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文 微微流念
很多成年人很会对孩子讲道理。特别是有的家长读了些育儿书之后,好像一下子脑洞大开,总喜欢从书中搜罗一些东西拿来比对自己的孩子。以前不知道这些知识还好些,现在一看对上号了,家长立马觉得可要好好教育一下孩子了。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
孩子们常被这种讲道理折磨得垂头丧气。他们戏称这些道理为正确的废话。
父母们无知无觉地讲了一大堆道理,以为尽了教育的责任,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家长们有想过为什么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4846524/1a73f7683ef349e4.jpg)
家长为什么这么喜欢讲道理呢?总爱讲道理的心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讲道理时父母心里大致有这些心理活动:
①孩子是不懂道理的。
②为了孩子好。我这是爱孩子。
③我要尽到教育的责任。
④有某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父母没有想到的是:
①"孩子不懂道理"。
这是真的吗?还是父母自以为是?
你还别说,现在的孩子懂的道理真多。有的小小年纪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像个小大人似的。因为孩子周围天天都不缺讲道理的人。
父母总是小看孩子,潜意识里“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的想法很难说没有,有的还可能很严重。家长总喜欢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孩子。实际情况是现在很多孩子的眼界比父母宽多了。
现在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都在不自觉地沿袭自己父母的育养方式;有些过时了,早已不能适应现在孩子的情况;有的简单粗暴很不尊重孩子;有的从书上拿来生搬硬套,给孩子贴各种标签,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无益反而成了伤害孩子的工具。家长们可能没意识到,孩子们很不以为然,孩子虽然明上不说岀来,心里没准正暗暗地瞧不上呢。
②" 我是爱孩子"
很多家长讲道理时夹杂着对孩子的奚落,比如:没有人家好啊,偷懒啊…之类。这个方式的爱不是孩子需要的,是不适合孩子情况的,是不尊重孩子的,那么这还是爱吗?这种“爱"其实是要打问号的。
很多家着拿着道理的尺子来测量孩子的行为。孩子会矛盾和疑惑:爱不是不管我好或不好都能接受我吗?为什么我爸我妈老讲道理?他们不能接受我的不好。他们真的爱我吗?其实很多父母在滔滔不绝讲道理时,ta更爱自己所讲的道理,已忘记了眼前的孩子,忘记了爱。
好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前提下,与孩子平等相对,接纳孩子全部的好和不好的态度来引导孩子。孩子才愿意接受。这才是真正爱孩子。
③“我要尽责"。
家长尽责任固然重要,孩子的感受重不重要呢?有的家长把讲道理当成责任,当作一件事情来做,像做任务一样去完成。孩子常常被讲得垂头丧气,不敢吱声。家长义正辞严之时,早把道理看得高于眼前这个孩子生命本身。常常道理讲完了,道理还是道理,孩子根本没入心,依然老样子,一点用也没有。
真正的尽责是考虑孩子的感受,把道理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出去。家长闭眼讲道理,既没效果又伤害亲子关系。
④"讲道理有种成就感"。
家长讲道理时,常常有自身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需要,想要释放自己育儿的焦虑感。很多时候父母讲道理似乎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很多人教育完孩子后都有种轻松感和满足感。
所以有时家长讲道理并不是真正为了孩子。此处可见一斑。
提醒家长:这样讲道理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
① 令孩子自卑。
把道理讲成高高在上的东西,孩子够不着,就会觉得自己这个那个都不好,自己总不能让父母满意,孩子心里会非常压抑,情绪低落,学习打不起精神。经常这样就有了自卑情结。
② 让孩子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不能踏踏实实做事情。
现在很多孩子都成了小大人。道理讲得很好,行动上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从小就养成做事浮躁的毛病。做事想做好,就是不能沉下心去做,眼高手低。
成人中这样的人也很多,很多也许都拜父母所赐。据研究表明,高知、教师家庭中出来的孩子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多因家长过多讲道理。
③ 父母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令孩子反感。
很多时候爱讲道理的父母一开讲,孩子就生反感心,心里马上嘀咕着"又来了"。这都成了条件反射。
孩子感觉到父母不真诚,不是真的考虑自己感受,就不会对父母产生信任。这时候再好的道理,孩子都听不进去。
当父母的有时会自省一下吗?我是不是那个爱讲道理,令孩子心烦的家长呀?
家长与其高高在上讲道理,不如蹲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对话,关心孩子的需要,给孩子提供具体的、孩子所需要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