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打开了安妮回复读者的信,想起了去年关注的一个微信公众号“好姑娘光芒万丈”,也看了作者老妖的同名书,其实,觉得自己对于原生家庭的种种心情和老妖很像。
只是后来,发现她的公众号文章已经太过于把一些类似的“道理”重复地讲,对我而言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和养分。
高一开始读安妮的书,现在是第九年了,几乎阅读了她所有作品,也是从她的文字里,得到了很多启发感悟,对我自己的内心调整帮助很大。一路读下来,可以看到她状态的变化、心境的更改,一直感觉到“原来她也和我一样,也经历过艰难的时期,并不是一下子就获得这份平静和幸福”。
安妮的文字总是能让我平静。虽然豆瓣上 微博上,很多人诟病她的文字多年如一日地无病呻吟,角色雷同。但是我觉得那些都是片面之词,说出这些话的人要么就是根本没有读过她作品的人要么就是曾经得到过一些裨益 成长后不但不感恩却反过来指责的人。
依然觉得时间流逝得太快,比如当半年抛的隐形眼镜过期的时候,放映故障赠送的电影券一个季度有效期到了最后几天的时候,当初办会员卡的时候赠送的剪发卡今天早上拿出来看已经过期的时候。日复一日,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心里有许多话,但身边尚未有对等的可以倾听的人。当然,也不想让无法真正理解自己的人以或同情或好奇的心态来揣度打量自己的经历。
最近又常常做梦,醒了之后依然不记得。尝试着马上在手机便签里记下梦境。安妮说,我们看不到别人的生活,因此不知道很多人都是一样地面临着各自生命里的黑洞与深渊。其次,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全景,因此总是被一种狭隘的视角所局限与控制。或者,也是出于一种过于爱护自己的心态,无法容许自己受到苦楚。总觉得别人有轻易的幸福,而自己承担的是唯一的困难。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是前面提到的那个首先与其次。
十月中旬回家一趟,在天台上看到美丽的云彩,用手机记录下那一刻。那一刻似乎心里变得很简单快乐,像回到了小时候。哥哥结婚了,父亲似乎有一点改变,我们难得坐下来聊天,这一次没有争吵。爷爷奶奶已经很老,我知道他们有一天会离开的,我并不能常常回来看他们,陪在身边听他们说话,我常常想到这种情景就会很难过。我知道我当然不可能摆脱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但是开始学着去和父亲和解,和自己和解。我知道,生活除了认真地去面对它,突破它,没有别的逃避方式。
我太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了,虽然也有思考过“怎么才能遇到对的人”,但是或许我想错了,根本应该好好思考的是:“是不是真的愿意接纳另一个人”(说得好像有人愿意接纳我一样)。
我认为,我可以自我成长,就像一岁一枯荣的花草,活着,奋力从旧的习惯里长出新的姿态。
她说,在经历迷宫隧道的时候,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只能用力地往前奔跑,以得到转机,然后,要相信那个高于我们自己的视角。因为我们的生命迷宫是它的全景之中的微小一部分。它没有我们自己想象得那么恐怖。它只是需要检验我们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