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家乡,吃的菜全是自己家菜园子里种的,吃的肉是自己家养的鸡和猪,自给自足的同时,也得受时间的限制,冬季长达半年的白菜、萝卜和土豆,早就吃得烦烦的。
春天爸爸在菜园子里撒种、栽苗时,我们也是怀着一份期待,好像已经能看到夏季满园的活色生香和生机勃勃。
菜苗一天天长大了,豆角慢慢长出了柔软的藤,爸爸取来树枝给豆角搭上架子,让它们一点点地盘旋着向上爬,等它们开出了略显羞涩的白色小花,我就知道,嫩绿的小豆角马上就要结出来了。
看着它们的生长,每天都充满了希望和变化,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一天一个样儿,总给人以惊喜。
同时,西红杮也给搭个木棍,必须得粗一点,西红杮的秧苗要给绑到木棍上,果实结得多的时候,太沉了,那细细的秧苗怎么承受得住,只能依靠搭的木棍支撑着它,西红杮的小黄花,毛毛刺刺的,花败了就结出小小的绿果实,等到小果实一点点长大。
果实绿变青,再发点白,转而有点泛红,那就离成熟不远了,我们姐妹几个总是早早就瞄好了哪个西红杮快熟了,等着一尝那酸甜可口的滋味,往往我看好了一个,想着再等两天红得透一点再摘,第二天再去找时,已经被哪个姐姐或妹妹先下手为强了,为之不知后悔过多少次。
自然长熟的西红杮是先从里面开始红,哪像现在的西红杮,外面看着挺红,里面还是青的呢,想念小时候的味道,不只是一种回忆,而是那时候的东西实实在在的自然、美味。
等到豆角和西红杮都有了,妈妈就要做她的看家饭了:蒸面条,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扁豆焖面。
如今扁豆焖面也成了我们家的传家饭了,而且不受季节的限制,想吃就做,女儿有时回家提前就预订了扁豆焖面,我也乐呵呵地准备着,看似简单的一道面食,因为融入了对它的回忆和感情,而变得更加美味和温暖。
新疆人对西红杮有种特别的偏爱,什么菜都加点西红杮,口感好,菜相也好,而且营养丰富。
夏天吃新鲜的西红杮,结得最多吃不完的时候,就把它们一起投在锅中多放盐煮稠一些,做成西红杮酱,装在瓶中其它季节吃,做汤面或做菜时,放一点西红杮酱,增色提味。
妈妈的扁豆焖面,真传是手擀面,我懒一点,笨一点,只能用切面代替了。
准备材料:
扁豆、西红杮、大蒜、猪肉、切面。
把扁豆摘洗干净,折段或者切丝,西红杮和蒜切丁。
我用的酱肘子肉,直接切小块。
锅烧热,适当多放一些油,入扁豆和西红杮等配料一起炒,加点生抽上色,因为放了西红杮,少加一点水就可以了。
菜适当翻炒拌匀即可,倒入电饭锅中加热,放上蒸屉,把切面均匀铺开。
蒸五分钟左右用筷子把切面挑散。
再蒸五分钟左右,视电饭锅中水量而定,将面倒下去,与扁豆混合拌匀,这时候西红杮已经看不见了,已经完全融成了汤汁。
拌匀后盖上焖几分钟,就可以盛盘开吃了,即使在炎炎夏日最没有胃口的时候,看到油亮喷香的扁豆焖面,也得吃上一大盘。
这是一场扁豆与面的缠绵,面充分吸收了扁豆和西红杮的汤汁,柔软而有嚼头,闪着诱人的油光,满屋飘香,它们融合在一起,完美!
网友评论
内蒙古人对西红柿也是情有独钟,夏天做什么菜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