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一篇好文案,从策划到成稿,都需要经历非常严谨的试炼。虽说要把更多的工夫下在准备工作上,但内容写作也丝毫不能马虎。
通过准备阶段的工作,确定文案的写作原则,将产品的潜在卖点进行提炼和整合,根据制定的策略建立起文案的内在逻辑关系。
这只是文案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在文案产出阶段,还需要经历明确说服模式/逻辑—确立文案结构—书写—精简—自检的流程。而只有通过了这条文案写作流水线检测的内容才是成稿。
想要写出优质文案,就要先把这条流水线上的各个环节搞清楚。
一、明确说服模式/逻辑
一篇好文案的核心应该是什么?要能够让人理解主题,要能够让人看懂,要让人愿意去看。
一个明确的说服模式/逻辑就是一篇文案的定位点,它的不可或缺在于,可以快速甄别目标用户,让文案的影响力发挥最大效用。
文案的说服逻辑,可以参考制定文案转化策略的方法,从目标用户、用户需求、用户场景、潜在阅读时长,4个方向思考。
文案的说服模式大概可分为两种,不假思索模式和细细琢磨模式。
影响说服模式选择的因素可以从4个考虑,分别是:品牌知名度的高低、用户决策成本多寡、用户思考时长、用户阅读场景。
不假思索模式适合大品牌转化,或用品决策成本低的产品,或用户没有充分思考时间的场景。对应的用户群体,做选择时可能更多是受自己的影响。
细细琢磨模式适合弱势或不知名产品同大品牌竞争,或用户决策成本较高的产品,或用户思考时间充分的场景。对应的用户群体,做选择是可能更多是受别人的影响。
二、确立文案结构
文案结构就是内容的整体框架,可以让内容变得清晰有序,更容易把写作者的想法、观点、意图传达给用户。
大概有70%-80%的文案都遵循着两种结构模型,AIDA模型和4P模型。
AIDA模型(吸引模型):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勾起欲望—促成行动
应用这个模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办法吸引用户的注意。

4P模型(说服模型):描绘—承诺—证明—敦促
描绘是在开头提出一个前提,或设置一个场景,通过利益提供和说服理由,让用户采取行动。
三、内容书写
内容书写的前提是要让文案“有感”,并且要遵循2个原则:
1、把事情讲清楚:首先,文案中不能有让用户感到陌生的概念,其次必须要清晰提炼表达逻辑和要点。
关于陌生概念,其根源是写作者和读者根源假设的差异,也就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
查找陌生概念的依据就是,文中的文字表达是否包含了内部视角、专家视角和自我视角。
如果有,就需要换一种说法,或者换一种表达形式。
2、增强用户感知和体验:关键是增强文案的画面感。
其他的套路还包括:模仿经典/热门人物的表达、关联用户日常生活场景、运用巧妙的对比、给予用户明确、具体、详细的预期。
需要强调一下如何提升画面感,原则只有一条:尽可能多的调动感官感受,让内容更容易被记住。
四、精简文案
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放到文案上也同样适用。文案精简的原则总共5条:
1、根据用户场景和潜在阅读时长做删减。
2、把文案中一切不必要的修饰词都删除。
3、效果和用户感知几乎完全相同的表达视作重复表达,需要删掉。
4、短文案尽量选择短—长句式,或对仗句式。
5、尽可能寻找合适的类比,一个好的类比作用要远大于一堆文字的堆砌。
五、文案成稿
在成稿阶段,需要根据文案自检清单,进行最后一步审查。
1、文案的目标用户群是否明确?
2、文案要释放的产品卖点是否清晰?
3、文案中是否存在难以理解的概念和表达?
4、文案是否能够很快吸引用户注意力?
5、特定场景下文案展示是否有效?
6、特定场景下文案是否足够精简?
7、是否能够让用户形成感知,或引导用户进行下一步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