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540124/f6a1bcb4965dcb4b.jpg)
有一个小男孩,他性情暴躁,行为令人难以捉摸,桀骜不驯,难以管教。
问他问题的时候,他不是像一般的孩子一样,作出敏锐的回答,而是自言自语,说一些和问题毫不相关的话。
在了解到这个孩子的整体情况之后,有这样的发现:他不喜欢他的家。
这是为什么呢?
父母不喜欢他吗?在这个家里没有好的待遇吗?
其实都不是,父母对他相当好。
~
这个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仅仅善待是不够的。
有很多孩子,对父母的善意有所回应,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做出改变。
也就是说,孩子相信他当前的处境,因为这一点善意而有所认识。而一旦这种善意消失的时候,他们就会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去。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环境当中,关键是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所知所想。
~
后来听说这孩子变得更加暴躁,已经成为一个危险人物。
如果说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跟他交流,那么情况就会得到改变。
关键问题是这种方式没有找到,这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暴躁。
后来才明白,这个孩子是抱养的,他的养父母有自己的孩子,都在一起生活。
这孩子认为,养父母比他更加关爱自己的孩子。
~
正好来这孩子长大了,一个人踏上了出去务工的道路,没有在这个家中继续生活下去了。
这孩子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采取惩罚的手段,这种手段将成为他继续反抗的理由,强化了他的反抗是正确的这种感觉。
每一个孩子的错误行为,都是与这个环境互动的结果,是没有接受过教育来应对新环境的真实反映。
孩子的成长是大学问,需要反复阅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才能够有所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