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乡土故事民俗
八月中秋至,再忆月饼香

八月中秋至,再忆月饼香

作者: 天边那朵白云 | 来源:发表于2017-09-26 08:22 被阅读114次
    八月中秋至,再忆月饼香

    不喜欢秋天,就因为“秋天到了,冬就不远了”,一想起冬天那刺骨的北风,以及那浸入骨髓的寒冷,还有因寒冷而不得不穿的笨重的羽绒服,心中就会升起种种的不爽。

    然而四季轮回,绝不会因为我的不喜欢而停住前行的脚步。有时候也会想:要是没有对冬天的种种不喜欢,或许我也会爱上秋天。毕竟秋是收获的季节,尽管没有春的婉约,夏的张扬,可它却以其独有的成熟美韵,征服了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更何况在这金色的八月,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也正是因为这个传统的节日,给秋天更增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不说嫦娥奔月,不说吴刚伐桂,更不说玉兔捣药的种种传说,就单单说说那中秋吃月饼的故事吧: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八月中秋至,再忆月饼香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我小时候过中秋节,最喜欢的莫过在奶奶家的小院子里赏月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穿着是一成不变的,白色的衬衫,臧青色的偏襟褂子,黑色的裤子,最有趣的是奶奶的鞋,据说奶奶小时候也是遭遇了裹足的,只不过是半路被解放了,可那双可怜的脚还是被裹坏了,尽管没有达到“三寸金莲”的效果,但走起路来只能用零星的脚步来形容,也只能穿自己特制的鞋,圆口平底,尖尖的鞋尖,奶奶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慈祥。

    奶奶一共有四个子女,父亲排行老大。每到中秋节,父亲和叔叔姑姑都会带着我们这些孩子们齐聚奶奶家的小院里,晚饭之后,会在院子里摆上桌子,上边摆放着以月饼为主的几样祭品,备上香炉,跪拜神灵,祈祷全家幸福安康。那庄严的气氛,连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不敢有一丝马虎。

    仰望天空,月亮又大又圆,十五的月亮亮的格外耀眼。星星也是那样的多,那无数的星星围绕着圆月。有些星星喜欢独自呆在一旁,但是当它们看见那圆圆的月亮时,也想往那边靠拢,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这一天,它们从不同的方向赶来与月亮团圆。

    大人们边赏月,边聊天。而我们早就按耐不住馋虫泛滥了,一边玩耍,一边偷倪奶奶的行踪。当奶奶抱着几包月饼,迈着那零星的脚步,来到桌前的时候,我们都不约而同的窜到奶奶面前,奶奶一边笑一边打开月饼包:来来来,小馋猫,一人一块都有份。

    那时候的月饼没有现在这么多琳琅满目品种,更没有精美的包装。只记得是四四方方的一张白纸,把五块竖着的月饼包装整齐,在上面盖上一张红纸,用特制的纸绳按十字捆扎起来,绳的上方要留一个套,这样做为中秋的主要礼品就可以拎着走了。每年临近过节,父亲都会买上几包月饼,却没有我们吃的份,因为这是要送给父母亲的长辈的,所以我们只能隔着纸闻着月饼的香味淌口水。好在奶奶每年都会收到好多月饼,足以让我们这些小馋猫们给馋虫解解馋了,我最喜欢的是五仁月饼,咬一口酥软香甜,满口流香,就觉得那是人间的第一美味儿了!

    奶奶八十高龄的时候去世了,那种家庭聚会再也没有了。月饼也没有那么珍贵了,想吃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可不知道是为什么,总是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时至至今,每到中秋,我都会想起奶奶家的小院,想起那时的场景:朗朗的月色,满院子的月饼香,一家人其乐融融,心中漾起的都是满满的暖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月中秋至,再忆月饼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gj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