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说了三毛,那时候只知道三毛是个勇敢潇洒的女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读书,旅行,写作是她的人生,拥有着写作的天赋,写出动人心弦的文字。第一次读她的作品,只是《梦里花落知多少》的一个小小的片段,但是却深深吸引了我,让我久久回味,欲罢不能。从那时起,我便决定要去好好了解三毛,读完她所有的作品。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正好给了我这个机会,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没错,就读它了。
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轻轻打开书的包装,应入眼帘的是黑灰色的沙漠图片,略显神秘,更加激起我的好奇心,在书前的空白页上,认真而潇洒地签上我的名字,像我每次看新书完成这个简单的仪式,开启了我的《撒哈拉的故事》之旅。
我是希望保持着对书的好奇与热情,所以看书时总是故意避开目录,这次也一样,我跳过了目录。果然,这本书没有令我失望,伴随着欣喜与感动,我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它,给我留下了久久的回忆与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对三毛产生了更大的敬意,三毛,一个怎样伟大的女子,曾过着怎样的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令人感动以致难以忘怀的文字。
《撒哈拉的故事》留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三毛与荷西对于那沙漠中艰苦生活的那份乐观与豁达,大漠的荒凉孤独与物质资源的贫乏,并没有使他们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反而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在现今,用金钱来衡量幸福的时代,三毛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好的生活并不是物质的堆积,而是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生活才是美好幸福的。
非常欣赏佩服三毛在沙漠面对生活中“坏事”的态度:面对简陋的房屋,她用廉价的艺术品把陋室装扮成宫殿,用捡来装棺材的木箱制作家具,组成一个温馨的家;面对撒哈拉威邻居时偷时抢的骚扰,三毛却把他们称为芳邻,并这下这样的话“感谢这些邻居,我沙漠的日子被他们弄的五光十色,再也不知寂寞的滋味了”;为了多赚着钱,两人辛辛苦苦一天打渔卖钱后的收账单,却被三毛不小心放在洗衣机里洗烂了,三毛写到,“我坐在浴室门口的石阶上,又哭又笑起来”;三毛与荷西驾车去大漠深处寻化石,荷西陷入泥浆险些丧命,三毛求救时却又差点被人歹人强暴,两人艰难逃生。在回家的路上,却有了两个人这样的对话,“三毛,还要化石吗?”荷西呻吟似的问着我。“要。”我简短地回答他。“你呢?”我问他。“我更要了。”“什么时候再来?”“明天下午。”
这样的文字饱含着对生活的热情,这样的文字深深打动我。如果像三毛一样,面对生活中的“坏事”,换个角度去看待,“坏事”也许就成了“好事”,我们需要的是乐观的精神与豁达的态度。现实中的我们,比起沙漠中的三毛,生活似乎更安逸与富足,但大多数人却过得不幸福,总觉得“坏事”太多,“好事”太少。我们畏惧坏事,抱怨坏事,却很少体会和思考坏事。三毛告诉我们学会换个角度,“坏事”与“好事”只是一步的距离,而将“坏事”转变成“好事”的方法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怀有这样的疑问,三毛为什么去撒哈拉?是对沙漠的心神向往,想与喧嚣的世俗世界诀别,还是对内心自由的渴望?我们不得而知,也让我思索,假如我身处撒哈拉,我又会过着怎样的生活?现实中的我们,学习,恋爱,玩耍,畅游在花花世界里,我们经常感觉无所事事,每天下来,回忆一天的生活却感觉没有多少收获,甚至没有意义。但如果我像三毛一样生活在沙漠里呢?想象没有手机,没有外面灯红酒绿的生活,每天面对的是漫天的黄沙,那些不可理喻的撒哈拉威人……有些无法想象沙漠里的孤寂到底会带给我们什么?我想在那样的世界里,我们在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里,让人重新回归自我,认识自我。无论是什么原因使三毛去了撒哈拉,我都佩服这个女子的勇敢。如果是我,应该没有勇气去面对那样的生活。三毛不仅去了撒哈拉,而且用她的文字,展现给了我们别样的沙漠风情,滋润着读者的心灵。
读着撒哈拉的故事,让我感觉很舒服,就像一阵微风吹过,有一种清爽的感觉,却又不留一丝痕迹,又如涓涓细流流进我的心田。文章像是毫无目的的述说着生活中的琐事,连惊天动地爱情里面,也夹杂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道,让人感觉真实又幸福。就像她坐在你的面前,娓娓道来她在撒哈拉的故事,生动活泼,一个个故事精彩得让你乐此不疲,让你听了欲罢不能。
读着撒哈拉的故事,仿佛自己置身沙漠之中与三毛荷西一起去探险,过着别样的生活,眼前十分精彩,内心平静,感觉自己也是幸福满足起来,这或许应该就是三毛的文字中蕴藏的巨大力量吧。
读罢全书,内心更生出对这个普通到不平凡女子的敬佩,她抛弃繁华的都市生活来到大漠,在那个黄沙滚滚,风声呜咽的恶劣环境中,却过出了属于她自己的平凡幸福,更给我们奉上了五味俱全的精神盛宴。读了这本书,让我爱上了三毛,爱上了她的文字,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能像三毛般对生活充满热爱,让生活平淡且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