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两三年前,当和别人提起引导师的时候,很多人带着莫名的疑惑:引导师是干什么的?引导是什么?引导术是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引导、学习引导技术,甚至想成为专职的引导师。工作坊这种形式也越来越多的在组织中应用,估计现在的HR要是不会主持工作坊,恐怕都会不好意思。
那么,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引导师,而不是那种学习了几个引导工具的主持人,你可能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是的,在想成为引导师之前,需要先想明白了以下几点,权当是一名合格引导师的自我认知吧。
1. 丰富的知识架构;
有很多伙伴好奇,不同组织、不同类型的工作坊,引导师都能够接吗?这其实取决于引导师对组织、系统、团队、个人状态解析的能力,同时还要考量他对于战略规划、组织发展、客户价值、冲突管理的广博知识。因为不知道未来可能面临哪些组织的挑战,对商业流程、组织架构、绩效管理、团队领导力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师也要不断积累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团队找不到出路,帮助他们驱除迷雾、走出困局时,进行有质量的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
2.足够宽的格局和视野;
所谓的格局和视野是指针对组织发展、社会趋势、行业发展规律而言的。由于引导师在工作中,需要根据焦点问题设计引导流程与逻辑,那么从哪个维度出发提出问题、采用哪些词语和表达方式?运用何种研讨方式?应用哪些工具?以及每一轮讨论之间的关联关系等等,都会涉及到引导师本人的格局和视野。如下图所示:
引导师的格局与视野本身也是一种领导力。你的格局决定了你会从哪些维度提出问题,你的视野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帮助团队冲破阻碍、正视问题。图中的红点象征着引导师,引导师的格局越大,就能够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产生更多元化想法的可能性就会增多。反之,引导师的格局如果只是就事论事,那么会造成团队要么原地不前、要么只解决了短期目标,缺少深入探究的机会。
3.清晰的逻辑思路;
以终为始不仅仅是提给管理者的,更是提给引导师的。无论在前期流程设计,还是工作坊实施,引导者都必须时时刻刻保有清晰的思路。你要带团队向哪里去,如何到那里去。当会议室里的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能量的时候;当引导流程被挑战的时候;当成果被质疑的时候;当讨论进入到胶着的时候。如何跨越鸿沟,这一切都有赖于引导师清晰的思路、对结果的认知与理解。他们对当下正在采取的行动,有着清晰的认知。对现场状态的因势利导和顺势而为是展现引导师灵活性与反应的最佳平台。
4.勇于接纳一切不确定因素的信心;
当团队进入议题研讨的时候,往往过往承诺未被兑现、贡献没有获得认可、人际关系僵硬的一些经历,会背负着失望和受伤的感觉,审视着每一条新的建议。人们下意识的拒绝、后退、观望,使每一次领导者的强势推动无功而返。
即便是一群优秀的人进行讨论,他们过往傲骄的经历,很大程度上也不会轻易允许他人质疑自己的经验,即使他们自己也认为这种假设可能存在,但仍然会最大限度的自我保护和挑战,继而产生愤怒和彷徨。
甚至,在工作坊开始前组织内部发生的不确定事件,也一样会给工作坊的成员带来困扰。如何保持他们的参与度、注意力与关注度?如何接纳这些情绪、经验下的不确定因素?每时每刻,引导师都会和这些情绪、能量在一起。这是考验引导师功力很重要的环节。
5. 永远知道自己是谁;
合格的引导师永远都会不断地在现场问自己:我是谁,我的角色是什么?因为这决定着引导师在工作过程中的心态、情绪、能量,这些直接会影响着引导师在现场的状态。当听到明显不符合逻辑或有违认知道德的观点时怎么办?当参与者观点与引导师认知发生冲突了怎么办?当明显有知识错误的时候怎么办?当所有人都不够热情的时候怎么办?
合格的引导师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闭嘴、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预、知道自己的情绪会被什么所激发,他不会让自己进入到被动防御的状态,而是能够通过主动的设计,展现积极的自我意识,宽容地对待每位伙伴的观点,即便团队处于不够舒服的情况时,也能够用积极、开放的心态带领团队走上正轨。
6. 多元化技术固然好,但掌握背后的逻辑才更重要;
掌握多少种引导技术,不妨碍你成为一名合格的引导师。因为每一个引导技术背后都有着强大的应用心理学、团体动力学的影子。就比如耳熟能详的“焦点讨论法”,表面上看是一个对话的工具,但实际上总结的是人类思维的基本逻辑。这样的一个工具,即可以用于一次30分钟的团队对话,也可以像我一样,用它来做三天的战略工作坊项目设计。
所以,需要耐下心认真拆解这门工具,而不是追求短时间里掌握更多的工具。表面上看工具越多,选择空间就越多,但当时间都花费在讨论使用哪种工具的时候,工作焦点本身就偏了。
如果你能够熟知工具背后的逻辑,那么在常规情况下,有少量的工具和流程就够用了,引导师需要做的是潜下心来,认真研究实践它们,并针对不同项目中的客户特点,做到形式上有所变化就好了。归根结底工具起到的作用不过只是对话质量的保证而已。
成为一名合格的引导师真的没有想的那么容易。(本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