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专题周刊读书历史
读完《万历十五年》我的一点感悟

读完《万历十五年》我的一点感悟

作者: 尚宫女史 | 来源:发表于2017-10-06 18:46 被阅读1796次

    最近读完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然后又去看了一些关于此书的书评,五花八门,褒贬不一,但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它打开了我通向阅读历史书的大门,让我从望而生畏的止步不前,开始好奇的迈出了第一步。

    黄仁宇力图使历史专题的研究大众化,因而采取了传记体的铺叙方式。其中叙及的主要人物,有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以知府身分挂冠而去的名士李贽,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这种情形,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历史走到明朝,中央集权达到顶峰,阁臣取代相职。至万历继位,文官集团已日趋稳固,形成一套专门的做事习惯,立图维持稳定,避免革新。重文轻武,官僚制度腐朽,官员薪奉微薄,贪污贿赂成风,以道德行法律之职。财政混乱,民赋山重。制度已经阻碍了时代的发展,又无力改革。而放眼世界,尤其是欧洲诸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迅速崛起,其他国家也分分效仿,与固步自封的明王朝形成对比。

    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从上学接触历史书开始,我们看到的历史书都是刻板无趣,四平八稳,毫无感情的平铺直叙,很容易让人放弃去读。黄仁宇无疑走了一条不同的路,他选取了历史中的一个节点,1587年,而展开叙述,前后追索五百年,着眼于看似微不足道实际牵扯甚广的小事件,放在大环境下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

    既然登上皇帝的宝座,他就必须对各种礼仪照章办理。

    在作者看来,皇帝的职位是一种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产物,而皇帝又是有血有肉的个人,所以必然产生冲突,万历皇帝长达三十年的倦政就与此有关。

    在作者笔下,我们将自己带入,很容易就理解了万历皇帝倦政的原因。比如他初等帝位,勤勉而节俭,他熟知自己的职责,也乐意为天下人做表率。首辅张居正是他的老师,更时时提点他,然而等到张居正死后遭到清算时,他才知道自己的老师如此富裕,生活如此奢靡,排场如此浩大,而做为皇帝的自己表面拥有全天下实际上可自我支配的很少很少,这深深地打击了他。

    比如他的家务事却由不得自己说了算,立哪个儿子为太子完全不由自己做主,文官集团要的是一个没有独立思想的高高在上的具有宗教崇拜的工具,所有的事都照章办事,儒家思想指导一切。

    万历不具备坚强的意志,无法和文官集团相抗衡,于是选择倦政。

    作者的叙述似乎合情合理,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这恐怕还得要去读一读正统的专门研究明史的历史书籍,既有此疑问,接下来去读历史书就丢掉了畏怯心理,而顺理成章了。

    为什么张居正这样令人痛恨?原因在于他把所有的文官摆在他个人的严格监视之下,并且凭个人的标准加以升迁或贬黜,因此严重地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感。

    张居正是万历时代一个绕不过去的传奇人物,他历行改革,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然他铁面无情,又独断专行,且身边不免阿谀奉承之辈极尽贿赂专权之能事,为他死后身败名裂埋下伏笔。他生前位高权重,圣眷优渥,死后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

    在作者看来,究其原因,是因为张居正忽略了文官集团的阴和阳,而放任自己的阴。

    他太过铁面无情,即便是万历皇帝,太后的父亲也都不能例外。人人都要按照他的规章制度做事,如果有人可以例外,这个人就是他自己。然而从古至今,官员都是阴阳结合体,既有为国家效力的政治理想,又有满足自我需求的私欲。他一味要求官员报效朝廷,却忽略他们的个人要求。更重要的是他毫无顾忌的满足自己的私欲。这让文官们恨上了他,所以才有了死后的清算。

    那么,在张居正死后清算这件事上,有没有万历皇帝的身影呢?作者看来似乎和万历没有关系,并且万历是很震惊的,但万历虽然懦弱,并不乏聪明和政治敏感。所以万历在张居正生前不可能没有忌惮他的心,甚或动了杀心。

