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3/3
文:Recycler
131/341.8702
100. 【佛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很多人耻笑佛说的东西太傻了。我也这么认为,我也不信佛。我现在做的都是在抬杠。可是我们忘记了一点。用什么可以解释我们现在的人和世界?人是哪里来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几乎所有的人无法回答。这时候,进化学术本着看似科学的态度走进我们视野,被我们所接受。那进化学说是真理吗?无法检验,没有一个人能看清人的来去。现有的科学也只是一句基因推算出人的来去。不论是DNA还是化石都无法完全证明人的来去,只能是推算。在这种只能根据部分事实推算整体的进化理论,和只知道今生推算前世来生的宗教理论,从真理角度来看都不是真理,都是猜测。这就看谁的逻辑更清晰,谁的闭环做的更完美。既然都不是真理,有权选择自己认为逻辑最合适的说法。最终还是活在自己的意识里。之所以对宗教的逻辑产生疑问。就是因为对人的诞生解释的过于完美,女娲造人,上帝造人。女娲上帝又是怎么来的呢?还健在吗?还会出现吗?就算不会出现,和进化理论里讲到,元素、化合物、蛋白质、高分子、单细胞、多细胞、水生物、陆地生物、人,这一过程,没什么区别。只是把元素到陆地生物之间的过程直接用神所代替了。剩下的都一样了。只是人类不愿意相信自己由单细胞生物进化来的而已,感情无法接受。更多人更不喜欢被主宰,不喜欢神而已。我觉得人更是缸中之脑,都是想象的而已。
101. 【我们中年所遭遇的环境,是年轻时候已经埋伏下的因】昨天没吃饭,今天挨饿。我可以理解。不能就推理到,上辈做了好事这辈子享福。那上辈做好事,是不是因为前一辈子做了坏事,那做坏事的前一辈子又是什么?使劲往前推就是了。也许说,上辈子念佛这辈子才享福?为什么好事总是要与宗教联系上。
102. 【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先还债才能赚钱,为什么不能先赚钱再还债呢?这些都是执念而已。只是不这么说,就没法解释现在所遭受的罪恶。那些乐于做坏事和无奈做坏事的,上一辈子是一样的遭遇吗?
103. 【就是说自己的求学精神,勤劳而精进,谦虚而向学】释迦牟尼,如来,佛,是不是只一个人,我现在没搞明白。我都是把这三个归为一个人来看,并且看成是宗教的开山老祖第一人。还要分清一个问题,我们说的这位,是人还是法力无边的神。从种种迹象来看,应该是人,学佛,被归为神。这位是通过与人学习而悟道成佛的。如果我们跟不同人学习,是不是可以悟道成佛呢?应该是可以的,只是没有那位活的时间长,学的少,见得少,领悟的就少。跟人学了这么多,逐渐形成文化体系,可以用这个体系解决所有问题,时间早晚能解决。佛的那一套理论算是总结了世间的经验,总结了过去不变的真理。这真理是否适用未来,是否适用任何环境,持否定态度。
104. 【这个道理不可思议,不是你的知识范围所能想象的。】打麻将的跟打扑克的说游戏规则,打扑克的听不懂,还认为打麻将的游戏规则很搞笑。这就是佛教和科学互不理解的地方。彼此的游戏规则不同。还有一种可能,是传销的和直销的区别。传销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实质的东西存在。那么我们不相信的游戏规则,是真的我们不能理解,还是因为确实是胡说八道呢?又没法检验,谁都可以随口说说。
105. 【走入了寂灭、清净的境界……这个境界也就是离一切苦,得究竟的乐。要想学佛,第一个动机,就是要有这个心。】究竟的乐是什么乐?最高最好的乐吗?好事一旦到了极限,并不会觉得是好事。我还是选择苦中作乐吧。
106. 【你说,什么都没有得到,那何必学佛呢!我们本来也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嘛!人家都说学佛学个空,大家自己都不用脑筋想,如果你用脑筋想,还要去学个空?我本来空的嘛!何必还跑到那里去找个空呢?……学空又何必找!本来就空的。但是佛告诉你,不是学空的,也不是有的,“是中无实无虚”。无实就是空,无虚就是有,就是普通经典上讲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空,不是没有东西,而是没有定见。我们学空就是学习没有确定的观点,任何观点都能说到好处。正因为都有好处,并不是难以选择或是都要选择,而是随遇而安。
107. 【“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可是佛说的啊!……宗教分门户、分派别,这一种胸襟就根本不能学佛。】别人家怎么分,我们可以理解。那么自己家分门分派呢?是否能接受呢?别人家怎么乱,我们可以不管,要是自己家乱了,自己就受不了了。自己家都斗的不可开交,人家为什么要信你的。人家学空学宗教是想要获得一种宁静,而不是为了天天窝里斗。和自己感情近的事,人们还是放不下。
108. 【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有这么一种人,善于制定游戏规则,他说怎么玩就怎么玩,跟随者跟着附和。制定者和跟随者谁更贴近佛的观念呢?
