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福州衢州丽江
一省之下的广深协作都这么难,宁杭、成渝、汉沙又该怎么办?

一省之下的广深协作都这么难,宁杭、成渝、汉沙又该怎么办?

作者: 山川网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09:53 被阅读12次

    山川网:从中国当下的区域经济格局来看,单打独斗的阶段早已成为过去,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团队打法成为接下来的趋势。广深、宁杭、成渝、汉沙分列中国版图的南、东、西、中四大方位,依照目前几城的经济实力,目前的区域中心城市格局已经明确无疑。这里北面的京津我之所以没有提,是因为在首都地位下,天津不会存在和北京竞争的奢望,与其说是协作,倒不如说就是配合。

    西部的成渝都市圈和核心城市成都、重庆地位,不必多说想必没什么争议。虽然西北还有西安一座潜力之城,但是由于西安周边已无任何其他实力相近的城市,所以在未来形成城市群基本已经无望,这里也不多谈。而长江中游的武汉和长沙,在所在区域经济首位度毫无疑问排在最先,中心地位从各个层面都毋庸置疑。而长三角的上海和珠三角的香港,由于行政级别和顶层设计的因素,也不参与此次的讨论。所以最后本文重点讨论的,就是:广州和深圳,南京和杭州,成都和重庆,武汉和长沙。

    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即使是在一省之内广深协作融合起来都矛盾百出,那么分列两省的宁杭、成渝、汉沙,未来的合作又该何去何从?

    首先,在开始今天的讨论之前,一起来看看今天我们要讨论对象的一些基本情况:

    【广州】

    行政级别:省会、副省级、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常住人口:1404.35万人

    城市面积:7434平方公里

    2016年GDP:19610.94亿元

    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医疗:中国三大医疗中心,三甲医院46所

    【深圳】

    行政级别:副省级

    常住人口:1190.84万

    城市面积:1996.85平方公里

    2016年GDP:19492.60亿元

    教育: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医疗:三甲医院11所

    【南京】

    行政级别:省会、副省级、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常住人口:827万人

    城市面积:1125.78平方公里

    2016年GDP:10503.02亿元人民币

    教育:南大、东大、南农、河海、中药、南理工、南航、南师

    医疗:三甲医院30+所

    【杭州】

    行政级别:省会、副省级

    常住人口:901.8万人

    城市面积:16596平方公里

    2016年GDP:11050.49亿元

    教育:浙江大学

    医疗:三甲医院27所

    【成都】

    行政级别:省会、副省级、西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常住人口:1572.8万人

    城市面积:14312平方千米

    2016年GDP:12170.23亿元

    教育: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大、西南财经、四川农大

    医疗:三甲医院20所

    【重庆】

    行政级别:直辖市

    常住人口:3048.43万

    城市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2016年GDP:17558.76亿元

    教育: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医疗:三甲医院17所

    【武汉】

    行政级别:省会、副省级

    常住人口:1076.62万人

    城市面积:8494.41平方公里

    2016年GDP:11912.61亿元

    教育:武大、华中科技、中南财政、武理工、地质大学、华中农大、华中师范

    医疗:三甲医院22所

    【长沙】

    行政级别:省会

    常住人口:764.52万

    城市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

    2016年GDP:9323.70亿元

    教育: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

    医疗:三甲医院24所

    广州和深圳:广州作为两千年来华南地区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地位至今也从未变过。这种地位,不仅仅单纯表现在GDP总量、人均产值、资金总量、财政收入等一系列经济数字上,更是在政治、交通、贸易、教育、医疗、文化等全方位层面上具备巨大优势。当我们提到华南地区,提到广东,广州的盛名依旧从未有过动摇。

    而深圳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开放后近三十来的高速发展。如今的深圳,在经济、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大发异彩,颇有和广州分庭抗礼之势。广州和深圳同属副省级城市,广州兼具省会头衔,深圳则头顶经济特区的名誉。这样的结果是,虽然在行政级别上广州虽然略高深圳一层,但是在财政层面深圳却可以跨过广州直接与中央对接。

    在地理位置上,深圳与香港接壤,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很好地接受和学习了香港的诸多经济发展经验,成为中国城市中国际化视野非常突出的一个。加之位于珠江右岸,自然而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开始向同在右岸的东莞和惠州转移,形成珠三角大城市圈中的另一个小城市圈。而广州虽然正好珠江穿城而过,但一直以来的实际发展方向,都与西岸城市更为接近,比如最近几年一直主推的广佛同城。

    由于广东是中国唯一一省具有两大一线城市的省份,所以一直以来都为其他省份所羡慕。但实际上,相较于成都、武汉这样首位度极高的省会独大型城市,广州其实身负的责任更为重大。除了要尽可能不干涉深圳的灵活自主性,让其自由发挥,又要同时兼顾省内经济发展还较为落后的一众小弟们,更重要的是本身的华南中心枢纽地位也不能丢下。即使如此,在省内的非议之声依旧非常之高,不是这个说偏心了,就是那个说不公了。

