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世界读书日。既然如此,那当然要说一说“读书”这件“小事儿”了,本来昨晚要更新的,但因为看完樊登老师《知识进化论》的年度演讲后已经十一点半了,所以就没再日更。
世界读书日,没有任何节日里的热闹非凡,也没有任何节日里那庄重的仪式感,甚至,根本没有多少人知道它、关注它。(当然,以前我也是不知道的……)
说起“读书”,便绕不开类似“为什么要读书?”或“读书究竟有什么好处?”这样的问题。不过,但凡被问到这种问题,不必引经据典,每个人自己心中就可以罗列出个1234来……我甚至会觉得,即便是“读书无用论者”也不例外。
是的,类似以上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不需要有,甚至,根本就没有答案。倘若有答案,那我也会认为,所谓的答案,一定是会随着一个人读书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升而不断发生改变的。
比如,有人一开始是为了缓解焦虑而读书,读着读着,她觉得读书其实是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精神,再后来,又因为自己的坚持阅读,她可能意识到,读书不能改变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那些让她觉得焦虑和悲苦、矛盾和挣扎、无奈和无力的事情仍然会层出不穷地发生在她身上,但读书让她有更好的心态、更强大的力量、更睿智的头脑去面对和解决那未知的一切。
于是,尽管在读书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她仍然坚持着,她已经不再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了,因为她又发现:读书,本身就是答案。它从来都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更不应该成为一个功利性的问题。
没错,我说的这个“有个人”就是我自己,我的答案,也在看完樊登老师昨晚的演讲后变得更令自己深信不疑,或许今后还会因为各种改变而得到其他的答案,但至少眼下,我这么深信着。
记得在演讲结束后的视频中,有这样一句旁白:“时间可以忘掉记忆,但不能磨灭书中的智慧。”,或许对我而言,时间或许也让我忘掉了书中的智慧,但正是这种坚持阅读的过程和忘记,使得我得以通过阅读总结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单纯的套用那些古圣先贤、伟人学者的思想。
昨晚三个小时的演讲直播,我连广告都不肯错过,这个过程中的自己,完全被快乐、感动与敬畏包围,和读书时的感受不谋而合。
我总是觉得,实在难以想象,那个曾经读书时一塌糊涂、一败涂地的自己,现在竟这样热爱阅读、竟然从书中找到了乐趣和意义,而与此同时,我也就更期待未来那个未必可以“一雪前耻”但一定会成为自己更喜欢的那个自己了。
从开始阅读到爱上阅读再到此时此刻,我已经不再去纠结“为什么要读书”这样的问题,也不再发出“读书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这样的质问,我只想在有生之年,一直读下去且带着敬畏心……
“敬畏”二字,大概是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就时常在我脑海浮现,我也会时常觉得感受到了它占据着我体内的神经细胞,它激励着我、鼓舞着我,也让我时刻想要去反省自身。我的这种“敬畏心”也正是受益于阅读。
昨晚受邀参加《知识进化论》年度演讲的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徐俐,也提到了这个词,她说她正是因为心存敬畏,才更加愿意不让自己的脚步停下,我深感荣幸。
是啊,心有“敬畏”的人,她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凡,但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平庸;她可以提醒自己知足常乐,但不会借此碌碌无为;她可以鼓励自己勇往直前,但不会再如从前那样冒失;她可以选择顺其自然,但不意味着选择放弃。总而言之,敬畏之心,更容易在接受中改变、在改变时成长、在成长后坚持。
因为敬畏,所以珍惜,珍惜这漫长又短暂、茫然又无措、有趣又无味的一生;因为珍惜,所以不肯辜负,不辜负自己的不完美,正是这不完美,才让自己更接近我们自己,继而更加不愿辜负自己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以及在自己生命中匆匆而过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