109. 【这个身体活着,痛快不痛快,是饱是饿,不值得一谈,反正这个身体无论活久活短,最后都变成灰尘,什么都没有了。】能做到这一点很难,凭什么有人痛快,我不痛快。这是对个人生存的担忧,也可以说是动力。不在乎饱饿,就无所谓生存优势,活死都一样。那么人类还有对抗灾难的勇气吗?十分不赞同这佛法的这一观点。也许我对人类这个称谓还有执念,其实老鼠猫老虎细菌植物任何一个统治世界都可以。只是有点可惜人类几万亿年来的进化。
110. 【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一个什么也不在乎,随遇而安,不坚持身体,不坚持意见的这么一个人。唯一越到麻烦就是那些没事找事的挑事者。其他人还会看在无害的分上不加以伤害。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种人法无我,这是不是相当于把现世该变为极乐世界。是不是类似于民主,共产等理想社会。放下意识比较容易,智慧足够高,就可以理解各种意识的优缺点。放下肉身,这是在与生命做搏斗,就相当于劝人不要吃饭不要去厕所一样。人本能的爱惜身体,让意识不去爱惜身体,这有点难度,就算明白都会变成尘埃的道理,我们还是放不下自我。
111. 【尽管研究佛法,道理上讲的很通,碰到事扭转不过来,这是慧的力量不够】智慧明白道理,但是抵不过人的惰性、本性等东西。不能说不智慧。而是说智慧已经达到为了惰性和本性忽略生死的地步。
112. 好比两个圆,互相不接触。圆A知道圆B的内容。但是圆B不知道圆A在说什么。但是圆A是从圆B过度而来的。B是怎么做到既知道A又知道B,且以B为主的呢?这好比一个能说会道,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人话和鬼话不是随便说的,得有足够的智慧才能应对各个层面的对话。而A只能选择在A的范围内生活。空间小的结果就是对外在事物的敌视,但是不影响生活。如果个人所厌恶的真实敌视,那就需要把眼界放的足够宽,首先得知道有不同的圆存在,再者试着了解对方的圆的内容。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少了很多敌视。这种什么都理解的少烦恼的个体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样的集体却又很大难度,需要把所有人都改造成一样的思维。这世界将变得清净。这种极端的环境,虽然向往但是不会一时半时形成。接受现实做好自己就行了。这与自己的信仰也不违背。
113. 佛给普通人说沙子是沙子,然后转了一大圈逻辑,给信徒说沙子是世界。给不同人解释不同的含义,最终转到沙子是世界这个说法上。
114. 人像恒河沙一样多,人的思想像恒河沙一样多。知道他们存在,让他们知道彼此的存在。让他们知道互相不必伤害。
115. 大师想让每个人都认可一个观点,思想是多样的。认识这一点才不会执着在自己的意识世界,才不会愤怒。即使那些赴死的大师,也是要告诉那些杀人者,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都是怕死的人,世界还有不怕死的存在。既然有一个不怕死的,就打破了自己的执念,还会有更多人不怕死。杀不完,何必要杀呢?这样也许是赴死的意义。然而在有些杀人者眼里,这些赴死的大师就是任人宰割的,并不会改变他的观念。这时候反抗反而能改变杀人者的想法。还是要因人而异,要让对方知道还有不同的观点存在,还有更多的不同观点存在。
116. 【我们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识的变化,都是那个真正心所起的一种现象变化而已,不是真正的心。可是一切众生把现象变化抓的很牢,看成是心。】我个人比较难理解,一说到心,有两个定义,心脏和想法。当前者很少讲,当后者比较多。但是这里心就是心身体的器官,思想心理意识只是心的产物,并不是指代心脏。只能这样理解。
117. 【所以一切的用是虚妄不实的,而虚空之体却是不增不减的,所以一切众生,不要被变化不实的现象所骗】看得到的东西,把时间放的无限长,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就眼前来说,好与坏却是实打实的效果。我们也知道我们需要的东西,主要是需要东西能解决的问题的效果。外形千变万化,原理是不变的。
118. 【谁要你保持清净?清净也不可得嘛!烦恼也不可得,不可得的也不可得。】不可得是时间作怪,在长时间来看,没有能保持不变的东西。只能追求暂时的清净。清净是需要自己心静是需要环境静。这样才能清净。而烦恼,需要周围环境乱,需要心乱。心乱则是比心静更容易出现,是生物本能对外在环境的担心。
