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这才是刘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连载】《这才是刘邦》第五章 秦帝国 变了

【连载】《这才是刘邦》第五章 秦帝国 变了

作者: 小司空 | 来源:发表于2017-03-16 06:41 被阅读234次
    始皇帝 嬴政

    疲惫的祖龙走了

    接下来,请允许我叙述一段教材之类的话。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一举扫六合。结束了战国乱世二百余年的纷争。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并且为了维持统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他实施了一系列进步措施进行改革。推动了经济文化的进步发展,对我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

    但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万事物极必反,天地之理也。秦始皇也是明白这种道理,但他不甘心。他已经感觉到了危机。他预感到自己的帝国可能只是为他人徒做嫁衣。他甚至会不停的反问自己,难道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吗?

    他回忆到自己以天下为棋局,诸侯为棋子,展开了一盘空前的对弈。只不过,在这盘棋局上,无猜先之说,更无执黑先行之论。有的只是以实力来定胜负,胜者生,败者死。

    因此,这盘棋毫无悬念,因为黑子掌握着一击必杀的实力。对于那个男人来说,规矩是弱者的协议,他,根本不需要。

    在他看来,虽三皇五帝,功绩未必如他。公元前230年,当他发起统一全国之战的时候,不到十年的时间。吞三晋,灭荆楚,定燕齐,之后更是南征百越,北却匈奴,四海服威,九州同颤。古老的中华帝国第一次这样有力的雄踞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他的功绩。大秦自孝公任商鞅变法以来,逐渐由封闭落后而臻于强盛。吞并诸侯一统天下,法家思想运用到极致,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正常。

    但是当社会继续行进到一个新阶段时,主流统治思想也必然要相应完善。而大秦的做法显然不是如此,他们依旧将法家思想积极地运行于全国。

    可久而久之,秦帝国的统治者却隐约感觉到,这种做法不仅效果甚微,而且负效十足。这并不是说法家思想不适合运用在大一统的国家。只是不论什么事物,运行于世必有其规律,极盛而衰,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

    可当时的祖龙他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到这一点。在他看来,自已已然统一天下,若有不服从者,当以铁血手段镇压之。于是,书同文,车同轨,销兵锐,捣金城,焚书坑儒,迁压旧贵。

    可是,这些还不够。因为当他站在咸阳宫殿俯瞰天下时,虽然他见到了所有的白棋全都安分于黑棋的刀枪之下,但他隐约感觉到那些白棋尽管孤独林立,却似乎终究会联系在一起。这不是他所希望的格局,可是,却也不得不保持这种格局。

    因为他越向南方看就越感到不安,他一刻也忘不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刻也忘不了玉玺失而又得,忘不了那些预言“今年祖龙死”,这一系列怪诞的事另他不知所以。

    长生,只有长生,只有我拥有无限的寿元,才能保住我的帝国。可是想归想,但事儿还得做。

    于是,这个渴望长生的皇帝不得不利用他有限的精力各地巡视。似乎结局已经注定了。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嬴政病逝于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沙丘,还曾埋葬了一位英雄人物,赵武灵王雍也。也许两个人在这里碰面,也不会太过寂寞。

    但我想,嬴政是不甘心的。不久后,这个梦寐传万世的帝国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他并不知道,也许,他又是知道的。但历史终究是前进的,因为推翻它接替他的两个男人,所创造的辉煌并不亚于他。但总之,祖龙去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领,驰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隗。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古风(其三)》李白

    有个人叫赵高

    当始皇帝怀着复杂的心情走的时候,他既担心又充满了信心。因为他把江山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扶苏。

    虽然扶苏因为多次谏言,触怒皇帝,被他派到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县东南)监督军队。但这何尝不是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历练?他相信这个长子最终会理解他的苦衷,接替他的事业。武有蒙氏,文有李斯。大秦基业万世永固。

    可他没想到的是,问题一大部分出在了丞相李斯的身上。因为,有一个人,叫做赵高。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的人认为赵高,是赵国的没落贵族。但也有的人说,并不是这样,因为那个赵不一定是赵国。还可能是赵氏。理由很简单,赵国被灭之前,赵高已经在秦王宫里了。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为了伟大的事业,不远千里从邯郸来到咸阳。最后,成功的成为了宦官。

    当然,这只是猜想,因为关于赵高身世之谜实在是无法理清。毕竟记载的就那么多。更有意思的是,有的人提出了一些想法,赵高不是宦官。

    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女婿,这有女婿自然有女儿啊。可是,赵高的女儿何里来的?明代的大阉宦魏忠贤就有女儿,因为他未进宫之前,有过一个女儿。照此说来,赵高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不得而知。