    平心而论,珠三角的成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本质原因就是珠三角最远离政治争论,而最接近自由市场。深圳作为经济中心的崛起,其实是良性发展的最好标志。虽然广州作为省会城市身上难免天生具有政治意味,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广州依旧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优秀表率。没有集全省之力打造自身,对全省乃至整个华南都秉承着开放包容之姿。不同于深圳的白纸一张,广州的历史沿革决定了她当下发展的很多局限。之于整个广东乃至整个华南长期的发展来看,广州所具备的交通优势、文化底蕴、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南京和杭州:在长三角内,上海是当之无愧的NO.1,这点无论是谁都得承认。哪怕是近些年来,上海的创新意识有所下滑,开放态度也并不出色,但是上海的地位,是顶层设计层面就确定好了的。所以哪怕上海未来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上海在区域内的地位,和北京一样。

    但是之于长三角另外的两个核心城市南京和杭州而言,显然这就并不是什么太好的消息了。不同于刚才提到的珠三角广深两大明星城市和香港微妙关系,长三角不会存在三强争霸的局面,只会存在两强争亚的情况。这个亚,自然就是亚军,第二名的意思。

    南京和杭州之争,背后的实质其实是江苏和浙江的两种模式之争,是轻重之争。以南京为代表的江苏模式,是长三角生产制造业的代表;而以杭州为代表的浙江模式,是长三角贸易和互联网的代表。

    南京的优势在于,江苏的基础更为扎实,除南京外,省内的苏锡常也非常亮眼;而杭州的优势在于,浙商的创新意识与思维,留给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另外,南京由于历史原因,在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放眼全国也鲜逢敌手。而南京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整个苏南地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过高。在与杭州的竞争中,薪资不占优势,房价却明显高出一截,显然不是吸引人才的明智之举。

    成都和重庆:这又是冤家一样存在的一对CP。对于成都而言,重庆作为曾经四川省的一部分,就像是自己分家出去的兄弟现如今和自己各方面针尖对芒麦,颇为郁闷。而作为重庆,显然并不喜欢成都总把自己当成大哥的姿态,认为自己当下的直辖市地位,早已无须再去看成都的脸色。

    其实山川网有这样一个推测,按照当下成都在四川的首位度,如果20年前重庆没有直辖的话,是否还会存在今天能够和成都完全不分上下,共同组成成渝都市圈的重庆?目前来看,成都和重庆的发展都非常亮眼,但这只是作为个体而言。如果放大到城市群的层面来看,显然就并不那么合格。尤其是省内独大的成都,对于四川省未来的均衡发展起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带头作用。

    虽然成都近些年来城市营销方面做的很好,尤其在航空层面一直强调自己的“第四城”地位,但是实际上,成都的航空优势并不能算作交通优势,相反,反而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成都在陆路上的短板,所以才如此依赖航空。从地理位置上也不难发现,成都非常偏西的位置相较重庆的长江上游枢纽劣势很明显。出川,重庆是必经之地。

    武汉和长沙:从地理的层面说,武汉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地理几何中心,中部地区的中心,而长沙更靠近于中南地区。从武汉市内的很多机构以“华中”开头,也不难发现这一点。

    由于武汉的历史沿革原因,所以武汉在交通、教育层面,优势也非常明显,这点是长沙短时间内较难超越的。从文化上,同属于楚文化地带的武汉和长沙,倒是应该更容易达成某种契合。

    武汉的未来,应该进一步强化自己“中国之中”的地理位置优势,把贸易中心枢纽的座位彻底坐稳坐牢。试着去和合肥、南昌连接沟通,发挥目前在安徽、江西两省面前的优势,巩固自己的区域中心地位。

    而长沙,则应该进一步地学习广东的发展经验,尽最大努力将目前在广东工作的优秀人才重新吸引回长沙进行家乡的经济建设。相比武汉,长沙显然对于房产经济更为谨慎。相似的经济总量下,武汉的房价已经接近长沙的一倍。短期上看,武汉的经济数据会漂亮一些,但长期来看,对于人才的吸引和留存都将是个不小的压力。而长沙如果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升级教育和医疗条件,并且学习重庆的严控房价,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更加魅力四射。

    各个区域内的两大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是非常相近的,不然也不可能出现全面竞争的情况。但作为城市群中的主要成员,拉动区域整体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责任,其次才是两城之间的良性竞争。不然一旦进入非良性地重复性建设,很大程度上将对于整个城市圈实力产生损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省之下的广深协作都这么难,宁杭、成渝、汉沙又该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gv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