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以来,位于杭锦后旗西部的乌兰布和沙海生态沙漠旅游区开始接待游人。该项目是2016巴彦淖尔市确立的重点旅游项目,截至目前,景区湖区扩面、场内道路、停车场、游客中心已全面完工;景区大门、木屋别墅、蒙古包、赛马场、房车营地等基础建设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后续作业;冲沙越野车、沙滩摩托、水上快艇等游乐设施全部进场。景区现已开始对外营业,夏秋两季,游客纷至沓来。
往事越千年,沧海变桑田。很少有人知道,沙海生态沙漠旅游区的前身就是古代有名的屠申泽。
据记载,中国古代秦汉时期,在北方阴山脚下的河套地区曾经有一处东西长约50公里的著名湖泊“屠申泽”,由于人类活动中的不当耕垦、放牧、战乱破坏以及与之相邻北部阴山森林樵采而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等因素,曾经辉煌一时的“屠申泽”已消失湮废。
黄河古称河水,据《水经注》记载,河水入套,南北分流,史称“南河”、“北河”,自战国秦汉直到清初以来,南河是支流(即现今之河道),由今磴口县哈腾套海林场以北一带的黄河分流出后,向东流去。北河是主流,与南河分开后,流经现磴口县、杭锦后旗至狼山前,然后折向东流,并沿狼山流经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出西山咀与南河汇流。北河流经河套西部时,河水溢出,曾于山前形成一处大泊,即屠申泽。《水经注》云:“河水又北曲而为南河出焉。河水又迤西溢出寙浑县故城东,……其水积而为屠申泽,泽东西一百二十里(引杨宽《中国历代尺度考》:1汉里等于414米,按此折算,屠申泽东西“百二十里”合今约50公里),故《地理志》:‘屠申泽在县东,即是泽也’,阚骃谓之寙浑泽矣”(阚骃为北魏前期的地理学家、经学家。字玄阴,敦煌人)。可见,当时的屠申泽在河套地区是何等的壮观。
南河与北河之间的这一地带,一般称之为河套或后套地区。古代河套依山带水、气候适宜,沃野千里,曾是鸡犬相闻、阡陌纵横的汉代垦区。秦汉时,狼山林木葱葱、满山翠绿,山前河水滔滔、沃野千里。到清代,北河河道渐行淤塞,流量逐渐减少,终至道光年间消失,屠申泽由于补给的水源减少、断流导致屠申泽的慢慢消失。究其原因,人类对周边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北河与屠申泽消失的主要因素。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于阴山南麓修筑长城,使阴山茂密的原始森林首次遭到破坏。两汉时期,为抵御匈奴,汉王朝在阴山南北修城筑塞、屯垦戍边,出于军事、生产及生活需要,大规模垦荒和砍伐阴山森林,时间长达二百余年,使这一带的大片草原和阴山林木再次遭受破坏,而且其开发垦区一旦被放弃(如东汉后期,因战乱,这里“郡县并废”,边民逃散,垦区被迫放弃),耕地全部荒芜,大片土地由于缺乏植被覆盖而裸露在外,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地表土被吹裂,沉沙泛起,久而久之形成土壤沙化。北魏时,阴山森林时也曾被采伐,如《魏书·世祖太武帝本记》云“乃迁就阴山伐木,大造工具。”唐朝为防御突厥,也仿照秦汉在阴山河套屯垦戍边,同样在这一带砍伐森林、放火烧荒、开垦土地,促使阴山森林资源不断减少,大片草原即原生植被已在大规模的垦殖中遭到破坏,山南草原迅速沙化。金代汪古部戍守阴山及垦殖山南期间,也将大片草原和森林破坏。蒙古崛起后,连年征伐西夏、金、宋等,北方烽火连天、战乱不止、居民逃散,使阴山以南的大片土地荒芜,沙化进一步扩大。明代,军队不断出塞烧荒,又使阴山林木和大片草原受到破坏,生态更加恶化。如明人所说:“昔之河套,一寸一金;今之河套,黄沙漠漠。”到清代,包括狼山在内的整个阴山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曾是林木繁茂、百兽出没的阴山,变成光山秃岭。随着阴山森林植被的消失和原生态植被的破坏,加剧了山洪暴发和水土流失,并在山前形成大量山洪淤积,北河在山洪淤积和流沙阻塞下水量不断减小致淤塞造成其于清道光中叶断流,屠申泽由于失去水源的补给也随之消失,遗址上仅遗留下依靠降雨存在的大大小小众多湖泊。
到1950年初,屠申泽还保留一个小水海子,叫太阳庙海子,当时水面十二三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两米。到1961年水利部门调查时,太阳庙海子减少到不足两平方公里,加之水浅,鱼类大量死亡。海子基本干涸。
文:摘自《慢游巴彦淖尔》
作者:刘秉忠
(内蒙古旅游网汇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