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孙元臻
推荐的书籍和电视剧
《自我》《乌合之众》《金融心理学》 胜者即是正义 第一季sp
行文结构
最近研究了一些音频分享的平台,积累了一些感悟,通过这篇文章表述一些,本文没有涉及到用户体验和交互涉及,希望能从音频直播分享的模式来思考。
常见的几种直播形式
A.微信群分享,微分享微信群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平台,但确实是目前音频分享最常见的形式,其实本质上已经是比微信公众号更加扁平的自媒体。
B.以千聊直播为代表的一些独立的微分享平台。这些平台的分享模式和微信群类似。解决了一些微信群的痛点,但是仍然依赖于微信群,实质上是微信群功能的延伸。
C.以红点fm为代表的访谈型的直播平台,这类平台如果从功能上看可以说是apple podcast的live版本
为什么是音频分享,不是视频分享
直播平台非常多,斗鱼,yy,等等的平台都是以视频为载体来做直播,直播的内容大多是游戏,活动,明星会等等,而很少有微分享去选择用视频直播的模式。原因在哪里呢?
首先不能否认无论从分享者和看客来说,视频live是一重比较重的内容形式,下面列举了一些硬性因素。
分享者
1.流量,电量2.相比于音频门槛更高的分享环境3.更高的操作门槛4....
收听者也遇到了和分享者很相似的问题。
但如果有人说,我们把上面的硬性劣势全部破解,那么视频分享是否比音频分享更有优势。
音频仍然更具优势
视频分享和音频分享的差异在哪?最明显的是信息量的大小,在表面上看视频的信息量更大(声音+画面),但是仔细来想在微分享中音频其实比视频的信息量更大。
回到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我们和亲人和好朋友用电话交流时并不会因为看不到对方而感到别扭,因为当我们在拨通电话的那一刻已经根据之前的回忆想象出了对方打电话时的样子,因为我们在投入电话这个场景时一定要让自己通过想象来代入这个场景。(这里并不是说这个场景音频比视频更好哈)
再回到微分享直播的场景,听众在投入到这个场景之前已经通过预告,分享人的个人介绍(社会地位,经历,照片)等信息想象出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分享者,往往比分享者要更优秀。
当我们决定投入到一场微分享时,我们的内心已经在隐隐地暗示分享者比自己优秀(注意:这里完成了一次路转粉),这才对得起自己花时间去听,这一步我们构造了一个基本的分享者的形象。在听众听分享的过程中,这个虚拟的形象演绎,听众的内心会根据分享的内容调整这个形象,往往调整的方向是加强崇拜。相反如果是视频,除非分享者很帅,否则这些效用都不在。
当然明星,活动的直播不适合音频live。因为我们明星和活动等直播的核心信息量还是在脸,肢体动作,视觉冲击力。通过想象虽然也可以达到这些,但听众在上述的场景中的期待是超出自己的预期,而想象就是预期。
是什么决定听众要去听这场直播?
决定听众去参与一场微分享的是这场微分享的内容有多优秀。
--是的对听众来说是这样的。
那么听众如何判断一场微分享内容的优劣?
1.分享者的社会地位是否能够让听众感到足够的自卑,向往。(最重要的因素)
2.找寻同类的期待,离群的恐惧(这也是微信群最大的作用处,很多时候,并不是分享本身让听众决定去投入它)
3.分享者的经历简介能否安利到听众,枸杞汤。
4.分享内容的标题是的指向性,指向性强的内容简介能让听众明确自己会获得什么。
(按照重要性先后排序)
5.自我证明
以上的因素完成了听众决定加入一场直播前对自我提升的期待(也就是yy)
什么元素构造了一场优秀的直播?
tomorrow continue
十点要回宿舍打无人深空啦
网友评论
它突破了微信只能连续发60秒语音的限制,通过连续实时的音频直播进行内容分享,同时也支持直播过程中的同步PPT展示、多位主讲人异地连麦直播、直播结束后提供⾳频回放及语音⾃动转写文字等特色功能,除此之外还包含后台的内容管理、用户管理、订单管理、渠道分销等基础功能,充分满足了内容创业者以音频直播形式进行内容传播的多样化需求。
⽑豆网的音频直播产品基于微信平台,可以直接部署至客户的公众号, 听众只需要点击链接就可收听直播,无需注册或下载app。
体验产品:https://live.maodou.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