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
说起这本书,很多人熟知的是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我却选了那一轮明月。”在未看这本书之前,我所认为的“月亮”即是不为大多数社会人所认可的个人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与之相反的“六便士”便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优渥生活,当然,这种优渥并未体现在精神层面上。我曾对以金钱为生活目的的人嗤之以鼻,但如生活中一般,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六便士,社会要进步,国家需发展,为这个目标做出巨大贡献的便是那些捡起六便士的人,因此我绝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某种价值观做出评价,相反我由衷敬佩那些明确自己人生目标的人,无所谓月亮和六便士。在我看来,斯特里克兰便是这样的人,只不过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踏足的路。
正如书中所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像斯特里克兰这样的,绝大多数人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就心满意足了。斯特里克兰在没有任何预兆的前提下放弃了优越安稳的生活,作者直到文章结束也不曾具体地提及这一原因,反而推翻了一切可能。但在我看来,这便是内心深处灵魂的召唤,这种躁动让他对一切都视若无睹,但谁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契机,可能突如其来,也或许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对于斯特里克兰来说,他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斯特里克兰太太
斯特里克兰的太太,她作为书中关键人物之一,其性格特点甚是鲜明,是当时社会典型的女性形象,在现今社会也有诸多体现。她有着共同生活17年之久的丈夫以及两个可爱的孩子,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也有着结识名流的爱好。作者认为她心地纯良面容和蔼,可以看到当暴风雨还未降临时作者对于斯特里克兰太太的欣赏夸赞,但当丈夫出走后,斯特里克兰太太的面纱才慢慢揭开。便有了作者对于女性的第一次描写“女人有种根深蒂固的恶习,就是只要有人愿意听,她们就热衷于谈论自己的私事。”因为这作者从斯特里克兰太太口中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作者的第二次描写“在女人的生活中,别人的看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让她们最深挚的感情也蒙上了不真诚的阴影。”作者此时已经无法判断斯特里克兰太太希望丈夫回家是因为还爱着她丈夫,还是因为害怕人言物议。可以看到的是斯特里克兰太太宁愿让别人以为自己的丈夫是跟着某个不知名的法国舞女私奔,也不愿承认她的丈夫出走是因为自己的理想,而她斗得过别的女人,却都不过丈夫的理想。
斯特里克兰太太一系列的举动措施让当时年纪尚小的作家写下“真挚诚恳底下也许埋藏着矫揉造作,高风亮节背后可能隐藏着卑鄙无耻,无赖恶棍心里或许存留着良善之意”的话,这段话描绘的已经不单单是女人,而上升到了整个人性。可想而知,斯特里克兰太太的所作所为何等地令人作呕。或许作者对于斯特里克兰太太的描述涵盖到全部女性身上有所偏激,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在现实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所体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者在这三次描写前都不约而同地加上了“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时我还不知道,那时我还尚未明白”的限定。但在他巴黎之行见到斯特里克兰之后所有的描写便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实。
例如“只有女人才有本事以永不衰竭的热情把相同的话说上三遍。”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一句网络流行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禁失笑历史总是如此的巧合,让人觉得甚是讽刺。亦或“女人总喜欢在爱人弥留之际摆出漂亮的姿态。”我想在作者回来又一次与斯特里克兰太太交谈时,他已经看透了这个上流社会优雅女性的阴险歹毒。此时此刻,他从内心深刻发出“卑鄙和高尚、凶恶和仁慈、憎恨和爱恋是能够并存于同一颗人类的心灵的”的感慨,这次他用了“现在我清楚地认识到”这样的限定。
