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和朋友岩聊天时,我发自内心地感叹道:“最近我是深深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残酷。”这要从我最近在着手准备的事情说起:研二即将结束,暑假过后便要踏入求学的最后一年,我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找实习工作中。可惜,悲剧就此开始。断断续续准备了十几天,精心准备了简历,想要谋一份喜爱的工作,这时才感到了竞争的激烈。
就拿我前两天找的一份志愿服务来说吧,这是一场即将在七月份举行的互联网届的盛会,活动计划招募二百名志愿者,主办方本意是当报名人数达到四百人时便将报名通道关闭,无奈太过火爆,短短两三天时间内便有将近六百人报名,而这些志愿者大多是来自于双一流高校、涉及了本、硕、博、留学生等二百多个高校的青年,在面试过程中每个人可谓是拿出了看家本领:唱歌、跳舞、主持、双语介绍等。有的简历上有五花八门的经历,比如曾服务过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等。
反观我的随意,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此刻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生活犹如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优秀的人尚且如此拼命,再沉沦下去,早晚会被淘汰出局。只是,我当真第一次觉得,想做个志愿者也真的好困难呀!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受挫,也并非是首次被刷新认知。在我身边,这样优秀的人和事可谓比比皆是:记得刚入学时,偶然得知,学校附属下的幼儿园的孩子都纷纷请起了家教,当时的我是错愕的。在我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去做家教时,我发现这样的现象越发普遍。所教授的孩子大多家境优渥,父母是来自各个行业的精英。从银行行长到驻外大使馆,这些都是我幼时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行业,就这样明晃晃地与我产生了交集。
而这些富家的孩子,早已不是电视及传统媒体所批判的“纨绔子弟。”他们大多人格独立,有极强的目的性与执行力。在学生时代竭尽全力门门功课拿到A,以便集齐六个A进入全国排名前几的高中,然后为自己争到一张人生的入场券。此外,与传统的“书呆子”形象不符的,是他们会充分利用寒暑假,去全国各地乃至欧美国家游学,因而具有宽阔的眼界与不凡的谈吐。那些我教过的孩子,人生轨迹大多如出一辙。而起初我在听到这些时,眼珠子几乎都要掉下来,动辄三四万的游学费用,被孩子们轻松随意地说出来,然后赏我一记白眼,仿佛少见多怪的是我而已。
那样的时刻我便一次又一次被刷新着认知,这个社会对于寒门子弟来说,是愈发艰难了。我们拼尽全力所抵达的终点,不过是别人的起跑线。而大多数人还在为已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时,对手早已冲到了前端,不留一丝追赶的机会。
还记得前不久印度的良心电影《起跑线》里描绘的孩子入学的场景,看完令我印象颇为深刻:印度德里一年一度的幼儿园招生即将开始,而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学名额相当紧俏,很多父母从怀孕时就做准备,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米塔也坚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夫妻俩试图跻身上流社会、试图托关系走后门、获得神明保佑,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使用非常手段,想尽办法追逐高耸的入学门槛。可以说,这场竞赛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为了孩子上学问题而焦虑的远不止中国父母。
看完有几分心酸与无奈,可是,这便是血淋淋的生活。在生活这场战役里,每个人都是咬碎了牙去拼尽全力,所挣到的不过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很残酷,可是却只能被动接受。
之前在霍老爷的公众号里看到一篇推文《为什么焦虑?因为我们看见了》。这篇文章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知道就会对比,对比就会有伤害,有伤害就会焦虑,没有比较,周围的人过得都是大同小异的生活,是不会产生焦虑的,当你看见了,焦虑也就产生了。”
这篇文章写得鞭辟入里,可谓是一针见血,道出了都市人焦虑的缘由。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压力、负荷都过高的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每个人接收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只需刷刷微博、看看公众号、浏览下知乎,便会看到形形色色迥然不同的生活,纵然有一撮“隐形贫困人口”,但大家表面都是光鲜亮丽的。每个人一副人生赢家的姿态,每天都是元气满满的为生活打拼。可是,又有谁会知晓其背后的艰辛、无奈呢?
也许笑脸相迎的背后,是外卖小哥刚刚因为迟到投诉而哭红的双眼;也许拿奖到手软的优秀毕业生背后,是一个个通宵达旦赶论文的辛苦;也许人生赢家的后面,担负着更多的压力与痛苦。应该说,每一位为生活奋力打拼的人都是勇敢的斗士,也终会迎来柳暗花明的局面。
跟朋友聊天到最后,她说了一句让我颇有感触的话:“权当这些磨难是为找工作做好准备,省得整天在天上下不来。”说来也对,又有谁能一直缩在高耸的象牙塔呢?如果残酷才是生活最本真的真相,那就在磨难来临之前做好应对措施吧!
网友评论
看完文章,让我觉得自己愧对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