    西方的神话里总爱吹牛,说他们的神多么厉害。尤其是天使,长着两支翅膀,有着一点点能量,就嚣张的了不得。可是说白了,也就是个戴着头套的鸟人而已。

    相应的,其实我们只要知道。在秦末历史里,赵高也是个鸟人,办过一些影响历史的事情这些就可以了。至于他到底是不是宦官,还是哪里人士就留给热爱赵高先生的人们去探索吧。

    而本人鉴于他所干的一系列事情,武断的下个结论。他,一个阉宦无疑。

    赵高

    话说回来,当秦始皇驾崩时,赵高就在他身旁。时任中车府令的他,负责掌管皇帝的专车和皇帝玉玺。当他看到始皇帝封好了给扶苏的诏书便驾崩而去的时候,他意识到,一个机会来了。

    因为到目前为止,这封诏书还在他的手里,并没有送出。况且这件事没有几个人知道,只有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以及几个亲近内侍知道。

    而且李斯凭借多年的政治经验认为,皇帝在都城以外病逝,又没有明确的确立太子,万一走漏风声恐怕皇子们和各地趁机作乱。因此便秘不发丧,而皇帝的日常用度一概不变,以免露出破绽。

    就这样,面对巨大的权利诱惑,这个阉宦动心了。

    这些年来,他每天都在秦始皇的身边,对他那种怒目一视,便伏尸百万的威权所深深吸引了。他也想拥有那种权利。

    但显然他自己当皇帝是不可能的。先不论你是不是拥有男人的能力(这是个问题),就算长子不即位,咸阳城里公子多了去了。更何况秦国上下众大臣得知,还不活剐了他。但好在身边有人啊。只要将诏书改动一下,大事可成。

    你不说,我不说。天知地知而已。

    想到这里,他便去找到那个他意欲扶立的人。那个人便是始皇帝的小儿子胡亥。

    赵高由于通晓法律,秦始皇便派他作为胡亥的老师教导胡亥。通过长期的观察,他也是逐渐的明白了,胡亥只不过是一个乐于玩耍永远长不大的白痴皇子。假若事情成功,扶持胡亥成为皇帝,凭借他和胡亥的关系,朝中大权的掌握舍他其谁?

    于是,他找到了胡亥。当他对胡亥说出了自己的主张,胡亥的回答着实让他大吃一惊,敢情这主压根儿不想当皇上啊!简要翻录对话如下:

    赵高:“皇帝死了,但没有明确立太子,只赐给你大哥扶苏一纸诏书,扶苏一旦到咸阳,就立马会成为皇帝,你连丁点儿大的土地都没有啊,这怎么办啊?”

    赵高引诱着说道,他本以为胡亥会说,是啊,怎么办呢?可他错了。

    胡亥:“本来就是这样啊。”(此话一出,赵高满头黑线。但紧接着,他便继续忽悠胡亥。)

    赵高:“现如今天下就在你我和丞相的手里,你说,是被人统治好还是统治别人好啊?”

    赵高本以为他这么说,他的这位笨学生就会上钩了,但是他又错了。因为胡亥例举了一些例子来驳斥赵高是大逆不道的,是会自取灭亡的。本着孝子的原则,他是不会同意的。但老奸巨猾的赵高还听到了另外一句话:

    “天下人也不会服从的”。

    他就知道,在绝对权力面前,任何人都会心动。否则,若是他面对的是扶苏,那么现在的他早就被车裂了。可他现在依然好好地站在这里,不是说明了什么吗。

    于是他再接再厉,让胡亥感觉到自己这么做不仅有大大的好处,还不违背道义。终于得到了胡亥的那句话:

    “怎么好麻烦丞相呢?”

    赵高阴险的笑了,他知道,他的计划已经成功了大半了。当安抚下胡亥后,二人谋定,赵高便决定去找到李斯。

    忠心败给了爵位

    李斯在当时官任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正当他为皇帝的驾崩而心烦意乱时,赵高来了。

    李斯也很是纳闷儿,值此多事之秋,你不守着皇帝,来我这里干什么。但多年的宦海沉浮告诉他,此时赵高前来,必有大事。当下也赶忙正色起来。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赵高一进来就恭维李斯说:

    “皇帝驾崩,无人知晓,立谁为太子只是你我一句话的事啊!”

    刚刚听到赵高如此说的李斯,立刻便火爆了起来。

    李斯怒道:“你怎么能说这种亡国的话!休得胡言!”

    赵高早就知道说服李斯不可能像说服胡亥那么简单。紧接着他又问李斯,在能力、功劳、谋略、人心、与扶苏的关系上与蒙恬相比如何?

    李斯没好气的道:“不如!但你也太苛求了(你有病吧)!”

    赵高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如果扶苏即位,必然会任用蒙恬担任丞相,你还能长保爵位衣锦还乡吗?”

    这是一剂重磅炸弹,赵高深知李斯对官位利益的看重,当年的士子,所谓的不就是公爵加身,名留青史吗。但他受皇帝恩德,忠诚可嘉,不然也不会成为帝国宰辅。可以说,这是赵高的一句试探。果然,在听到了这句话后,

    李斯斥责道:“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我只知道执行皇帝遗诏,命由天定。别跟我磨叽了。”

    赵高听此,不怒反喜。因为当他再次说出了这句话时,李斯并没有盛怒般的处置他。他便是知道,这位精通法家思想的帝国丞相内心的防线并不是无懈可击的。

    赵高继续说道:“向您这样在安危面前犹豫不决,是圣明人的做法吗?”

