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力?为什么每个人的智力水平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呢?对此我们又了解多少?
对于智力的概念,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困扰着心理学家们的重要话题,如何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既能解释人的智商高低,又能提供一个较为公允的指标评估人的潜能。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至少拥有两种智力: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前者指的是推理、发现关系、抽象思维,以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头脑中保留信息的能力。后者指的是积累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以及从过去的学习与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程序或心智模型。
从这两种智力的描述来看,人类智商的高低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是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而通常的对于人们智商的检测仅仅只是局限于测验范围内潜力的证明,且又多为一种静态的检测,所以往往会有失偏颇。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即认为人有三种智力类型,分析型、创新型和实践型。分析型智力体现的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例子就是解答测验中的问题或者说是一种考试能力;创新型智力是我们综合并应用现有知识与技能应对新情况的能力;实践型智力是我们适应自己日常生活的能力,明白在具体环境下需要做什么并行动。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与其他智力模型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实证研究的支持。其中一项研究就是针对肯尼亚乡村孩童们对有关草药通俗知识掌握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对这种非正式的草药知识的测试中,同龄里成绩最好的孩子,在学校正式科目上的成绩最差。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环境导致的,就是这类孩子的家庭更重视实践型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基于学校的分析型知识的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这类孩子加强对于分析型知识的学习的话,他们在学校科目上的学习也是能够赶超同龄人的。所以斯滕伯格说,所有人都处于专长尚在开发的状态,静态的局部评估只会误导我们的判断,这也是下面要着重讲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