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为什么而活
关于生命的意义,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的思考过。聊这个人生的终极问题,未免有些悲观和神经质。此刻的你,潜台词应该是「特么房价这么高,还有空发神经,赶紧滚回去赚钱啦.」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不是牢骚的碎碎念,而是结合前人的探索与分析,以及与个人的目标及现状思考生活方式的过程。
有意识地想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一个是高中时代,一个是工作时代。
现在回想高中时代依然阴影难退,高考的压力,没有时间允许你去想这个看似毫无意义的问题,当时觉得枯躁的学习,偶尔会让万分痛苦的我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活着。那时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高考,只要考上一所好学校,辉煌人生将从此开始。当时也就是凭着这个理想(错误的执念),很傻很天真地度过了青葱岁月。
毕业之后,职场初期,那段时光,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刚刚开始自己赚到钱,有各种憧憬,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汲取着养分。
然而慢慢地,曾经有一段时间,工作的压力还有各种烦躁,让我一度陷入焦虑与恐惧中,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挤在地铁里,忍不住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不开心,我究竟为了什么。(那个阶段的自己其实是在痛苦地逃避,现在想想,这简直是浪费生命啊。)
当然,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在自己敏感的神经发作时,会调出来重新思考一下。直至近两年通过阅读以及看到更多的生活方式的人,对此才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也逐渐改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及方式。
1.1 你只是人类生命进程中的一粒遗传基因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个体的存在只是为人类进化贡献了一串遗传基因。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唯一目的就是生存和繁衍,而每一个个体的存在则是为基因的延续和进化服务。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其实,世界上有你没你,从根本上来说,不会有大的区别,除非你可能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少数人。这个结论未免太过残酷,但这就是事实。也许从更高的格局会让你对太多纠结的事情释怀。当然,从微观来讲,单个个体却是每一个家庭的全部。
1.2 向死而生
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生存论中提到「向死而生」的理念。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的时候忘了人是要死的,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会撒谎,就是因为我现在高点小伎俩骗骗人,我现在获得点利益,我为了将来我可以做好人。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不今天晚上陪父母吃一顿饭,因为我们觉得我现在挣钱我忙啊,等我挣完钱之后,我有机会我再来孝敬父母。但是你有没有想到生命是何等脆弱,人如蝼蚁,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啊,也就是说,你头天晚上脱下鞋上炕,第二天能不能穿你不知道的呀,所以死往往是突然降临的一个状态,所以,其实心中永远保有这样一个死字,对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你绝对不会作恶,你绝对会把当下该干的事情立即都干掉,每天晚上上床之前,你想想看,如果今天夜里我醒不过来我又没有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还有惭愧之处,这就是向死而生的境界。——摘自《逻辑思维第01期向死而生》
其实你想一想,人都要面临终有一死,有什么事情你不能去做呢?有什么事情你不能去尝试,去实现你自己想要的呢?正因为我们真切地认识到了死,我们才会更好地把握当下,为明天的一切可能性有所作为,不再选择庸庸碌碌,也不会迷失在那些看似重要实则次要的事情中无法自拔。人这一辈子,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当死亡来临时,你突然发现自己从未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过。只要你自己达到一种不断地自我完善,实现自我的这样一个程度,这就足够了。
1.3 生命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
作家毕淑敏在某大学讲座的时候,有学生问了一个“终极问题”:“毕老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毕淑敏的回答是:“人生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
这不仅让人联想到了一个游戏。俄罗斯方块,游戏本身非常简单,结局只有一个就是Game over,然而你还是会乐此不疲,因为当你沉浸其中时,那种沉入式的幸福,会让你觉得这就够了。
突然开始释然,活在当下,让当下就是最快乐幸福的时刻。反观我们的人生,既然要活在这个世上,为什么不活的更幸福一些。体验更多种人生,也不枉一生。
2. 如何获得幸福
2.1 物质带来的幸福是短暂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人在下单购物的那一刻,确实能获得强烈的满足,但这样的满足很难长久地持续下去。在猎物到手后,你可能很快就回归平静。甚至你的满足和幸福感只在下单的那一刻。
物质和成就只能带来短暂的幸福而无法获取长久的幸福。日本作家本田直之在他的《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中提到,通过物质获得的幸福感,是难以持续的。
