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日漫谈

作者: 一念清宁 | 来源:发表于2021-03-05 21:23 被阅读0次
土豆随手拍

01 惊蛰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今天惊蛰,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九九的第二天。

“春雷惊百虫”,九九艳阳天。

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此时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02 古老智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不衰,迄今为止依然让后人景仰,叹为观止。

以前的时光很慢很静,没有声色犬马,没有纸迷金醉,没有网络电视让人沉溺,圣贤们有大量的时间静下心来观察大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悟出了很多深奥的道理。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相合。五行相生相克。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招致灾难。

我们的《易经》,世世代代都在研究,易学家们穷其一生也研究不透,对后世来说,只能望其项背,难以超越。

老子的一双慧眼,用一部短短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就把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03 感恩

我们应该感恩先哲们给我们留下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明宝库。我们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虽然并不完美,但我们的血肉与之紧紧相连。我们有博大精深的《易经》、《道德经》,我们有优美动人的唐诗宋词,我们有当时最先进的四大发明,我们有救百姓于疾患的中华医药,我们有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我们有多到数之不尽的令人自豪的事。

在这里,我们最应该感谢的还有一个人。没有他,中华文明难以传承。这个人就是仓颉。他之前,我们的祖先都是结绳记事,但是,发生的事情太多,怎么记得过来。要么就是口口相传,传得多了,总有误差,如果不出误差,那得要多么逆天的记忆力。

文字成为人类独有的传承各种思想、历史经验、科学知识、文化艺术的工具。神农尝百草,伏羲演八卦,黄帝创内经,先民的智慧通过文字的记录,变成了指导生产生活的科学依据。感谢仓颉!

04 战疫

2019年的冬天气象异常,一种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瘟疫在湖北武汉开始肆虐,不久在全国各地蔓延,举国上下,从政府到百姓,从白衣天使到普通志愿者,万众一心,不畏艰难,共克时艰。

瘟疫无情人有情,这场遍及华夏大地的疫情,不但没有吓退中国人民,反而让民心更齐,决心更大,激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一场疫情,让华夏儿女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和爱国情怀。

在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瘟疫一旦失控,就会肆虐横行,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白衣战士们,只要任何地方出现疫情苗头,都会在第一时间对病毒围追堵截严防死守。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政府高度重视,老百姓高度配合,从白衣天使的最美逆行,到一个个普通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在最短的时间里控制住疫情,更是创造了人类抗疫史上的奇迹。

去年惊蛰前曾有人把这场瘟疫也跟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曰:

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的确,惊蛰过后,抗疫形势越来越好,每天确诊人数都在降低,从三位数降到两位数,从两位数降到个位数……

现在,我国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怎不令人自豪!

土豆随手拍

相关文章

  • 惊蛰日漫谈

    (一) 惊蛰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今天惊蛰,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

  • 惊蛰日漫谈

    01 惊蛰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今天惊蛰,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

  • 农历天空下。。。24节气

    惊蛰 2018年3月5日。 今天是惊蛰之日,惊蛰...

  • 惊蛰日

    雷声轰隆隆 雨声哗啦啦 我总记得惊蛰这一日 有雷有雨有寒风 更有万物苏醒的气息 这一日 春神算是真正醒来了 冬日收...

  • 惊蛰日

    春始来 虫起出 仓庚鸣 鹰化鸠 天渐暖 桃花开 你的脸 挥不去 再闻闻 你的发 是啊 天就要亮了 我紧紧拥抱冬天的...

  • 惊蛰日

    惊蛰日 一场春雪,蠢蠢欲动 未闻春雷,只是望雪而萌 ————这中年后的春雪,如画卷 收放自如,有诗书的味道 一些鸟...

  • 惊蛰日

    惊蛰日,万物复苏,春天来了。百花盛开的季节,欣欣向荣的季节。在“谁最中国”公众号看到了一篇关于瓦的文章,勾起了遥远...

  •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是日惊蛰。

  • 日更52:惊蛰,惊蛰

    今日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惊蛰,拉开了春天的帷幕,...

  • 惊蛰:万物蠢生的节气

    节气名称:惊蛰。 观察地点:徽州泾县。 2018年惊蛰气温:7~26℃。多云。 惊蛰,公历2018年3月4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惊蛰日漫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pd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