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传统剧《胭脂》观后感

作者: 红尘罗汉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21:22 被阅读29次

         

                文/罗汉

          7月7日晚,淅沥的阵雨中,暑气顿消,格外凉爽,白银健身广场上戏迷的热情却分外高涨,今晚是百年易俗社在白银的第二场演出,好多戏迷提前三、四个小时就等候在这里,期待着秦腔传统剧 《胭脂》的大幕拉开。近三个小时的演出,精彩的舞台呈现、酣畅淋漓的表演,让白银及从兰州远道而去的秦腔迷过足了戏瘾。

        《胭脂》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篇目,易俗社的秦腔《胭脂》脱胎于同名经典越剧。该剧讲述的是,牛医卞三之女胭脂与书生鄂秋隼邂逅相逢,产生爱慕之心。热心人宿介、王春兰欲从中成全,不料被凶徒毛大钴了空子,酿成命案。案发后,知县张宏单凭一鳞半爪,断鄂秋隼为凶手,造成冤案。新任知府吴南岱察觉案中有疑,亲身查访,造成新的冤案。学台施愚山视学东昌,提出疑点,循循善诱,帮助门生吴南岱自己改正错误,复审此案,终于捕获真凶,昭雪无辜,使案情水落石出。

      上世纪70年代,易俗社根据同名越剧剧本排演了秦腔版本。这部当时由王芷华、张咏华、王保易、吴西民、毛文德、任慧中、张锦华、高志贤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联袂演出的秦腔作品中,王芷华担任男主角吴南岱,该剧上演后得到了广大观众和文艺界的高度评价,火爆一时,该剧也成了她的代表剧目之一。 作为移植剧目,本土化效果非常好,唱腔音乐设置优美动听,新中有旧,加上阵容强大,又非常符合易俗社一向的艺术风格,遂一炮而红,久演不衰,成为易俗社的保留精品,也成为秦腔戏迷耳熟能详的优秀剧目。

        40年后的2017年,王芷华老师又为易俗社复排了此戏。复排相当于一次再度创作,由老一代艺术家合力对《胭脂》的音乐唱腔进行深入挖掘,使得剧情节奏、舞台呈现得到进一步提升。

        昨晚这场演出,由易俗社中青年实力演员马一排、王晓荣、卢利花、屈鹏、秦小燕、田平等担纲组成的全新阵容出演。幕启,便让人眼前一亮,音乐清雅流畅、委婉动听;表演细腻生动、耐人寻味;舞美编排独具匠心,精致凝练; 演员表演更是精湛到位,尤其是唱腔突出传统流派和演员个人风格,突出了秦腔艺术的表演特色,剧中每个演员,舞台功底扎实,不管戏份多少,都能尽心尽职,人物塑造符合角色的定位,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趋于完美。戏迷的共同感受是,这部戏有看头,有嚼头,有味道。

        剧中的吴南岱,身着纱帽官衣,学富五车,自信满满。一般过于稚嫩的小生演员绝对压不住台面、演不出人物的身份特征。马一排饰演的吴南岱,是该剧的重头戏,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他身材高挑,扮相周正、儒雅、俊朗,舞台“造型”温文尔雅,非常符合官衣小生的形象特点,重念白,表演做工大气稳重。行腔正宗,演唱,有时高亢透亮,中气十足,有时又声柔语细,极尽抒情;认真品味,其间,既有很新潮的现代音色,又有很浓郁的传统韵致。如听清泉滴水,又像琼脂流芳。表演尤显大气,朴实自然,真实贴切,没有一丝丝的拖泥带水,看得出他在演官生戏方面造诣很深,表演功底深厚,秉承传统,中规中矩。每一个细小动作表情,都能演绎的准确、细腻、生动、美呔。马一排演出了人物的形与神,成功地塑造了吴南岱雍容端庄、儒雅稳重、睿智干练、智慧精明、刚愎自用又勇于承认错误、敢于否定自己的精英文官形象,成功塑造了这个典型人物的个性。

        王晓荣饰演的宿介,气宇轩昂,儒雅豪爽,潇洒英俊,知书达理。唱念俱佳,表演清新流畅。塑造了一个正直不阿、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秀才形象。

        卢利花有饰演小旦角色的绝好条件,她容貌端庄清秀,轮廓清晰,身材苗条。她饰演的胭脂,身段优美,表演灵动俏丽,婀娜轻盈,青春洋溢,含蓄温柔。非常符合未出阁的妙龄少女形象,且唱做并重,还有一副好嗓子,音质纯正,声音清脆婉转,清亮柔和,悦耳动听。更有着扎实的舞台功底,对人物的刻画细腻生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表达出人物细微的情感,都蕴藏着古典的美感。

