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01
五一小长假,本想到周边的地方感受一下草长莺飞,可想起满世界的车和拥堵的人群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闲暇之余,重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细细地品味了明朝万历年间的那段历史。
最近追看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其中省级高官高育良的一段忘年之恋,竟然和《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有关系。
编者安排这么个情景着实煞费苦心,因为高育良曾是大学教授,对历史的品味绝非寻常水平,这本书可能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黄仁宇先生对历史有其独特的视角,这可能和他受西方研究历史方法的影响有关,特别注重实证,有大量的文献引证,颇像一篇宏大的学术论文,严谨而不失其趣味,这也是大家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02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著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年份?
反复琢磨不得其要,这一年没有发生任何大的事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平常的一年,没有什么大书特书的地方。
可从世界视野来看,1587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全部出动征伐英国,海洋霸权和海洋远征的时代到来了。
发生在中国以外的事件,结合明万历朝当时社会环境,这可能是著者想要表达的旨趣。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不为人所觉察的细小变化最终将掀起狂风巨浪,其后的历史也证明,落后而封闭的中国最终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所倾覆。
中西方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
03
万历皇帝的一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谥号“神宗”也不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大概是无所作为平庸无能之意吧!
万历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年属于张居正时代,由太后和首辅共议国事,万历也落得个清闲。
张居正死后,终于可以亲政,但因为“废长立幼”与大臣抗衡了十年,消极怠工不理朝政。
其后虽然被迫立朱常洛为太子,但万历帝也耗尽了耐心,对治国理政彻底丧失了信心,从此深居宫闱再不露面。
纵观万历一生,与文官集团对抗达三十年之久,几乎空耗了一生,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例子。
有明一朝,除了开国初期的几位皇帝有所作为,其余大部分既无治世雄心,又无开拓前行的能力,朝政废弛江河日下,中华文明实际上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地步。
而同时期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中期,现代文明兴起,科学技术萌发,地理大发现开启,欧洲已经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
万历十五年是中西方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从此分道扬镳各奔东西,西方文明加快了工业文明的步伐,而古老的中华文明还深陷“未开化”的泥坑难以自拔。
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用历史的长镜头审视着整个文明的路径,到底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使中华文明在十六世纪之后远远落在西方文明之后。
张居正时代
04
宋朝以降,统治者为了防范军事风险,开始采取“重文抑武”的治国策略,“文官政治”随之诞生。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抑制相权巩固皇权,先后处死了三位宰相,后来干脆废除了宰相制度。
再后来逐渐演化为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国事,大学士实质上就是皇帝的文秘,也是文官集团的最高领导。
万历皇帝继位后,太后、冯保和张居正联手除掉了高拱,张居正成为首辅。
张居正为人刚毅办事沉稳,又是万历皇帝的老师,深得皇帝信任,颇受百官拥戴,为其施政奠定了牢靠的政治基础。
张居正为政十年,可谓宵衣旰食呕心沥血,先后推行了“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使万历朝在一度时期展示出新气象,史称“万历新政”。
由于触动了大地主阶层和文官集团的利益,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万历新政”也因张居正的离世而人亡政息。
在张居正为政初期,国家财政几乎陷入了绝境,国库空虚入不敷出。
官员欠饷严重,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官俸,无奈之下以香料抵俸银。
大多数底层官员本来官俸微薄,连日常生活开支也无法维持,欠饷事件几乎引发官员的集体哗变。
局势维艰,逼得张居正非改革财税制度不可,张居正先从土地税收的顽症开刀。
中国古代是完全意义的农业社会,土地代表着财富,国家的税收也基本来源于土地。
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及士绅的利益。
他依靠自己的权势和威望强力推行,十年磨一剑,在他有生之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税收逐渐增加,国库逐渐充盈,国家财政危机得以缓解。
张居正之成败得失
05
凡改革者都是令人钦佩的,张居正亦如此。
在万历初年百废待兴,作为首辅宰执的张居正,表现出革弊图新振兴国家的士人情怀和担当精神,使世风为之一振,确也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张居正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与利益集团在斗争,没有张居正也就没有“万历新政”。
为了推动改革,张居正必须摆脱僵化思想和体制的掣肘,可谓“不择手段上下其手”,有些做法触犯了道德伦理的底线,也为自己后来被清算埋下了祸根。
黄仁宇先生的观点是,张居正低估了文官集团的实力,也没有平衡好与文官集团的利益关系。
张居正作风强硬行事武断,与文官集团形成了对立面,树敌太多未能及时化解矛盾,这是他被清算的原因。
本人不太同意这种观点,改革需要超强的魄力和超常的手段,如果张居正顾及各方利益而畏手畏脚,哪还会有改革的成效?
在明朝僵死的体制下,连正常的国家运转都步履艰难,更何况推行改革。
“惟使霹雳手段,方显英雄本色”,正是张居正耿直的脾性,炽热的权势,强硬的态度才冲破了一切障碍,为“一条鞭法”的推行赢得了时机。
否则,明朝在万历年间就风雨飘摇,绝不会苟延到崇祯一朝,张居正的功劳在于“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张居正不愧为历史一代名臣,万历皇帝全盘否定彻底清算张居正,是心胸狭隘受人蛊惑的结果。
实质上,否定了张居正也就否定了万历本身,也加快明王朝覆灭的步伐。
(未完,请看下一集:万历十五年之“皇帝罢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