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天,小陶只要一有空就往咖啡馆里跑,每次来了,眼里闪着光,巡视一圈,没有发现羽儿的身影,眼神变得黯淡无光,徘徊于上次他带她坐的位置附近,口中喃喃道:“她真的还会再来吗?可是,怎么还不来呢?”
看他丢魂落魄的样子,我忍不住想要安慰他,“别灰心,会来的。”
他两眼再次闪光,炯炯有神地盯着我,问道:“哥,真的吗?你怎么肯定的?”
我放下抹布,微笑道:“来我家咖啡馆的客人,常常不止一次光顾。”
他做思考状,随后坚定地看着我,重重地点头,说道:“哥,谢谢你!我得回去了。要是她来了,一定要马上打电话给我啊!”
“好!”
为一桌情侣结了帐,我正收拾桌子的时候,店门被人小心翼翼地推开了一条缝,我习惯性地微笑着望向门口,然而,并没有人走进来,门缝后边一张小脸朝里面窥探着,我停下手中的动作,观察着。
门缝后边的人儿把脑袋往门缝里边挤,东张西望。
那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儿,我微笑着朝她打招呼:“欢迎光临。”
她似乎被吓着了,把脑袋往回缩,然后,轻轻地掩上门。
我放下抹布,朝着门口走去,打开门往外面张望,竟没有发现她的身影,一番寻找下,才发现她躲在了门的后边。于是,我弓身微笑着再次和她打招呼:“你好呀!要进来吗?”
她看了我一眼,马上低下头,摇了摇头,犹豫了一会儿,又心虚地点点头,弱弱地问道:“可是,我可以进去吗?”
我坚定地点点头,说道:“当然可以,因为你是店里的客人啊!”
“可是,我不是大人,也可以进去吗?”她眨巴着眼睛等待着我回复。
我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嗯,非常欢迎你,请进来吧。”说罢,我为她推开门,等待着她进入。
“那,谢谢你,哥哥。”她怯懦地走进咖啡馆内,环视了一周,径直朝着靠窗挨着图书柜的角落走去,小心翼翼地拉开座椅,坐下。
女孩儿一头及耳短发,身穿一条过膝白色校服连衣裙,脚穿白色袜子、白色帆布鞋,应该是附近那所中学的初中生,我下意识地抬起手臂,看了看手表,这个时间不是应该还在学校上课吗?
她起身走到图书柜,逐行浏览着图书,最后,从中抽出了一本暖黄色的书籍,回到座位上,我为她递上餐牌,微笑着问道:“看什么书呢?”
她抬起头回我以微笑,把她挑的书展示给我看,那是美国作家珍妮.罗森的《高兴死了!!!》,暖黄色的封面背景下,一只笑得很高兴的浣熊,对着读者张牙舞爪。
“哥哥,这本书看上去充满了快乐!”她怯怯地笑着说道。
我却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她其实那是一本描写抑郁症的书籍。然而,当看见她纯粹的笑容时,我退缩了,由于没有勇气面对她质疑和失望的眼神,我选择了逃避,心里安慰着自己:没关系,人都要靠自己成长的。每一本书都会寻得适合的读者,当然,不合适的读者,自然也就不会对它感兴趣了。如果真的不喜欢,总会识趣地把它放回书架的。如果她选择继续看下去,那证明她在那本书中寻得了所需的养分,那么,我也没有必要阻止她。
于是我微笑着点点头,回答道:“嗯,是的呢。”
女孩儿点了一杯柳橙汁、一块曲奇饼干,在咖啡馆内一直呆到晚餐时间到了,才结账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