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的拉里从军队退役进入社会,美丽的未婚妻,无忧的生活,但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义为“闲晃”,放弃婚姻,放弃前程,独自追寻人生的意义。
一年前读到这里的时候,已是中年自己开始追寻人生意义的时候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拉里会做这样的选择。我在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时光漫长任由自己挥霍,未来尽在掌握,世界等着我去冒险,才不需要寻找人生的意义。
现在回想,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设定。因为,追寻意义的路程实在太过于痛苦,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寻找到,何不在年轻的时候尽情享受人生。
但事实是,没人能躲得过这个问题,寻找不过是迟早的事儿,而寻找的结果又只有一个:宇宙本无任何意义,它只是存在。
动物不会问意义是什么。追寻意义、赋予意义是人独有的能力。对于需要意义的人而言,“无意义”却是客观的事实,这个矛盾就成为焦虑的根本来源之一。现代社会的运行方式让人忙碌而无暇他顾,人离自己真正的需要越来越远(比如尊严和价值被地位和财富取代),更加剧了无意义的困扰。
缺乏意义体验的人可能很偏执,他永远在追寻着什么,却永远也追寻不到;也可能很愤青,斥责和否定一切,因为那些都不是他想要的,只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还可能是玩世不恭,既然一切都没意义,一切皆是虚无,那还认真个屁呢?
人需要有意义。但意义无法从任何他人、他处那里获得,因为意义并非客观的存在。意义是主观的产物,只产生于人自己的意念里。是你自己,也只能是你自己,在心里为某物赋予了某个“意义”。
意义来自于我,但空喊一万年“我要有意义!”,也没用。意义只发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里找到。也许此刻你被一朵绽放的花儿所感动,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也许彼刻你在帮助一个孤儿时,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治疗“无意义”的良方,就是“参与”。与死亡、自由、孤独必须被直面不同,解决无意义的关键是转离,即忘掉意义这档子事,转而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但要注意“投入生活”和陀螺般忙碌的不同),然后,你就会在某一时刻不经意地找到意义。
常会看到人们问做……的意义是什么?问这种问题并不是缺少洞察,而是缺少一种生活的目的感、意义感。
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需要意义的个体如何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找到意义?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人生问题的解决之道,是让这个问题消失。——维特根斯坦。
只有当我们处于宏大的视角中时(历史长河、苍茫宇宙),事物就会显得没有意义。这种时候占据了我们部分的生活,但只是部分而已。
大多数的时间还是要去做一些能够提供生活目的感的日常活动,比如:利他、为理想奉献、创造性、享乐主义的解决办法、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它们看起看是正确的、美好的;它们提供内在的满足,而并不需要靠别的动机来支持。
问:如何面对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这四个终极问题?
答:锻炼意志、承担责任、建立关系、参与生活。
存在没有目标,而只是纯粹的旅程。生命的旅程如此美丽,何必为了终点而烦恼。——罗杰尼希
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人生的意义需要自己赋予。
![](https://img.haomeiwen.com/i4607748/28a012e10ccc64d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