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原农村土生土长,小时候真没有想到居然能在北上广不同时间点,成就不同的事情,虽然至今没有什么大的成就,想想曾经辍学打工的我,也算修得的福分吧,只能感谢关键时刻拉我一把的长辈和贵人了。
在大城市最先需要解决的是住的问题,出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需要四处奔走到处去实地去看,四处比较,还要跟中介,跟房东斗智斗勇,刚刚工作也没有几个钱,只能节约使用。
租房的最先记忆是来北京做毕业课题,用人单位的老师可以出住宿的费用。条件是不讲究了,能住就行了,我们就近原则,租在这个单位的大公寓里。一个屋子六个人的上下铺。卫生间和水房是公用的,哗哗啦啦的冲厕所声,盥洗声清晰可闻。
这个公寓住的大部分是一个自考学校的学生,多数不潜心修学,到了晚间常在自己房间打闹,十分影响休息。不过我们宿舍住的都是学术型的朋友,大家都经常十点后才能从实验室回到宿舍,毕竟都是硕士博士,大家相安无事。
几个人当中,因为青松是从河南大学毕业的,我是河南人,我们俩之间的共同语言相对多一些,后来机缘巧合,我们和其他三位兄弟义结金兰。
生活非常简单,我们当时能够在小餐馆吃碗削面就无限满足,就着大蒜卡哧卡哧,呼呼碌碌就连面带汤打扫干净。要是到了发薪日,我们的实习补助发了,点上一碟凉菜拼盘,感觉生活如此美好。青松那时候已经工作了,他发了工资再给我们叫上两瓶啤酒,那种感觉比孔乙己在茴香豆的茴字获得的优越感都要优越。
好景不长,住的公寓因为大院的整体规划要收回,我们就得各自做打算了。又开始了四处寻找,最后在大院的一个旧楼的地下室找到了可以租住的地方,还在一个大院,工作生活倒也方便。因为早出晚归,都我却是没有太大影响,原来一起住的兄弟搬来了几天就受不了了。
首先是暖气管道从屋里通过,冬天热得受不了,仿佛是小时候家里的烟炕一样,睡一觉,第二天早上仿佛要把人烤干,从湿烟叶烤成干烟叶。更不方便的是,偌大一个公寓,住的得有上百人,男士的蹲位只有一个,可想大家捂着肚子脑袋冒汗,牙关紧咬等着哪位大爷上厕所的情景。占上的人当然要把自己完全放空才好,外边等的人又恨不得拉到裤子上。
因为离军艺很近,对面的屋子住了娘俩,就是为了考军艺。东北人天生嗓门就大,经常高门大嗓的把儿子的事情说出来,虽然是跟亲友电话交流,实则公寓里几乎所有人都掌握情况了。儿子有时候还练上几下乐器,防止我们睡着。
青松原来也是和我一起住地下室,但是不经常回来,没过多久就搬走了,搬家那天他们公司经理亲自开车过来帮他搬家,那时候他好像是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没过多久就升任经理了。
这个大院待了一年半,租房的岁月过得很快,虽然那时候经济不宽裕,但是还是挺开心。特别是结交了好兄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