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代表着市场上的机会,找到需求也就找到了战略,即走完了营销的第一步。
但是,找到需求不等于用户感知到需求。由于人本性上总是倾向于不改变的,因此在提供需求之外,还需要一些其他活动,为改变提供理由和动机。
这就是营销的第二步,利用梯子理论把产品优势植入用户大脑。
什么是梯子理论?梯子理论的本质是实现产品与用户的匹配,通过绘制梯子图,使用属性—利益—心理利益—价值观四个层级,把产品优势和用户需求连接到一起。
首先要设置一个前提,假设所有的用户都没有感知到自己的需求。
然后,针对产品的某个卖点(优势)或需求,绘制四个层级的梯子图。
属性层级:提供产品事实。这个产品有什么特色和功能?
利益层级:产品带来的直接结果。这个功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利益?
心理利益层级:直接结果产生的影响。这个利益能够帮用户达成什么目标?
价值观层级:用户的人生追求。这个目标为什么重要?
通过绘制梯子图四个层级,扩展创意,为一个卖点或需求找到尽可能多的思考方向。
更全面的应用梯子理论的方法,就是做用户访谈,听取不同用户的真实想法。
在访谈过程中,要从属性层级问起,“用户最在乎什么功能?”,一直问到价值观层级“用户为什么在乎?”,把四个层级的问题问透彻。
梯子理论的第一步是绘制一个全面完整的梯子图,第二步是掌握梯子图的用法。
如果说绘制梯子图的四个层级是为了扩展创意,那么掌握梯子图的用法则是为了理解每个层级的特性、局限和适用范围,方便更好地在不同层级间做出合适的选择。
产品所处环境不同,对层级的选择也会不一样,原则只有一条,目前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用户理解问题or用户动机问题?
在梯子图的四个层级中,属性层级更加可信,容易理解,价值观层级更加容易唤起用户动机。
越靠近属性层级,越能解决用户理解问题,越靠近价值观层级,越能解决用户动机问题。
如果是解决理解问题,需要描述具体过程,增加可信。如果是解决动机问题,描述越靠近用户,越容易唤起动机。
通过应用梯子理论,可以扩展创意,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但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引导用户关注到自己的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