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认要约阶段,我们要使用成果框架。成果框架要包含:正向的?可控的?S.M.A.R.R.T原则?匹配整体的?在具体应用的时候,通过提问来实现。
1. 想要的成果是正向表述的吗?如果不是,可以提问:
如果没有这个顾虑或困难,你会做什么呢?
在这种情况下你更想要的是什么呢?
如果可以以你喜欢的方式做,你会做/拥有/成为什么样呢?
......
2. 这个结果在客户的掌控范围内(可以自我保持)吗?如果不是,可以提问:
你可控的是什么?
......
3. 这个成果符合S.M.A.R.R.T.标准吗?如果不是,你可以提问:
不明确的:如果去做的话,这个项目中的哪个具体的部分(要素,任务)会影响最大呢?
不可衡量的:你如何知道你达成了这个结果呢?如何证明呢?多少?准确的说是多少?
可实现的/现实的:在当前情况下,这个目标对你来说是可实现的吗?在当前情况下,这个目标对你来说现实吗?从1分到10分......
相关性检查:这个目标与你想要的是否相关?
没有时间期限的:你想何时达成结果?
4. 这个结果是否整体平衡?如果不确定,你可以提问:
(解释下整体平衡,例如:这个目标是否和客户的其他目标匹配)
它是否对你生活/工作中重要的人有所助益?
达成结果X带来的更多后果是什么?
这个成果匹配你生命中其他的部分吗?
还有什么人受到影响?他们会如何被影响?要达成结果你需要放弃什么?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其实这是开始。
我被教练过,所以我会知道这些直接的问题有时会引发反感,会让对方去琢磨背后的东西,也就是三脑中所说的右脑的画面就会立即习惯性的冒出来了。
那该怎么解决?其实埃里克森教练早就告诉我们了。那就是四个计划性问题,这个四个计划性问题就是为了问出成果,问出成果是否符合这四个原则,而这才只是计划的部分,所以我终于理解了“四个计划性问题”其实真的就是计划性问题。
下面我们就一一来解读这四个问题背后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你想要什么?
听什么,听对方是否正向表述?
“对方可能会一直说,我不知道”,这个时候,你可以尝试,你不想要什么?当对方在列举出一大堆的不想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说,你不想要XXX,那你的意思就是你想要......(反向探究)
用这种方式,引导对方不断走向正向。
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可以用一条线来标出分数,然后逐渐走向正向。(在现场真的画一条线,然后走过去)
听什么?听是否在可控范围内?
如果不是,怎么办?能直接问,当然最好。我们还可以继续向下问,问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对你很重要?
必要时,再问:要实现它你需要为此复出什么努力呢?还有其他更多你需要投入的吗?
听什么,听可控范围内?
被教练者自己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自己就已经知道这个要的成果是否可控了?可控了,自然就往下走;可是真的没有可控,被教练者自己就会重新看待‘自己最想要什么’。
听什么,听整体平衡
不要急,慢慢听他说。说着说着,对方自己就会说出来了。可是万一,对方没有说出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可以切入刚刚我们整体平衡的几个问题了。最好呢,一个一个去问,被教练者很快就能领悟了。
第三个问题:你如何知道你达成了结果?
追问:如果你已经达成了,你得到的是什么?结果看起来如何,感觉如何,听起来,做起来又如何?
这个过程是一个具体化结果的标准的过程,衡量的标准就是S.M.A.R.R.T.法则。有时候,这个问题也会让被教练者返回到‘我最想要什么’的思考过程中。
第四个问题:你如何达成它?
更细节问题:你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你想要的?实现它你需要做什么?达成这个结果,你需要拥有什么?在某个时间期限内,你可以采取的第一步是什么?
这就是完全的计划问题了,如何实现想要的结果中的资源探索、行动步骤。以及是否符合S.M.A.R.R.T法则,还有最重要的第一步是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步要做什么。
一旦我们开始了一件事,我们持续下去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这个问题,有时候也会引发被教练者回到‘我最想要什么’这个最初的问题。
所以,当你真的无法觉察到更多,用这4个问题反复询问,就可以找到被教练者想要的结果。而当被教练者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而且符合正向、可控、S.M.A.R.R.T法则、且匹配整体平衡,那么行动步骤已经产生了。
End这次是真的结束了,接下来就看你的实践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