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早晨起来,一片细细的雨丝将远处的大海笼罩得严严实实,如同蒙上一层薄薄的的纱幔,遮盖住了点点白帆,和远方的云彩。草坪上一片片落英缤纷,昨夜的风雨,仿佛一位尽职的园丁,将经历过寒冬的老叶掳下,让虬枝盘曲的老树枝干得以绽发出嫩绿的新芽。
小时候最怕春雨,只要一下雨,过一会儿就这里漏雨,那里漏雨。必须把家里的脸盆、水桶搬去接雨,房间里都是滴滴答答的滴水声。那时都是用那种圆弧形的薄瓦,一根树枝掉下来就会砸烂好几块瓦片。在房间里走动必须小心,偶尔一滴冰凉的水珠滴进谁的颈脖子,会引来一阵惊叫。
现在,除非到乡村古民居,已经看不到那种瓦房。即使有瓦片,也是坚实的琉璃瓦,而且不是搭在檩条上,而是直接盖在混凝土上,只是一种装饰,即使砸碎了也不会漏水,会漏水的房子都是些豆腐渣工程。
听不到叮叮当当打在瓦片上的雨点声,听不到脸盆里的水滴声,这几十年的变化何其巨大。物质生活充盈了,又失却了那种乡野情趣,那种生活韵味。
童稚时最喜欢雨天,穿着橡胶雨鞋,呼朋唤友,冒着雨丝儿出门玩耍。清澈见底的小河里,鱼儿在水中窜来窜去,雨点落在河面上,打出一片片的水泡。小伙伴们撑着伞追来追去,一不留神摔个叉把倒,屁股全是泥浆,众人哈哈大笑。满身泥浆的小伙伴回家后少不得又要挨妈妈一阵痛扁。
现在的孩子,躲在钢筋混凝土的大厦里,没有风,没有雨,整天在明亮的书桌前读书做作业,有些时间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与大自然却隔绝开了。
隔着明亮的玻璃窗,也能看见雨点打在积水中的气泡,也能看见风儿摇曳着树枝在晃动,可是嗅不到雨水带来的泥土味道,听不到滴答滴答的雨声,怎么说也少了一份纯真的童趣。
大自然的美是不可替代的,在泥泞中挣扎,在水坑中摔跤,也许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它虽然不能让你长个子,但是能滋养心中一些不可缺少的特质——坚韧和刚强……
为什么雄鹰能搏击长空,而家雀只能在屋檐下窜飞?想起明代诗人高珩的一首诗:“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只有走向山野,走向大自然,才能领略到另一番不同的风光,走到另一重更广阔的天地。
早春二月,挟着风雨和雷声,匆匆赶到。刚刚经历过一个天寒地冻的严冬,又来了一场场凉风习习的春雨。没有冬季的严寒,春天的凄冷,何来夏天的花果飘香,金秋的丰收景象?天气虽然阴冷,但树枝上已经绽发出一片片的嫩绿,万物生长,万象更新,明朝将迎来更加明媚的阳光……
春雨萧萧,柳枝摇摇,宋代诗人蒋捷的那首诗,最符合此时的心境:“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