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有前蜀和后蜀两个独立政权,都在成都称帝建都,年代相差不到十年,总跨度不过半个世纪,同时出现了两个擅诗词的花蕊夫人。历来学者对《花蕊夫人宫词》究竟是前蜀王建妃所著,还是后蜀孟昶妃著颇有争论,因前蜀灭亡八年后,后蜀的花蕊夫人也住进了宣华苑。从《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中的分析注解看,是前蜀王建妃所著没错。
晚唐五代,是中国美学上的高峰,承唐启宋的美学积淀不可忽视。《花蕊夫人宫词》正是诞生于这样一个文学与艺术臻于至境的时代。花蕊夫人以太后之尊,写就近百首写实风格的宫词,完整地记录了蜀宫宣华苑繁华生活的千姿百态,是一笔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
《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将《花蕊夫人宫词》原有刊刻顺序打乱,依宫词中涉及内容,细分为十二卷:宫阙楼台、绣陌交通、良工巧物、花果栽植、宴饮行乐、应时饮馔、四时嘉节、闲情逸趣、骑马射猎、歌台舞榭、谪仙冠裳、宫人日常。全书以文释诗、以物造境,以98篇词清句丽、融合考古与训诂的精致小文,辅以近300幅来自同时期墓葬出土文物的图片,重新注解98首花蕊夫人笔下蜀宫如迷楼般的繁艳胜景,再现晚唐五代时蜀宫宣华苑之中鲜为人知的绮丽与繁华。
让人流连忘返的宣华苑花蕊夫人工于权术,使其子王衍替代原太子入主东宫,成为前蜀后主。年轻的王衍嗣位之后,把一座陈旧的花园彻底革新扩建,宫殿亭台一一改弦更张,重新陈设布局,建成了宣华苑。他一生短暂,好像也只做成了这么一件事,还留下败家亡国的罪名。表面上他挥霍无度,却是一场不遗余力、不厌精工的艺术实验。也正因王衍对风月繁华之痴迷,对宣华苑修造之专注,对艺术审美有着异于常人的极致追求,借水造境,置景筑梦,才有花蕊夫人近百首宫词吟咏不尽的殊丽景致。
宣华苑建成后,王衍携其母花蕊夫人及后宫众妃嫔住进这座似乎与世隔绝的皇家内苑。这里是一座忘忧花园,笙歌日夜萦回不绝,又像是贾府的大观园,花蕊夫人是宣华苑里年轻的贾母,后宫阅历最丰富的人。花蕊夫人贵为皇太后,她珍视的是宣华苑中的快乐点滴,宫词中处处可见对底层宫女的关怀,她们虽受宫律约束,女孩子的纯稚天性,却表露得清清楚楚。她并不忌讳谈论阳光背面的事情,她客观记录宫里的另一种人生。正因为有这样身居高位,能统观各方却心怀慈悲的视角,我们才得以乘着文字这条船,逆时光而行,去她的宣华苑,借她的眼,看一看宫中各样人物,每天面对怎样的人生。
花蕊夫人的笔端,概不记述琐杂心事,人世间种种勾连,落到纸面只有片断美景。诸如伤春、恼夏、悲秋、忧冬,一般诗人应有的闲愁与闲情,思绪流动中的点滴杯水波澜,在她眼中,统统不见。有的是“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洒脱,反倒不是麻醉,而是一种慷慨,明白生命实际是不能操控的。
纵观整部花蕊夫人的宫词,既没有明显的悲凄,也没有复杂的情愫,即使稍有些回忆,也是诸如“风景旧曾愔”的轻婉小叹。仅是一点闲愁而已。在整部宫词里,她极少谈论自己,哪怕她是参与者,也不轻易让读者发现自己的身影。简白的用词,平淡的语气,略带调侃的形容,擅于假助他人的视角,发现现实中的别样趣味,没有多余的情绪,但是观者却有如生动在场。花蕊夫人洞悉各种角色的心理,写得不慌不乱,从容有序。
和后宫诸美一起迁居宣华苑的花蕊夫人,始终以看客的姿态看待儿子的风流事,她从不干预其中,只在宫词里,时不时地调侃一下。她写作的目的相当纯粹,仅是存记太平盛景、赏心乐事,人生不过百年,留给每个人的好时光毕竟有限,况且,彼时她已是美人迟暮,想趁着天没黑,在姣好的光景里,多停留一会儿。她料想不到自己竟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记录者。
整个花蕊夫人宫词,对蜀王宫内尤其是勤政地点完全忽略,甚至连名称都没有提。一旦实名提及某个建筑,不是三清台、太虚阁,就是会真殿,那是另外一个世界,是脱离现实的无忧世界,这个世界在翡翠帘外、宣华苑内,是一座青春的酒池肉林。
花蕊夫人的笔调轻巧有韵致,她的高明之处在于适可而止,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她喜欢以设谜的方式让读诗的人自行脑补未写出的画面,喜欢隐去真名,似真非真,虚中有实。
宣华苑本是众芳苑,群香国,有高亭百尺立当风的风情万种,也有小院珠帘着地垂的孤芳自赏,有牡丹倾国能解语,也有芍药与君为近侍,有春风里醉笑的桃花,也有秋风中寒立的霜柑。集世间各样情态、人态于一座园池,才是真正的宣华。
宣华苑是一座与世隔绝的自由乐园,一个想象的乌托邦,在这里,好风凭借力,送船过水门,人们迎风欢笑。宫词急张急收,邀请有幸读到它的人,成为当时现场,也就是这幅画面的旁观者,船儿载着迷梦中人,在我们眼前飞驶而过,便永远地定格在池中心。
只可惜五年光景,风光依旧梦已碎。前蜀后主王衍不战而败,降后唐。难能可贵的是随王衍在秦川驿赴死的后宫粉黛,没有一个是投降的。王衍和宫娥之间的关系,既是玩伴,又是知音,久了,情同至亲。这样的情感,非一朝一时,而是在宣华苑里陪伴天子的玩闹时光中慢慢养成的。
花蕊夫人的笔下、眼中,抑或记忆里,也不曾在历史中留下一个字的悲忧,只有铺不尽的满殿香花,幡盖簇拥,长盛不衰。
让我们跟着苏泓月的《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去看看繁华绮丽的宣华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