作者在这一阶段并没有详细描写主人公斯特里克兰,而是从他的妻子入手,描述妻子在丈夫出走前的社交生活,面对丈夫出走时塑造的可怜形象以及无法挽回婚姻后的“坚强”形象。
斯特里克兰太太便是当时上流社会的缩影,每个人都看似优越满足,整天参加着其乐融融的聚会,但作者却也描绘出了斯特里克兰对于这种生活的无感,他极其得体地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却也是个木讷缺乏情趣的人,在别人看来是这样的。但我们却都知道,在巴黎的斯特里克兰是什么样的,那才是真正的他。从这一方面我们也就能摸索出斯特里克兰出走的缘由了。这正是我与作者观点不同之处。作者曾提及斯特里克兰出走是毫无征兆毫无缘由的,并且作为编撰本书的主体,作者否认了一系列的可能造成斯特里克兰出走的原因,但万事万物发生总归有其缘由,作者描述斯特里克兰从学校毕业到现在用了一个沉闷乏味的概括,我想斯特里克兰的不作为已经反映了他对实际生活的无感,这一点从他在巴黎的不羁生活可以对照得出。
布兰琪
布兰琪步上了斯特里克兰太太的后尘,但她的结局却更为悲惨。她爱上了斯特里克兰,义无反顾地抛弃了所有,这时斯特里克兰还是欣赏她的,为她作了画。可当时间流逝,布兰琪作为女人的私心便暴露了,她想让斯特里克兰完完全全地属于自己,斯特里克兰的滔滔不绝便指出了他必须离开布兰奇的原因:“假如女人爱上你,在占有你的灵魂之前,她是不会满意的。因为她自身软弱无能,所以拼命地想指挥你,你要是不彻底听她的话,她就不会满意。她的见识很浅薄,她讨厌她无法领会的抽象事物。她只关注物质的东西,她会妒忌你的理想。
男人的灵魂漫步于宇宙最偏远的角落,而女人却想将其囚禁在柴米油盐之中。她准备用无限的耐心缠住我,把我绑起来。她想要拉我降低到她的层次;她对我毫不关心,她只想要我归她独有。为了我,世上所有事情她都愿意做,只有一件除外:让我安静地独处。”听到这段话的女性可能会不以为然甚至觉得他侮辱了女性大发雷霆而放弃了阅读这本好书的机会,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斯特里克兰遇到了一个如他以前妻子一般的女人时何等的暴跳如雷。但我们的的确确不能否认这一说法的可取之处。我们不必拘于女性而展现这一观点。每个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多多少少地干涉他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充当的家人,朋友,学生,同事等等角色无一不干涉或受干涉。我们只需要向我们在意的人提些许建议即可,万万不可当下决断,也不必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即刻否定或阻断他人想走的路。
我想若布兰琪能有如此觉悟,也不至于到此地步。布兰琪深知作为一个女人她比不过斯特里克兰的理想,她看到了斯特里克兰的残酷,不想活下去。此时作者借医生的口吻又一次发表了他的看法“女人总是试图为爱自杀,但她们普遍是很小心的,不会让自己取得成功。这通常只是一种姿态,她们无非是想激起恋人的同情或者恐惧。”诚然,作者也承认了这语气有点不近人情的轻蔑。但斯特里克兰决绝地离开了布兰琪,我们其实一早便能够预见布兰琪的悲剧结局,斯特里克兰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就曾信誓旦旦的表示他不会蠢到会再去做他已经为一个女人做过的事。
爱塔
或许是因为前两任关系留下的阴影,斯特里克兰离开了巴黎,很长时间内独自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塔是斯特里克兰唯一的妻子,或者说灵魂伴侣。爱塔与斯特里克兰前两任关系截然不同,她满足了斯特里克兰对女人的全部要求,或许说只一点要求:“她不来烦我。”
这是斯特里克兰的原话。我想这就是爱塔是他最后一个女人的原因。作者描述爱塔的篇幅不是很多,但只需少少的笔墨便可看出爱塔与其他女人的不同。爱塔在斯特里克兰患上麻风病后不离不弃,由一个温顺、软弱的土著女孩变成了坚毅的女人,爱塔打动了斯特里克兰的铁石心肠,让他留下了从未为女人而流的眼泪。爱塔在生活中照顾着斯特里兰塔,也为他购买画画所用的物品,斯特里兰塔正是在爱塔的陪伴下才得以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创造出毕生的作品,可也正是爱塔为他善后,在他死后遵循他的诺言不顾他人的劝阻烧毁了那幅画,斯特里克兰带着他的秘密进了坟墓。
作者在文章结尾回到了伦敦见到了斯特里克兰太太,可以说岁月并没有改变这个女人,她仍旧如此的圆滑世故,借着斯特里克兰太太的名号受着别人的尊敬。作者仍旧不改对其的讽刺,她所喜欢的一幅斯特里克兰的画,那是斯特里克兰心目中的神圣家庭。画中的环境是他与爱塔生活的家,画上的妇女和婴儿则是爱塔和他的长子。可怜的斯特里克兰太太还借这一幅画来营造出她与丈夫的琴瑟和谐,这真是全书最为讽刺之处,世人不知爱塔的存在,可她才是斯特里克兰真正的归宿,令人唏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