    李斯劝说道:“您别再说了,不要让我也跟着犯罪。”

    并告诫赵高说,是人怎么能参与这种阴谋呢?至此,李斯的口已经松了。

    似乎他的思维已经与赵高逐渐的吻合。赵高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时机,便又继续进攻。搬出了胡亥,说明他怎么怎么好,实际上李斯也是知晓,既然赵高敢这么来,就一定是得到了胡亥的首可。而赵高也是想让他知道,是公子让我来的!

    紧接着,赵高眼看着李斯一步一步溃败在自己的进攻下,便投出了最后一击。

    赤裸裸的说道:“您听从我的,便会长保爵位。不听我的,一定会殃及子孙,您想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更是一个赤裸裸的威胁。赵高相信,此话一出,李斯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顺从,要么死。

    但另一方面,这也是赵高的一次豪赌,李斯毕竟为当朝丞相,不得不谨慎小心。可这个阉宦他要的就是逼迫李斯做决断。因为他相信,人,是有私心的,更何况,他面前的人,是李斯。

    过了一会儿,李斯泪流满面的叹息道:

    “唉,生逢乱世不能以死报国,将向哪里寄托我的命运啊?”

    大家请注意,李斯的这句话可就真的非常好笑了,他说了什么?“生逢乱世”,没错,你绝对没有看错。这位当朝丞相在始皇帝刚刚驾崩的时候,便突兀的说出了一句“生逢乱世”。

    可以说,当时的天下,虽然孕育着反秦风暴。但最起码就当时来说,大秦的威势那还是响当当的。李大人竟然一口预言出了“乱世”,真不知他是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还是哪个现代人穿越过去的。

    所以说,这是他为了掩盖自己良心的谴责同时也是为了找个借口,所胡说八道的托词。但不论怎么说,看到这样的李斯,赵高内心笑了,他回到胡亥的住地。看到了焦急的胡亥,他对胡亥说道:

    “臣奉的是太子殿下的明令,李斯敢不听吗!”

    胡亥内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也算落地了。

    至此,结局已定。在这一刻,不单单是李斯个人的结局,似乎就连大秦的结局也已然注定了。

    之后,胡亥李斯赵高篡改诏书,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利。扶苏死了,大臣们唯唯诺诺。

    胡亥很惬意,赵高很得意,李斯已经无意义了。似乎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大秦,已经变了。

    胡亥

    沙丘之谋,在很多人的眼里,似乎是存在着无限的偶然性。但仔细观察,这一切似乎又都是必然发生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帝国的创建者对这次事件负有很大的责任,尽管他已经驾崩了。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秦始皇在临死前给公子扶苏的诏书是这样写的:

    “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这封诏书固然提出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但秦始皇英明一世,却又犯下个严重错误。

    那就是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立谁为太子。

    在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名分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大事宫廷政变上,不正名则充满无限可能。

    所以说,尽管扶苏是始皇帝的长子,负责回咸阳处理丧事,但你毕竟没有太子的名分。咸阳城里公子众多,谁的势力大,谁就有可能登上皇位。

    也许在秦始皇看来,扶苏身为长子,理应继承皇位。况且他自认为大秦江山永固,臣下忠勇,自可万无一失。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问题就出现在他自己的身上。

    那么秦始皇为何迟迟不立太子呢?这一问题,千百年来,不知道多少人参与其中尽心讨论。

    基于前人的观点,可能有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源于他的自信,或者说是他的心理。

    自一扫六合,统一八荒以来,他认为自己的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这对于他自己的虚荣心也是很大的满足,面对着无限的权利,任何人都会心动,都会贪恋。秦始皇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持续的保持稳固自己的地位呢?

    似乎只要有嬴政在,大秦就可万无一失。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仙人的寿命。若想要长生,他自然不可能去修仙,就只好走个捷径,吃丹药,派人访仙山。因为无限的自信使得他自己相信他一定可以做到。

    既然我可以长生,既然我在大秦就在,那么太子什么的自然也就不急着确立了。凭借着无上的权威,所有的事情还不都是自己一句话的事儿。

    就这样,直到他的身体垮掉的那一刻,他似乎醒悟了。可他没想到的是,就是因为他的这一“自信”给了那个阉宦一个机会。客观上,这为赵高胡亥篡权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前提。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帝国,始于嬴政、毁于嬴政。

    因此,可能有三句话比较适合概括一统之后的嬴政。

    《易》曰:“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三略》有言:“莫不贪强,鲜能守微。”

    祖龙已去,可他的帝国,也终将紧随其后。因为,雷云过后,雨就不远了。

    公子 扶苏

     如果您喜欢,请疯狂的点赞吧!

    【本书目录】《这才是刘邦》目录

    【上一章】      第四章 风云初涌

    【下一章】      第六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良心推荐】  简书连载风云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这才是刘邦》第五章 秦帝国 变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kd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