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诗歌,共享。凡人日记人物
宋英宗和嘉靖帝:再难,也要为亲爹争名分!

宋英宗和嘉靖帝:再难,也要为亲爹争名分!

作者: 北归燕 | 来源:发表于2017-06-06 11:28 被阅读680次

《红楼梦》里宝玉的大丫头袭人,因工作态度好,深受王夫人喜欢,一度有意让其做宝玉的侧室,袭人也将自己视为贾府一员,宝玉房里的小主子,而实际上她没有名分,贾府没落,宝玉出家后,王夫人也就将其下嫁给蒋玉菡。

再有,满清才子纳兰容若的红颜知己——沈宛,两人你侬我侬,克服了千山万水,却没能突破门第悬殊。由于身份和地位,沈宛不被明珠府接受,纳兰无奈只能将心爱之人安置于府外。纳兰去世后,沈宛生下他们的爱情结晶,那怕有了孩子,纳兰家都没有给她名分,纳兰家谱中对这位江南才女只字不提。

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名分、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女子,没有名分,意味着没有话语权、发言权,活得唯唯诺诺、战战兢兢。这也是为何我们常在野史中看到,为何后宫或青楼女子,想尽办法争名分、争地位的原因之一。


翻看历史,名分之争不胜枚举,他们或为在家族中站稳脚跟,或为活得更好,最多也只是牵涉在家族或个人的小范围内;不过,若换成皇帝争名分,事情则变成事件,争名分的家事就成了朝朝堂上议论的国事。宋英宗赵宗实和嘉靖帝朱厚熜,是中国历史两位明知千难万难却执着为亲爹争名分的帝王。

两人都是在先帝无子的情况下接过权利棒,英宗帝为宋仁宗赵祯的养子,后为宋朝的第五任皇帝;世宗朱厚熜原先为一小小藩王,朱厚照落水惊吓而死且无子,据《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原则,他成了明朝第十一位当家人。他俩继位后,都曾为生父争名分且取得成功,只是英宗手段软硬兼施,世宗手腕由步步为营到干脆毒辣。

1.北宋史上的“濮议”事件:皇伯和皇父的口水战

仁宗皇帝赵祯虽然勤政爱民,历史上颇有美名,然其命中无子,去世后由养子赵宗实继位,史称宋英宗。

英宗生父是濮王赵允让,英宗还是王爷时,其父年老去世。继位后,就法统来说他应称养父为父皇,而生父则改为皇伯父,但按照皇帝的意思肯定是希望管亲爹叫皇父啦。于是,一场长达18月的“皇伯和皇父”间的论战在北宋朝拉开序幕,史称“濮议”事件。

当时朝中分为两派,一派以王珪、范纯仁、吕大防、司马光等人为主,他们坚称英宗既然继承了养父的位子,就应该尊养父为皇考,亲爹为皇伯才对得起先皇的在天之灵,其中大学士王桂更是搬出先王制礼,尊无二上的说法;而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臣子则认为,皇上应该称濮王为皇考。两派代表就此事在朝堂上展开讨论,最初百官坚决支持王桂等人,对欧阳修的提议严厉指责。朝臣的争议惊动了已归政的曹太后,听说此事,太后大为不满,当众批评韩琦,英宗帝也感到争名不能急于求成,须寻找迂回之法,于是暂缓讨论。

公元1066年,宋英宗再次召韩琦和欧阳修讨论生父名分,韩琦等人也意识到曹太后的重要性,说服她或者拿到她认可的手诏才能堵住朝中百官之口,而宋英宗和太后早先不和,说服她恐怕不易。据传欧阳修便写下两份诏书,一份给到皇帝,一份拿到太后宫中,令其身边宦官诱骗太后签下,拿到太后签字的诏书后,英宗立即下令停止讨论,宣称太后同意其称生父为皇父,并为生父修园立庙。

英宗为给死去的生父争个“皇”的名分,前后用时一年半之久,可谓是绞尽脑汁,期间对反对派臣僚软硬并用,对曹太后论软磨硬泡,最终达到目标。


2.嘉靖帝:亲爹变成叔父 ,朕不同意!

明嘉靖帝朱厚熜,也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成为一国之主,那是他还是个十五岁的孩子,在政治经验老道的杨廷和眼里,朱厚熜乳臭未干,应是很容易调教的,谁曾想这正是明史上脾气最为古怪、最难伺候的主子。

刚到北京城15岁的朱厚熜就因是“直接当皇帝”还是“先给明孝宗朱祐樘(朱厚熜与明武宗朱厚照同辈,若保证皇位一脉相承,朱厚熜须以朱佑樘子的身份继位)当皇子,再继皇帝位”,和杨廷和他们杠上,并扬言自己就是来当皇帝的,当皇子就不干了。首次交锋朱厚熜获胜,不过明朝历史上一场时间久、声势大的政治事件—“大礼仪”事件,也因此登上舞台

继位大典后,朱厚熜下诏,让朝臣讨论其生父兴献王的名分,最初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认为帝王讲究世袭脉络,嘉靖帝以藩王身份继承的是朱佑樘、朱厚照的地位,理应称叔父朱佑樘为皇考,生父为叔父。这对于孝顺的朱厚熜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令他们再做讨论,而杨廷和等人看来小皇帝此举实属无理群闹,皇帝初来乍到,也急需支持自己的官员出现,故此君臣暂且进入僵局。

从等待支持者,这点见皇帝是少年老成,政治手腕已经凸显出来,不是杨廷和那帮老臣能轻易对付的。果然,没多久,朱厚熜的支持者张璁出现,张璁说:“皇帝继承的是大统,不是谁的后代,应给生身父母改名号,称皇”。这一说法对嘉靖帝来说可是救命稻草,他甚至高兴道“我们父子可以保全了”。

随着支持皇帝队伍的加大,朱厚熜先是追尊亲爹为兴献帝,生母为兴献后;九个月后,传召在:"兴献帝、后加皇字。"即称兴献帝为"兴献皇帝",称兴献后为"兴献皇后";又过两年,朱厚熜又下诏追尊生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并着手为老爹立庙,此举遭到邹守益的反对,结果邹被关进锦衣卫大狱;到了嘉靖三年七月,朱厚熜命令去掉“本生”二字,直接承认生父为皇帝,这下彻底激怒了朝中包括杨慎、张原在内坚守礼节的大臣,他们以死相争,集体劝阻皇帝的“荒唐”行为,于是百余位朝廷大员跪在左顺门哭求嘉靖改变主意。

三年多的较量,朱厚熜已是羽翼丰满,他明白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只有专权独断才能掌控全局,如果争名败了,那他这个皇帝以后别想有好日过,所以此时“争名”已经是争权的问题,不能再有妇人之仁。随后,命锦衣卫前来当场执行廷杖,一时间哭声震天,左顺门前血肉横飞,当场打死十六人,八十多人因此停职,其中杨廷和之子杨慎被贬云南,终生不得放回。

朱厚熜以他强硬的手腕取得最终胜利,以廷杖之刑告诉百官,皇帝旨意不得忤逆。大礼仪后,杨廷和集团彻底瓦解,属于朱厚熜的断揽朝纲就此到来。


一家之言:无论是宋神宗还是嘉靖帝,俩人争的不单单是名分,还有不能说的权利,他们以养子或藩王身份承继大统,需要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坚定地支持者。“争名”不仅可以实现为人子的孝,而且可借此打破朝堂原有的集团势力,重新洗牌,打造属于皇帝乐见的新集团,故此,即便再难也要为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英宗和嘉靖帝:再难,也要为亲爹争名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jg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