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妖师
唐朝
木下男儿火年起,一扫烟尘木易已。
注:
「木下男儿」即是「李」。
「火年」李渊于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正式起事,即丁丑年。论阴阳五行,天干之丁属阴之火。
「木易已」隋朝覆灭。
评: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之简单对比:
李世民玄武门弑兄夺位,皇位来路不正有案可稽;但隋炀帝的皇位却是正式受封。即使在夺嫡之争中掺杂阴谋毒计,在历朝历代中亦属平常。与李世民相比,隋炀帝依旧是技高一筹。
至于隋炀帝「弑父戏母」,不过是李世民「弑兄夺位」的遮羞布而已。
参《隋书·宣华夫人传》载,「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
其一,此时杨坚病入膏肓、杨广登基在即,宣华夫人向杨坚告状,岂非与送死无异。
其二,又《宣华夫人传》有云,「晋王广之在籓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宣华夫人在皇太子废立之事上颇有出力,如此行为岂非是自相矛盾。
其三,隋炀帝除却此例,史书中并无其淫乱的任何佐证。(祖君彦的《为李密檄洛州文》除外)
其四,参唐·赵毅《大业略记》所载,隋炀帝所戏者,是容华夫人蔡氏,而非宣华夫人陈氏。
故所谓隋炀帝「弑父戏母」多为污蔑、糟践之言,否则李世民有何面目登基称帝。不过李世民杀其弟齐王元吉,纳其妃杨氏,却是有据可查。
李世民为了弥补帝王形象,强制修改起居录。将父兄之功业揽于己身,并要求删减「玄武门」情节。不免暴露出李世民「虚伪」的本质。登基之后的明君之举更像是一场场地政治秀,一生矫饰造作却依旧不及隋炀帝数年功绩。
皆言隋炀帝劳民伤财,但是其创立科举制度、开通京杭运河却是盛世唐朝的政治、经济之基础。
作为帝王自是知晓营建之后果,但依旧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作为帝王魄力与胸怀。除却帝王伟业,隋炀帝思虑的更加深远,方才造就了惠及子孙万代之壮举。
相比而言,李世民之功业虽辉煌一时,但考虑更多地却是自己的名声。
高祖世界百馀年,虽见干戈不伤体。
注:
「高祖世界」代指唐朝(618—907)。
「百馀年」即从唐朝建立,至安史之乱(618-755)。
评:
唐朝自高祖起百余年间,对外而言确是「虽见干戈不伤体」。
但是对内至武周,武则天大肆杀伐,翦除唐宗室。《旧唐书》载,「自是宗室诸王相继诛死者,殆将尽矣,其子孙年幼者咸配流岭外,诛其亲党数百余家。」
甚至不惜杀害亲生骨肉,高宗八子,六人死于非命,其中五人被武后所害。手段残忍,闻之森然,具体数字已不可尽考。
子继孙承三百春,又遭离乱似瓜分。
注:
「三百春」唐朝历21帝,享国289年。
「瓜分」唐末藩镇割据之乱。
评:
藩镇割据始于玄宗安史之乱,朝廷为平衡安史危局所形成的军事布局而分权地方,广设节帅。
其中边疆藩镇抵御吐蕃、回纥、契丹等四方异族;东南藩镇以财力支撑朝廷;中原型藩镇则居腹心之地,控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三者在武力和财力的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维系唐王朝相对稳定地统治。
经德宗建中兵乱、宪宗元和削藩、穆宗长庆销兵……至僖宗时社会矛盾激化,王仙芝、黄巢起义打破三者平衡,最终唐帝国轰然倒塌。
关灵净妖❤师化魂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