    张居正之后,申时行被推上了首辅之位,前有张居正的前车之鉴,申时行走的如履薄冰,他深谙为官之道,圆滑持重,迂回妥协,调剂折衷,善于充当和事佬,能够顾及文官集团的阴阳面,在执政初期,尚能得到文官的认可,时间一长,尤其是国本一事让他走到了文官集团的对立面。最终辞去首辅之职。

    而我们的清官海瑞,则完全摒弃了文官的阴,一心追求为国为民的阳,触怒了文官集团的利益,处处遭到排挤。

    抗倭英雄戚继光一心提高国家的军事力量,他不同于一般的武将受到文官集团的抵制,他也懂得文官集团的阴阳面,得到张居正的支持,然而张居正死后,他还是免不了遭到排挤。

    在作者看来,帝国居于首位的是文官集团,任何试图和文官集团抗衡的个人都会失败。而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文官集团制度僵化而腐朽,组织已经阻碍了时代的发展,在这种境况下,不久的未来,帝国的坍塌也就顺理成章了。

    很显然,作者弱化了这几个人物的功绩,对于他们失败的原因也并没有解释的很清楚,所以这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书,而更倾向于是一本写固有制度下的为官之道的书,这增加了此书的现实意义,对组织,企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雁南飞fly:海瑞也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人,活着说有性格缺陷
      • e5d73d77a940:万历皇帝是个爱钱的主
        尚宫女史:不错的爱好
      • 盏陈茶香:一朝一代亡,绝非一两本书可说清,明亡有政治制度,有经济因素,有偶然有必然,却也非书写正史之人写的明白。反而黄仁宇一直站在大历史的角度解剖,虽一家之言,却有可取之处。
        尚宫女史: @盏陈茶香 对的,读史使人明知的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的思考。
      • risingblade: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是万古不易的真理。治国的关键在于“制衡”,而不在于“民主”,特别是西方那样的两党制、多党制民主。再者,民主的精髓说穿了也正是制衡。两党制、多党制能实现制衡,中央集权的帝制同样也能实现制衡。在一个共同的大目标(比如强国富民、天下大治)下,君权与相权(以宰相为首的文官集团)互相制衡,同时官僚集团受到御史台谏系统的制约,相当于今天的监察机构,君王又受到史官的监督,相当于今天的新闻舆论。纵观历史上的成功时期,都是权力分配比较均衡的时候,而败坏的时期必然是某一方势力一家独大的时候,不是皇权一手遮天,就是权臣当道,连宦官都能插一杠子。大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基础架构就没搭好,权力过度集中,妄想皇权独揽,结果却事与愿违,永乐后皇帝就越来越弱,一代不如一代,直至皇权被完全架空。而与此同时,文官集团也集体走向堕落,因为从制度上就没有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力和权益,所以他们根本不以治天下为己任,于是乐得中饱私囊,活好当下,能捞一点是一点,哪管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到了清朝,“清承明制”,清朝统治者非但没有认识到这种制度的弊端,反而认为明朝没把这种制度执行到位,于是更把中央集权发挥到极致,虽然出现了一时的表面繁荣,但最终难以阻挡矛盾的总爆发。
        risingblade:@萧晓四姑娘 互相学习:fist:
        尚宫女史: @risingblade 你分析的很到位,值得学习
      • 0b8d323eef3c:这都是腐朽的文官制度,跟党派之争,真的是前车之鉴。
        尚宫女史: @东A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顾况凌:我该怎么说尼?你的这篇文章我没有看完,就来写评论,不好意思,但是我还是想说几点!张居正死后,作为两位皇帝老师,还是首辅10年,其中每年不计其数的赏赐,死后才10万白银的遗产,这这完全可以说是清廉!其二,他大力推行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他当首辅前,国库亏空,万历革新后,国库充足!其三,他大胆启用李成梁,戚继光等有污点战将,征战守卫边疆,稳定局势!在我眼中,他是超越王安石,能与商鞅比肩的改革家!
        尚宫女史: @顾况凌 不是,确实是我知道的还太少,看的这方面的书太少,这篇文章我也是犹豫了好久才写出来
