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岛故事JM第二十三篇文章
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看似为当代人提出来的思想,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告诉你,在古人的传统意识里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早就深深烙刻在他们心中,不信,看完下面两件事情你就明白了。
一
第一件事情跟清朝的一位总兵有关,此人叫陈璘,结合史书推测,他在南澳任职的时间可能还不到一年。按照古代官员的统一思想,一般出任某地的地方官,总得做出一些对当地百姓有利的事情出来,要不然怎么名垂千史呢?所以这个陈璘也不列外。

根据当时南澳现有的状况,打击倭寇吧,却已经没有对手了;修建前人留下的文物吧,好像也都被抢先了去;陈璘思来想去,决定在岛内搞点绿化,然后就有了动用三大军营的官兵,在总兵府后面的山脚下种树的事情。
这可不是一个任性的想法,而是对南澳全方面考察后才得出来的,不然陈璘也不说:“至中流而骋目焉,乃金山嶻嶪(jié yè),云盖插天,屏障迤逦,左右环绕。遂喟然叹曰:美哉形胜乎!苐(tí)惜彼其濯濯也。既渡而周览焉,又喟然叹曰:佳哉风土也!苐惜彼其乏材也。”
有了上面的理由,陈璘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了,我猜想他心里面也是暗暗偷笑,自己做出不按常理出牌,提升业绩的方法,这回岛内的KPI肯定要蹭蹭蹭往上涨了,这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达到人生巅峰了。
之后他赶紧找来漳州卫指挥(官阶正三品,统兵约5600)侯子锐、澄海所千户(正五品,统兵约1120)袁子庆、潮州卫镇抚(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杨子汪,开始了一场植树造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边会谈。
既然领导都这般热心肠,做属下的怎么能落后呢?大家赶紧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还差一点把私房钱都拿了出来。这一场种树活动预估有1万左右的劳动力,是南澳少有的公益活动。

最后的成果是,松树苗四万棵、杉树苗三万棵被种于总兵府后的山脚下。按今天看来陈璘的眼光的确与众不同,懂得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这在当时看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做法。
二
下面讲的故事是连接上文的,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俗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想想南澳两者都有。于是肯定就会百姓敢冒着危险,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上山砍砍树木之类的事情。
当时居住在金山一带的百姓,出于对生活的需求,觉得这附近山上的树木这么多,不拿点来利用怪可惜的,于是就趁日落的时候,偷偷往山上砍伐树木。要知道金山作为岛内后方保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维护岛民生活安定的坚石。
山上的树木如同人身上的皮毛、血管一般,是不容分割的一部分,之前已经有前人替我们种下幼苗,经过多年的发展才有如今模样,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千万不要浪费他们这一番心血,当然也不容你们如此辜负。

所以为了绿化环境,保证岛内的安全,一同共建美好家园。当时的南澳总兵颜青云就出示公告,但凡有山上砍树者,就要派官兵捉拿,就问你们怕不怕,然后送到衙门追究其罪责;又派了大量士兵在金山附近巡逻;规定每个家庭里面不得放有砍树工具,以此来保障金山这片区域树木的安全。
从上面的两位总兵的种种措施,才让金山的树木得以保存完好,也让岛内的森林覆盖面积越来越广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来到这里旅游的人,都感叹南澳岛绿水青山,令人格外感到心旷神怡,这一切大部分都要归功于这两位环保卫士。

本文为【小岛故事JM】作者版权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感谢合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