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电影没放映之前,关于刘若英和陈升的爱情版本如通稿教科书般在网上流传,一首《后来》,一段师生恋,对于八卦的关注度几乎超过了电影本身。
翻阅影评,北漂、刘若英、前任几乎霸占了关键词的榜首。那么后来的我们,到底想说什么呢?不同立场的人看法不同,正因为有争议,电影才有继续放映下去的理由。
后来是个过去时,而现任是个现在进行时。在时间面前,所有的如果都只是如果而已。就像电影里那扇地铁的门,林见清一瞬间可以追上去,一瞬间也可以错过,一扇门,现任就变成了前任。
人们对于前任的种种难忘和怀念,正是因为当时是现任留存的美好,或者是伤痛,总之印象深刻,与众不同。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真正能成为执念,成为故事的前任,在现实生活中不多,这也就成了众多影视剧的关注的题材之一。
这个五一,专程去看望了儿时的朋友,和小学初中的小伙伴们一聚。三家人坐在一个桌子上,哄娃、喝酒、打麻将,互相揭露儿时的糗事。小学一起搭班子的班长跟我说:“小学时候你还打过我,何其暴力。”我哈哈的傻笑,小学时候确实挺不是东西,居然打男生!听闻此言的爱人也很认真的说:“认识她的时候就是有些暴力,她根本不懂如何尊重男性,拽着人劈头盖脸一顿骂。娶了她也是解放了她啊,省得去危害其他人!”
少年时因为学习成绩好被老师宠爱,而时常恃宠而骄,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什么顾忌可言。看不起男生是常态,和男生发生冲突还是小概率,而打班长,则是彻底被惹急眼了。这样跋扈的个性后来在突如其来的爱情面前溃不成军。
从小被家长教育不要早恋,视男生如仇敌,面对表示些许好感的男生一律言辞拒绝之,或者以冷面拒人千里之外。觉得这样才是标准的日常,才是一副优秀学生本来的样子。假面久了,就成了标准表情,一副冷面在上大学都没有改善,这样的状态当然是与现任和前任都无缘。
今天,新华社发了一篇文章:《那年,我们二十一》。
想到了自己的21岁。21岁那年,第一次有了小鹿乱撞的感觉,与青梅竹马十多年的同学再次相遇在北京街头,一场秋雨过后,写下100多行诗,偷偷记录在自己本子上,直到分手都没有给他看,因为觉得谁先表白,那就是输了。
当时我们一无所有,坐公交车要等月票车,空调车都是奢侈品,地铁打的根本不在计划之列。当时我们也觉得中关村最好,那是北京的未来。
在21岁那年,我无法预测将来,当时他只说了一句:“我们是不是毕业就结婚,像我姐一样,感觉太累!”那一刻,我便觉得自己就是个累赘,是个阻挡他“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罪人,而他的未来应该是飞黄腾达、衣锦还乡,而我没有任何信心与之同步,于是断然分手,一个夏天,瘦了20斤。
这些年,我写了太多的文字,唯独对前任和现任的笔墨都很少。有些人别过就是一生,再也回不去少年读书的猖狂日子,而如电影中小晓那句让人内伤的话一样“我们还能不能做朋友?”如同星球的运行轨迹,轨道变了,就再难回到原来的位置。
电影中的方小晓,她在第一次见到林见清就双眼放光,而她的外在表现则是要嫁个北京人,买一套大房子,落个北京户口。天天喊着这样的口号,以至于林见清真的认为她就是这样的想法,离开他是因为他买不起房子。
其实方小晓真正想要的东西从来都没有和林见清坦白说过,无论他们是现任还是前任的时候,都是口是心非。他们从未相互真正坦露过心扉,就像他们第一次上床一样,林见清还穿着一只袜子。
他们对对方的期望值都比现实要高,方小晓认为林见清应该理智上进,遇到挫折勇往直前,而林见清则觉得方小晓要相信他能买大房子,时刻鼓励他成功。
过高的期望则是失望的开始,这段爱情的开头就注定了分手。就像后面的台词说的:今天不分手,以后也会分手;结婚也会离婚;如果开始有了大房子,小三会不下于十几个……
现实生活中,像林见清这样的显性潜力股男生其实很多,豁的出去,吃得了苦。在平常的日子里洗碗、带孩子,这些日常生活表现的也不逊色于人。现任的妻子对他隐忍,老人叫错了名字也未揭穿。她知道他的软肋在哪里,知道优点和缺点,而电影所渲染的灰色和重逢,不过是对一段难忘岁月的缅怀罢了!
