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感受,用事实说话。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特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的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前四种需要,较容易得到满足的当今社会,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为更能激励人前进的动力。
比如:
“这是我做过最完美的设计。”
“我喜欢这件红色的外套,它让我看上去很精神。”
多数人在表达时,更多的是表达自身的感受,而不是在请求你的意见,他们在意的是陈述一个事实,悦纳自己,而非希望得到你以信念为主提出的解决方案。
A:我今天头疼的厉害,不想吃饭了。
B:头疼就吃药,不想吃就不吃吧。
A:车钥匙找不到了。
B:找不到就坐公交车吧。
在生活中,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我们通常习惯地把事实性的陈述与意见的陈述混淆一起,从而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但如果,我们尝试站在事实角度,多关注一下对方的感受,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A:我今天头疼的厉害,不想吃饭了。
(探索性的叙述,体现了对对方的意见和喜好的尊重)
B:那你先躺一会,我去煮些面给你吃。
(关注对方感受,把对方愿望和自己态度融合一起,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表达了对对方的关心和体贴)
A:车钥匙找不到了。
(探索性的叙述,把自身处境和疑问呈现对方,内心希望得到帮助。)
B:不要着急,慢慢来一定能找到。
(给予关注和安慰,把对方处境和自己的行为统一起来。)
工作中也是这样。
A:“一天快结束了,仓库的货还没有发完,”
B;“啊?真不好意思,给您添了太多麻烦(关注对方感受)。真对不起,是我管理上的疏忽,我马上去处理。(提出解决方案,对双方良好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工作中,关注感受的沟通更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艾瑞克·伯恩将这样的沟通描述为“适应的也是预期中的沟通方式,同时它遵循正常人际关系的自然法则。”
关注感受,一方面立足他人立场,以对方的感受为导向,不仅能让我们更好的交流沟通,而且能快速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从关注自身为点,多角度为面的探索交流,能让自己更清楚的知道要的是什么。
避免猜测他人心思,控制情绪。
“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的心思得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揣度他人的心思往往会令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变得很复杂。
当我们把我们的推断当做事实时,争论便由此而生。
A:你不接我电话是不是因为不爱我了?
B:我没有不爱你,我只是正巧没有接到。你别无理取闹。
A:我不是无理取闹是你无中生有。
B:你这话是不是说我没事找事?
在一切未定的情况下进行猜测性的陈述,这不但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更有可能转化成冲突。
举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单位同事小丁上个月曾找我换班调休。正好那个周末我和学校老师已有约定,就拒绝了她。
不料一次下楼,恰遇听到她在和同事抱怨“五月肯定不会同意和我换班,因为上次她就拒绝了我。” 可事实是,她这周根本没有问过我周末是否有空可以和她换个班?
工作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你可能无意说了一句话,但听者带着他的揣度改变了你原本的意思,添油加醋的四处讲述。
**
当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自己对事情的猜测就是事实时,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扰,甚至成为矛盾的导火线。**
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的行为妄下定论。
A:你为什么对我发脾气?(谁说我发脾气了,我只是来了大姨妈)
B:你为什么骗我?(我明明说的都是实话)
C:我一来你就挂电话,你瞒着我偷人了对不对?(拜托,电话打完了不挂难道听“嘟嘟嘟嘟”)
揣度使得我们的理解出现偏差,造成不可避免的误会。而这一切,如果换种交流方式,结局可能大不一样。
A:你今天说话有点大声(行为),我不确定你是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事(第一种诠释),或者你只是怕我听不出你说话(第二种诠释),你今天怎么了?(请求澄清)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此行为诠释做澄清
当你对他人的言行有疑惑时,不要妄自猜测,因为你的自我暗示会中断正常的思维模式,这会影响我们对别人言行的理解。
揣度会将事情变复杂3、
少说话,多倾听。
季蒂昂的芝诺(古希腊哲学家,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说的最简洁:“我们生来,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
倾听不只是听见,它是一个解读他人话语信息的过程,是获得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回应的倾听会让人愉悦。但多数时候,我们不会倾听。
工作中最怕当自己侃侃而谈时,突然窜出个声音“我我我我”(没完了是吧)…打断话语的同时将气氛推入尴尬。
较好的结局是一方退让不说话,让另一方获得话语权。但这只是维系了表面的和谐。
较坏的结局是双方争论不休,唇枪舌剑,即便一方占了上风,也只会坚定对方认可自己的观点。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的一个手指指向别人的同时也有三个手指指向了自己。”
自私的先入为主抢夺说话者的舞台或一味的转化话题发表意见想法,或许会让你得到满足和喜悦,但那只是暂时的,你将换来长久的空虚和失去对方对你的好感,这种失去,可能成为你人际交往的冰山。
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讲话,也不凭个人喜好另起话题,这是倾听时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而且,善于倾听对我们做好各种工作都有帮助。
美国科学家曾对同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进行研究。科学家取其中业绩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对比,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说话的时常。
研究结果很有意思: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说话累计为30分钟;而业绩最好的10%,每次累计只说12分钟。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进行了有效倾听。将顾客的需求、喜好、疑问掌握清楚再采取相应措施,自然业绩最好。
事实表明,做个好听众、注意倾听,有时比多说更能打动人心。
倾听是一种艺术
网友评论
1.说点有用贴心的话
2.不要把对他人的臆测当做事实,并完全以此为行事的依据
3.倾听他人想法可以表达尊重,并能收集更多信息
若有不妥,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