        秦晓燕饰演的王春兰 ,举止大方得体,声音深厚、有力,音色纯净、明亮,演唱委婉细腻且高音低音游刃有余,唱腔优美,表演大气稳重,仪态端庄。

        值得着墨的是,屈鹏饰演的施愚山,嗓音宏厚饱满,行腔气韵贯通,唱腔韵味浓厚、丹田音十足,唱念苍劲挺拔,慷慨激越,善于处理大段唱腔的节奏及感情起伏,给人以酣畅淋漓、气势雄浑的艺术享受。他的表演洒脱大方,质朴稳健,自然流畅。尤其喜欢他的念白,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声洪气足,喷口遒劲。那段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被他念成了黄钟大吕,层次清晰,情声交融,缓急有致,跌宕起伏,字字句句,掷地有声。突出了这部戏的思想主题,提升了整台戏的艺术高度。

        角色多、行当多是这部戏的最大特色。易俗社台前幕后从表演、音乐、舞美各厂演职人员通力合作、这批中青年演员倾情奉献,坚持“传承经典 、 回归传统 、 老戏新演 、 移步不换形”的原则,最终实现了这部传统剧的诗意呈现,达到含蓄、写意的戏曲艺术审美高度。

          这部戏故事悬念重重、角色行当丰富、唱腔流派纷呈,清雅流畅的音乐,耐人寻味的表演以及雅致凝练的舞美,让人体味到时代更迭中,永恒不变的戏剧魅力。

        错上加错,历尽周折,《胭脂》奇案终得得白冤。该剧通过一个平反冤狱的故事,穿插了青年男女真挚而纯洁的爱情,有力抨击了主观断案、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僚丑恶行为,在当今社会尤具现实意义。 

      离开剧场的时候,吴南岱的恩师施愚山送给他的四个大字“慎思守志”,响彻耳边。这句箴言,生动感人,熠熠生辉,耐人回味。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为官之道,如果当今的官员能理解并牢记这一为官的根本,就会少了很多贪腐,就会减少一些冤假错案。这部戏也告诉我们,即使一时犯了错误,若能及时反省,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亦然是好同志。我在想,这部戏,如果今天拿来作为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勤政敬示教育剧也是不错的。这正是秦腔植根于乡土、流传于民间,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经典永远不会过时,经典总让人念念不忘,经典永流传。

相关文章

  • 秦腔传统剧 《胭脂》观后感

    文/罗汉 7月7日晚,淅沥的阵雨中,暑气顿消,格外凉爽,白银健身广场上戏迷的热情却分外...

  • 秦腔传统剧《胭脂》观后感

    文/罗汉 7月7日晚,淅沥的阵雨中,暑气顿消,格外凉爽,白银健身广场上戏迷的热...

  • 秦腔传统剧《金沙滩》

    《金沙滩》又名《双龙会》、《八虎闯幽州》,秦腔传统剧。 宋王赵光义为践兄王在世时曾许下赴五台山为神还愿之诺,北国天...

  • 秦腔精典《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剧情介绍:秦腔传统剧目,马健翎1955年根据元曲、昆曲《赵氏孤儿记》及秦腔《八义图》、同州梆子等流行剧...

  • 从《出棠邑》看甘肃秦腔的特点

    文/罗汉 《出棠邑》又名《拆书》、《杀府》、《伍员逃国》,秦腔传统剧。春秋时,楚平王无...

  • 秦腔精典:大拜寿

    《大拜寿》剧情介绍:《大拜寿》又名《打金枝》、《满床笏》、《望月楼》、《郭嗳拜寿》、《解甲封王》,秦腔传统剧,其中...

  • 甘肃秦腔的“活化石”

    ——秦腔郗派表演艺术家展学昌演出观后感 文/罗汉 周末有幸观看到秦腔郗派正宗表演艺术...

  • 丑角戏是悲剧舞台上一抹暖色

    ——秦腔《八件衣》观后记 文/罗汉 周末,在梅馨戏楼观看了大型秦腔传统...

  • 秦腔精典《斩黄袍》

    《斩黄袍》剧情:又名《桃花宫》、《斩郑恩》、《滚龙床》,秦腔传统剧。 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之后,改国号为宋。郑恩(...

  • 秦腔经典:《破宁国》

    《破宁国》又名《收朱亮祖》、《天长关》、《宁国府》,秦腔传统剧。 元朝末年,在异族残酷统治之下,山东连遭荒灾,百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腔传统剧《胭脂》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b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