在过去,物质资源远远不如现在丰富,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采购,那是一个需要不断做物质加法的时代。在哪个时代,采购本身就是一种”经历“,就像家里买第一台电脑那样真臂欢呼,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而现在,物质资源令郎满目,充斥着太多让人即可满足的东西,瞬时欲望的过度满足,会干扰人们对于未来长久的规划与打算。但是这种瞬间的满足,带来的也就只是瞬间的爽而已。
只有学会对物品进行舍弃和精简,做足够减法才会让人感到幸福。
因为精简可以让人更加专注于生活的本质,体会真正的意义。
2.2 心流——幸福的秘密
在TED中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Mihaly Csikszentmihalyi)问”什么使得生活最有价值?” 他发现钱并不能使我们快乐, 而人们往往可以参与不同活动时到达的一种“流动”的状态中寻求到快乐和持久的满足。这种流动的状态就是心流(Flow),是一种将个人神力完全投入到某种活动的感觉,心流的产生会让人有高度的兴奋感和幸福感。
通往心流通道的一个重要必备条件就是专注。而专注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让大脑保持清醒。然而,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大量过剩的物品和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占用和消耗着我们的心智。而让大脑保持专注的首要方法,就是先从身边的物品和每日日常开始,将繁复的简化,将重复的模式化,从而将大脑从这些纷繁复杂的琐事中抽离,让大脑有更多的精力专注到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3. 幸福的基础——极简生活
打造极简生活,将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抽离出来,保持专注于更多生活学习探索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久持续的幸福感。
极简并非指物品的数量,极简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是一种抛开表象,寻找本质的过程。所以极简的生活不仅仅是从自己身边物品出发保持精简,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和习惯会延伸到你知识、表达、认知等方方面面的思考。
开此专栏的目的亦是想把自己实现的过程记录下来,并且希望分阶段将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打造成一个个极简系统。第一阶段的主题是对物品的精简,简称「简物」,目的固化日常物品位置、使用流程,让身边的物品及空间保持精简高效。
4. 番外:探索人生的多种可能
生活方式的选中终究是带有个人属性的,大部分人可能为了保住内心所谓的安全感,选择了一条大众来说通常的路,学习,大学,工作,结婚,买房买车,生娃,养娃…… 如此度过了一生,没人可以对别人的生活方式作出评价,因为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对错。
青春年少的时候,觉得这大概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了。但是,当你发现,其实人生百态,生活中其实有太多精彩可以体验的时候,仿佛为了又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其实,这个我也可以试试看,为什么不呢。
Lauren Singer的零垃圾生活
零垃圾生活这位姑娘大学是在纽约大学读环境科学系,这是她在两年里仅仅制造的垃圾全部存放在一个玻璃罐内,(350ml左右),其中包括吃完的零食袋、新衣上的塑料标签、旧信用卡、防腐剂,甚至还有店员强塞给她的吸管… 。第一次看到这姑娘的故事时,不仅仅是被姑娘的颜所吸引,更折服于她超乎变态的零垃圾生活方式。她居然变态到每周自制护肤品,这些配方都有在Lauren的博客Trash is for Tossers(http://www.trashisfortossers.com/)上都有分享。看到她肤若凝脂,特么我都想把我那一堆护肤品给扔了。如今成立了自己的品牌 The Simply co.(https://thesimplyco.com/),只售Lauren和员工手工制作的环保用品。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日本是我一直以来特别好奇的一个民族,他们仿佛天生就有一种能力,把事情做到极致的能力。就连持家这件事儿,竟然也可以这样。一部改变我物品观的电视剧。当然主角的极简基本上有点夸张,可能一般人很难达到,但可以作为极简生活的入门教学片吧。
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
数字游民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还是在狗熊有话说的播客上,Jarod是国内最早提出并推广Digital Nomad生活方式,和Lifestyle Design的方法和理念,并创办了数字游民部落(http://jarodise.com/)。 “数字游民”不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方式。Jarod给出了一个定义,无论任何职业或者生意,满足两个条件即可:1.完全依靠互联网创造收入。2.通过完全依靠互联网创造的收入实现地域不受限的生活,即所谓的location independence。满足了上述这两个基本条件的人理论上都可以被称为数字游民。不受时间空间生活,这简直太具有诱惑力了,比如说,很多数字游民在巴厘岛一边享受生活,一边赚钱。
Slash | 斜杠
斜杠青年的概念始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2007年写的一本书《多重职业:让工作和生活获得双重成功的新模式》(OnePerson/Multiple Careers: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Success)。目前国内来讲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推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usan Kuang的《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Slash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人生理念和个人发展策略,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额外的收入,而是更充实和快乐的人生。
PS:其实关于每一个小部分,我都有好多想要说的,出于这个系列主题的限制,以后再单开专题来讨论。
再PS,在追求极简的路上,表达的简洁这项技艺,我需要修炼,我力求用清晰的文章结构说清我的逻辑,现阶段先是训练标题的简洁上,段落语言的简洁修炼,尚需加强,勿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