林见清和方小晓的爱情能有多少?在回老家的第一幕其实男主角就宣告了:“她不是我女朋友!”林父对晓晓是疼惜,见清对晓晓是一种仰望,他没有自信让晓晓过上好日子,在没有钱的时候没有信心,在有了钱的时候失去初心,这就是他们的落差,只会越来越大,无法弥合。
青梅竹马的他们,彼此的牵挂都是过往的自己,说是不能忘记对方,其实是不愿意忘记过去的自己。
后来的我们之所以让大家共鸣,是每个人都会有遗憾,每一个令人怀念的所谓前任,在恋爱的时候都是一个美好的现任。当爱情存在的时候,在公共电话亭前排队2公里也要打个跨年电话,而当爱情消失的时候,拨通的手机都会无言。
后来,我谈了一场以婚姻为前提的恋爱,同样物质匮乏的日子,只拥有彼此。
记得在大学时候跟同班同学介绍男朋友的时候,同学不屑一顾的说:“这就是你的现任吗?”说得我一脸的尴尬,而男朋友则淡定的说:“现任才拥有未来的你,随他说去吧!”
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现任男朋友变成了老夫老妻。从2004年开始北漂,各自住在单位的宿舍里,然后借住朋友的宿舍,三家合租房子,再单独租房子,再买房子,再租房子,再换房子,毕业后在北京搬了整整十次家。
记得在2006年的冬天,房东把房子卖了,把所有房租退给我,让我们一天之内搬走。这样的场景像极了电影中北漂搬家的场景,不同的是,我们没租住过地下室,这也是这么多年聊天时,爱人引以为傲的说法。
用电影的话说,爱人就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用我妈的话说:“要饭吃也先给我闺女吃!”他第一个月的工资1300块钱,花了1000块钱给我买了一个录音笔。为了省钱只坐月票公交车,为了省钱婚纱照一张照片都不加洗。
毕业4年才还清爱人欠学校的助学贷款,当时觉得在大学不交学费都饿不死的男人,未来生活也没有问题。后来的日子里,一起还房贷,一起还外债。这期间当然有争吵,有眼泪,抱怨无数年没有在应届生的时候落下北京户口。但是最终我们都坚持下来,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对方,把北漂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稳定。
这些年写了无数的文章,对于身边的爱人所谈很少,不知道用何种笔墨来书写自己的生活。
痛苦说多了,就是抱怨,美好说多了,就是晒幸福。生活就是生活,文章就是文章,不想用生活本身的八卦超越对于文章内容的关注。但实际上,现实生活要比电影更复杂,真正的狗血都来自现实,而不是影视作品。
电影中,林见清最终事业生活美满,只是看到晓晓才抒发自己的灰色心情,而晓晓的生活一直是灰色,无法逃脱旧日的情绪。
在关于前任的问题上,男女从来都不平等。正是一个又一个的前任,把晓晓摆放在了不幸的祭坛上,与其说忘不了林见清,不如说她忘不了旧日的伤痛,唯有那一点点温暖,让她怀念至今。
电影中,晓晓调侃她的前任们个个飞黄腾达,她自己堪称最佳前女友的时候,便是释然了。
人的一生,总会失去一些东西。这些失去的东西,会让人知道珍惜。而所有的路,都是自己走的,不需要去怨恨别人。失去和拥有,有时候都是成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