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分享教学
语文分享教学·51

语文分享教学·51

作者: 洪丰乔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16:02 被阅读87次

8.2语文分享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

请看下列曾被媒体炒得很火的一则报道。

这个绿色不环保。据报道:西安一所小学给“差生”佩戴绿领巾。

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据介绍,学校委托制作红领巾的厂家,设计了同样大小的绿领巾,10月14日发放给没有入队的学生。学校九十多名一年级学生中,约有一半人都佩戴绿领巾。学校相关负责人称,作为一种教育探索,这种做法还没给上级部门汇报过,学校把这部分学生称为“苗苗少先队”作为预备培养,对佩戴绿领巾的要求和红领巾一样。如果有家长觉得不合适,老师可以考虑和家长协商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不给孩子造成影响。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也许学校当初还认为此举是一种教育的创新——当然后来被称为伪创新,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但是他们何尝就不能想到,此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歧视行为,此举又怎能不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呢?因为此举的出发点根本就不是孩子的生命成长!如果换成你是孩子的家长,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带上绿领巾吗?你是孩子,你希望自己带上绿领巾吗?但愿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激励孩子,虽然客观上变相划了等次,伤害了孩子,虽然他们之后很快改正了错误,也道了歉。但我还要说,这种创新以后再也不要出现了,这种伪创新只会给教育抹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缺乏科学远见,如果不善于今天就在儿童和少年的心中撒下数十年后会发芽成长的种子,教育就变成一种原始的照料,教育者也就成为没有文化的保姆,而教育就会成为一种巫医术。

其实前面已经说过,从多元智力理论角度来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学困生。即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真的遇到一些智商低下或有特殊情况的孩子,我们不但不能去歧视他们,相反更应去疼爱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怎么能够为了所谓的一些教学评比和升学率的高低而去逼迫他们到医院做智商测试,然后再“因材施教”,这简直就是在玷污“因材施教”这四个字,更就不要说是玷污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了。当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在应试教育的当下,的确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那么,学困生能否适应语文分享教学呢?语文分享教学对学困生有何帮助呢?

正如前文所述,在我们当下的很多教学中,有的学生被当主角,有的学生被当配角,甚至有的被当群众。语文分享教学就是要打破此种局面。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尊重每个学生个性的积极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对象,也是学习的资源。因此,在语文分享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更会得到重视,会得到量体裁衣、量身打造。相信,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转化,他们的进步。

笔者在语文分享教学实践中,就是充分关注那些学困生。不但不把学困生当做包袱,相反还把他们看作教学资源。因为研究他们学习困难的所在,也就会明白自己的教学方向之所在,教学的不足之所在。既然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那么语文老师就有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才好设计出最恰当的教学方略,才好关注到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闪光点——生成。一个个生成,是教与学互为碰撞中闪现的最美的花朵,这些花朵,只要语文老师认真对待,就会结出一个个硕果。

要知道这些所谓的学困生,特别是那些不大守规则却又爱耍小聪明的学困生,他们常有的那种叛逆思维特别具有研究的价值。比如笔者在和学生分享《祝福》时,很多人都是同意短工麻木冷漠,对祥林嫂没有同情心。当然这种结论似乎也成了定论。但是,有位平时不起眼的学生,也许是所谓的学困生吧,他就大胆地提出了个人观点:短工对祥林嫂充满同情心。令我惊叹不已,对之大加赞扬。他的这种看法,与后来笔者看到的罗献中的《怎样认识〈祝福〉里的这个短工》中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为此笔者还将此种观点加以整理,写成论文《从接受美学到阅读教学——也谈<祝福>中的短工形象》,发表在《语文月刊》2011年第2期上。如果笔者当时没有尊重这一学生的“灵动一闪”,没有注重这一生成的花朵,也不会有笔者这篇论文的果实了。这一事例告诉我们:第一,不要胡乱给学生戴学困生的帽子,在语文分享教学看来没有学困生;第二,要尊重学生的见解,这样才可真正实施先学再教,以学定教;第三,如果真有所谓的学困生,我们一定要找到他们的优势和特征,然后因材施教,实施差生转化。

相关文章

  • 语文分享教学·51

    8.2语文分享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 请看下列曾被媒体炒得很火的一则报道。 这个绿色不环保。据报道:西安一所小学给“差...

  • 语文分享教学·50

    第八章语文分享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 语文分享教学是个新理念,因而它也需要新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因为语文分享教学提倡个性...

  • 语文分享教学·22

    第五章语文分享教学的实施保障 在当下语文教学界,如此综合地把语文分享教学当做一种教学理念提出来,还是首次。其生命力...

  • 语文分享教学·24

    5.3 回归——语文分享教学的助推剂 对语文分享教学来说,回归有两种意思,其一是教育教学本真的回归,其二是语文本真...

  • 语文分享教学·3

    1.3语文分享教学的内涵 对于语文分享教学,专家学者们虽然有过相关的论述,甚至也有很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做出了很好的实...

  • 语文分享教学·10

    3.2语文分享教学的提出 语文分享教学,是在尊重生命本真、教育本真和语文本真基础上,以激扬学生的生命、绽放学生的个...

  • 语文分享教学·52

    8.3语文分享教学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教师队伍...

  • 语文分享教学·26

    5.5 评价——语文分享教学的向导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 语文分享教学·25

    5.4 课改——语文分享教学的土壤 从1999年起国家陆续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 语文分享教学·44

    6.9互换——语文分享教学的演练场 教与学的角色完全可以互换,特别是在语文分享教学的课堂上,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分享教学·5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lm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