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不忍细看历史人生旅途
六十八万两白银,断送了明朝

六十八万两白银,断送了明朝

作者: 子衿吾文字坊 | 来源:发表于2017-08-12 10:52 被阅读140次
崇祯上吊自杀

明朝末年,全国许多地方发生了大旱,饥民遍野,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崇祯皇帝决策的失误,反倒为农民起义火上浇油,风雨飘摇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军彻底摧毁了。

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刑部给事中刘懋上奏,要求清理驿站。这个建议,崇祯颇为赞赏。当时的驿站,早已经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滋生了许多腐败,成为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刘懋的对策简单明了:撤销多余的驿站,将小驿站进行合并;把那些贪污腐化的官员撤职查办,其他富余的官员直接罢官,给点钱打发回家;多余的驿夫驿卒,发放路费,遣返回乡。崇祯粗略一算,精简下来的人员,将给朝廷节省68万两白银。当时国库空虚,连每年给蒙古部落的20万两白银的赏钱,崇祯一上台就取消了。现在,国库里一下子少支出68万两白花花的银子,群臣也觉得这是个绝好的主意,大力支持。

崇祯画像

崇祯马上下令相关官员督办此事。兵部侍郎申用懋站出来上奏:一次性裁撤风险太大,以六年为期逐步进行。对被裁的官员驿夫,按级别发放足够的遣散费。其中精壮的驿卒,可挑选编入各地驻军之中,补充兵源,也解决了再就业问题。崇祯一听,要六年时间,太长了。再说了,还要给不再上班的驿卒发什么费用之类,崇祯听了头疼。能省的一定要省,好钢用在刀刃上。当前要镇压农民起义,急需军费,四平八稳怎么成,要麻利地办事才行。

崇祯很不耐烦地说:“申爱卿的办事方法好是好,太慢了,还要花更多的钱,就依刘爱卿的法子火速去办。”申用懋还想从维稳和民生问题,下岗再就业问题陈述利害,崇祯不想再听他的废话了,挥挥龙袖,命太监退朝了。

李自成画像

这次的机构改革,完全按照刘懋的思路去办,效率非常高。只用一年时间遣散了八万多驿卒。只要被查出有劣迹的驿站官员,不但依法处置,还没收他们的家产,上缴国库。银川驿站的驿卒李自成下岗了,拿着少得可怜的一点遣散费,回到了老家陕西米脂。李自成目睹了家乡官吏的横征暴敛,人们衣食无着的现状,拉起了一帮队伍,造反了。也许,崇祯都没料到因他的政策而失业的,这个银川的驿卒李自成,才是他最大的克星。

崇祯在处理国家关键的大事上,没有全局观念,缺少细节的把控。原本一个不错的机构改革,因急功近利,造成了更大的社会动荡。省钱,快捷的方法不一定是很好的方法。看上去很美的方法,背后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相关文章

  • 六十八万两白银,断送了明朝

    明朝末年,全国许多地方发生了大旱,饥民遍野,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崇祯皇帝决策的失误,反倒为农民起义火上浇油,...

  • 吉祥三宝记1

    从明朝洪武年间起,被称为“日出斗金,集销金城”的白银可是不容小觑的。而白银的姑娘们更是出了名的刚强...

  • 明清时期白银的货币化

    明朝初期实行钱钞并用的货币体系。但后来,因为纸钞贬值,民间货币结算大量采用白银。明英宗时,政府不得不承认白银为合法...

  • 美洲白银与明朝的国运

    我们读历史很少会关注当时所实行的财政政策,货币流通问题,今天的课程就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经济的发展也在潜在的影响着历...

  • 27美洲白银与明朝的国运

    明朝初期,民间社会受到了朝廷很强的压制,社会活力一般般。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却有了发达的民间经济,活力巨大,尤其是江...

  • 明后期双法币体系导致大量白银流入情况下的通缩

    有人分析过明朝中后期西方殖民者全球掠夺的白银的相当大部分流入华夏。但是其引起的当时明朝的总体经济状态,呈现为通货紧...

  • 论闭关锁国历史谁对谁错

    自郑和下西洋以来,东西方贸易之路打开,大量白银流入国内,明朝皇帝开始慢慢意识到,中华地大物博,西方的羊绒、呢绒和金...

  • 【心理专题征文】心理角度揭底白银连环杀人凶手高承勇

    2017年4月25号8点27分,央视新闻官方新浪微博发送了这样的内容: 【涉嫌奸杀多名女性 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被告...

  • 明朝那些特权保护的 财富

    明朝从1567年开放粤港到1644年灭亡这段时间内,从世界范围内,主要是美洲,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多达3亿3...

  • [转]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陈昆 【提要】明代中后期的1550年代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

网友评论

  • b13b81f26a5c: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好比治癌症,你动手术有可能活半年也有可能直接交代在手术台上,不动活三个月,你怎么选?大明的问题到了崇祯年间已是癌症晚期,很多事已是积重难返,崇祯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无能为力了,他有钱有时间有权威还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他不是时间没钱没权威吗,否则史界明亡于万历的说法怎么成立
    子衿吾文字坊:@最后一个匈奴 是的,一个王朝病入膏肓,有限的几个人是无力挽救的。
  • 李端云:果然是欲速则不达。写得很精彩:+1:

本文标题:六十八万两白银,断送了明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wd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