现在的学校里学的不适合自己,想找一所更适合自己学习的学校。妈妈回应的是,你不想上学你就不上,你去打工吧。显然不在同一个频道里。所以有的孩子就说“我的妈妈就听不懂人话”。既然你听不懂他的话,他也就没有必要说给你听了。
另外,在和丈夫的交流上也是这样。总认为丈夫应该理解自己的意思,丈夫的所作所为应该符合自己的想法和期待。那么有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去理解丈夫的做法,去满足丈夫的期待呢?一个人如果总是活在自己的频道里,以自己为中心,不能够换位思考,站到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只能让自己越来越孤独,就特别容易和对方造成对抗模式,让自己越来越孤独。
要想避免孤独,必须放下“我执”,学会看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去理解对方,才有可能得到对方的理解,从而建立有效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