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呱呱坠地至今已10年,10年为人父母的经验,一路走来一路幸福一路心酸一路受挫一路学习。从最初的学习喂养照顾孩子到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对父母来说,每一个阶段都是新的课程。现在孩子已经是四年级小学生,即将进入所谓的“小升初”,在目前社会大环境下以及教育现状下,各种取舍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让我们操心甚至焦虑过。曾经看过一本书,是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书中提到: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成长的一切”, 个人认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是以父母对孩子的爱为基础,父母怎样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怎样让孩子感受到爱并学会爱自己、以及爱他人,唯有爱才能谈教育。以下是我个人就关于爱孩子的几点体会吧。
第一,爱是包容和接受。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完美的,父母首先要很平和地接受孩子的一切,不管孩子呈现出的是你喜欢的样子还是不喜欢的样子,都要无条件地接受他爱他,当然这种爱又需要是非常理性的,不能溺爱和纵容。有些孩子天生优秀,成绩优异,特长也学的很好,字迹工整,在学校和家里都不会让老师和家长过于地操心;可是有些孩子粗心大意,毛手毛脚,拖拖拉拉,处处让人不省心,可是不管孩子怎么样他终归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包容他帮助他,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帮助他建立短期目标,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取得相对较大的进步。帮助他建立自己的自信,不与他人攀比只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进步。我的孩子小时候比较胆小,憨萌,不爱表现,在外面也不太爱说话。在家比较皮,玩具啊书啊会扔得到处都是,爬上爬下也不歇停,比较吵闹;在幼儿园表现则比较安静,不太合大群,有三两个朋友,上课也不积极发言……我想首先我要接受她是这个样子的,很多孩子也是这样的,作为家长我不能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去比较,因为没有可比性。我也从不指出或批评她胆小,我也不强调她一定要在人前表现一定要积极发言,也从不要求她当众背诗唱歌跳舞什么的。当她慢慢长大,有时候自然而然地,她会愿意在人前展示了,并且也还表现得不错,上小学以后,也经常上课举手发言,她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所做的只是包容和爱,不去刻意强调孩子没有做得好的地方,顺应自然的发展。
第二点,爱是尊重孩子。蒙特梭利说,我们成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把自己扮演成上帝,尤其当儿童在做些不对的事情时成人会急切的想叫他改正急切的想告诉他,这不对,应该怎么样。实际上儿童是依据内在的理性独自发展的。这种理性的过程是自然和创造性的。 所以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学这个好,还是学那个好?这样做对还是那样做对,都应该尊重孩子心理和智力发展的规律,以及他内心的需要,孩子的事情多与他做商量,听听他的想法并且尊重他的选择。我们希望孩子听话,或者说尊重我们家长的意愿,那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因为孩子是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自我意志发展而能够顺从,孩子因为受到了尊重,他所有的举止和动作都是依赖于自己的断定,所以他的意志会决定让他遵守纪律,或者听从父母。我的孩子说不上多么优秀,也说不上对父母的话多么言听计从,我也没有要求她处处听从父母,我希望她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看法的人,但是大体上是比较听话的,在学校也是自律性比较强的孩子。从小有什么事我会与她商量一下,让她同意了再去执行,学习上的小目标我会让她自己根据她能达到情况制定,学习的课外兴趣班也是根据她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报的。所以她没有太多需要跟父母对立的意见要去表达。
第三点,爱是长情的陪伴,是长远的教育目标。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通过长期的陪伴来体现,陪伴不是每天在家那么简单,陪伴是花时间和孩子玩他感兴趣的哪怕很简单的游戏,陪伴是跟他聊天跟他一起看书画画玩玩具,陪伴是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需求,及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地跟孩子沟通,帮助他解决在学习生活还有交友等各方面的问题。爱孩子还体现在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深深的期望,希望他成功希望他有幸福的人生,所以家庭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我认为这个目标不是各科成绩考多少分,以后考什么样的中学什么样的大学,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这个目标应该是孩子长大以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社会生活当中的能力怎样,怎样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并妥善解决人生当中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目标是他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并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比较注重孩子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最注重她的学习成绩。我会与她聊老师的辛苦付出,聊同学之间小矛盾的处理方法,聊班干部的工作,聊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正确心态……还会跟她探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等,在学习上也会跟她商定一些小目标以及平时要做的功课并督促完成,如阅读,朗读,写作,运动等等。
以上几点是我作为一个小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几点体会和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方式,不一定很科学很智慧,希望与更多的父母一起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