        顾况凌: @萧晓四姑娘 有点急躁了,不好意思!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文章!
        尚宫女史: @顾况凌 他的成就我是知道一些的,但他死后遗产我却是不知道的,我所知道的都是这本书里看到的,所以我写了一些感受,以后有机会专门读一读张居正传
      • 学富五车之技术员:明朝亡于党争
        尚宫女史: @学富五车之技术员 只是一个方面
      • v云淡风轻v:都是不肯放下眼前的利益,不肯睁眼看世界
        v云淡风轻v: @萧晓四姑娘 是的,改革会触动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也是历代以来改革大都失败的原因之一
        尚宫女史: @v云淡风轻v 睁眼看世界要有冒险精神,,要打破现有的局势,,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固守。
      • 琼途:今天整理自己的书柜,又发现了这本书,随手翻看了一下,有再读的冲动。正好在首页看到了您的文章,写的很流畅,很好。
        我对历史没有什么判断,书读的越多,感觉自己知道的越少,越难以下结论。但是此书的论述过程真心有意思,让人眼前一亮的。
        尚宫女史: @琼途 是谁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琼途:@萧晓四姑娘 是啊,你有没有发现,这历史越看,自己对他的信任程度越低呢?
        尚宫女史: @琼途 是的,我也是看完两个周了,一直想写又迟迟不知如何下笔。怕自己知道的少,写出来不好,最后又想,这就是我现在看完的一些感悟,可能以后再看,又是另一番感悟,那是以后的事了。
      • 逍遥游朋:在这里我不想谈张居正,也不想谈东林党
        我们唠一唠文官
        所谓文官,监督,批评,督促
        一群只会言论的人罢了……
        他们或许能代表我们民族的气节
        可对于国家的发展他们只是有害无益罢了
        一群空口说白话的人又怎么知道实干的困难呢?
        至于党派之争
        这是趋势
        不是多一个张居正或者少一个魏忠贤就能改变的。
        尚宫女史: @逍遥游朋 历史的大趋势不是个人能改变的
      • 上官飞鸿:作者分析的很有深度,赞一个!明朝庞大而无能的文官集团和日益僵化的集权制度,是明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至于党派之争,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试问哪一个朝代没有党派和小团体之争呢?东林党固然有缺点,可是东林党人依然算得上明朝中后期有良心的官员,起码比阉党要好很多。
        上官飞鸿: @萧晓四姑娘 也欢迎四姑娘关注阅读我的文章
        上官飞鸿: @萧晓四姑娘 嗯嗯,是啊,明清两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尚宫女史: @上官飞鸿 每个朝代由盛及衰,都是因为当朝制度僵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 魔鬼的小牧师:明朝的道德政治最终把文官集团变成了怪兽,只要谁和我不一样谁就是道德有问题就要批到批臭,在一定程度上大明亡于东林党
        尚宫女史: @MvpLegend互相学习, 一起加油
        魔鬼的小牧师:@萧晓四姑娘 可以的话互粉一下呗
        尚宫女史: @MvpLegend 是呢,明晚期党派之争很严重
      • 玫酒:写的挺好的,我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你可以再推荐一些好看的历史书籍给我看看嘛😬
        尚宫女史: @MvpLegend 改天我也好好看看,
        魔鬼的小牧师:@萧晓四姑娘 之前我读了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浩荡2000年,跌宕100年和激荡30年,这几本非常不错,推荐。
        尚宫女史: @玫酒 刚拿起《丝绸之路》来😀,觉得一般,主要世界历史忘的差不多了

      本文标题:读完《万历十五年》我的一点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ya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