119. 【因为一切修持都是无用。并不是把有为法切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本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中观察,观察清楚才能见道。】无为切割成细小的部分,就是有为。就像我们的历史,切割成片段,就会看到有人欢喜有人愁。如果我们想认识历史,就需要认识每一个喜怒哀愁。而不是希望从局部的喜怒哀乐,或是延续局部的喜怒哀乐而看到历史的全貌。顺其自然吧。也许无为的体是就是起起伏伏的曲线。只能随着这个曲线起起伏伏,如果强行改为直线,受冲击的还是想变直线的执着。
120. 【使你了解初步的空性,把不可得的过去心去掉,把没有来的未来心挡住,就在现在心,当下即是】过去的想法烦恼已经过去,已经无法控制。未来心也无法控制。
121. 【此心不需要安,处处都是莲花世界,处处都可以安心。在平实中间,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安心的自宅,因为处处是虚空,无著无住。这一品的道理,精要就在此。】随着环境走,与环境有相同的想法,心便安了。下雨了,下就下呗,心便安了。有坏人,挨打就挨打吧,心便安了。不去想之前为什么会发生,不去想以后怎么办,当下想当下承受就可以。
122. 【只因为自己福德不够,真正的福德,心理的健康,头脑的健康,是要自己修持来的。】自己笨是因为福德不够,可以修持!那修持什么就可以变聪明就可以有记忆力和领悟力呢?记忆力和领悟力不是天生的吗?记忆力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记忆培训学得吗?难道只是念经,记忆力就可以提升?
123. 【学佛证到了空性,自性的清静无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报。】不用学佛,只要善于观察总结,就会知道,一切的实物都是会岁时间消失,一切激情也会消失。没有那种激情会一直存在,人也承受不住不间断的激情。在激情和清净的两个极端选择。清净的极端更容易接受。如果说动静混合,静中求动因为自己可以自己控制,而激情的极端则需要他人配合,想停不一定停下来。即便是听音乐想停下来,脑袋里还是回想音乐,静下来很难。如果真的能静下来。这个大师比静中求动的大师更厉害。
124. 【所以学佛果然是真智慧,这个培养智慧的福德,又是一切善行的功德所完成的。……智慧和善法是不二而一的】没看明白,智慧如何获得。我的理解,那些人笨学佛学不会,想要获得智慧就必要做善事。我的理解,做善事,才能看到人性的善恶美丑。做恶事,看到都是人性胆小怕事的一面。看到善恶美丑的真面目,就可以领悟与人相处之道。而做恶事,领悟的是以强欺弱的道理。并不会看到人的真实想法。做善事领悟的道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做恶事不会领悟道理,或是领悟的少,付出的代价少一些。
125. 【如果你在一个境界上, 就已经有所住,有所着,就不能明心见性。】佛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名词解释,不要执着于一个境界。这又成了名词解释,什么是一个境界。好人是一个境界,坏人是一个境界,一会好一会坏是一个境界,不定时的好或坏也是一个境界。只要有了计划,有了规划,都算是一个境界。执着于未来实现现在所设想的未来。还有一个问题,是时间问题,不执著的行为要持续一生,并不是某一个时刻。这种一生都想做好事的念头,算不算是双重执念呢?还有一个问题,境界是个结果还是过程?此生要成佛,如果不能成佛呢?此生要追求佛的脚步,如果追不上呢?只有把这些概念解释清楚,才能理解佛法。在我看来,适应当下便是不执著一个境界。怎么理解?饿了想吃饭又怕耽误准点念经。那就吃饭,经一会再念。也不是很饿,那就念完再吃。做当下觉得最重要的事,这次觉得吃放重要,下次觉得念经重要。想法飘忽不定,决策飘忽不定,便没有了执著一个境界。怎么判断最重要的事呢?这是人生的重点问题。如果始终认为念经重要,便落入执念。又有什么可以让人改变执念呢?如果说应未来和现在做比较,有可能或改变现在的决定。但是佛法不看将来,只看现在。那现在此时,是什么能撼动念经的决心呢?我想了半天,也许就是念经时咕咕叫的肚子,这种声音影响了当下念经的清净。虽然能忍受这种饥饿,但是越是强迫不去想饥饿,饥饿越容易让人分神。即然没有清净,就去吃饭,吃饱喝足,没有了想法,在来清净的念经。追求清净也许是当下改变主意的主要因素。那么追求清净算不算执念呢?这世上,每个人做的任何事,改变的任何主意,都有唯一的目的,这个目的便是唯一的境界。那些学佛的信徒不是一样执着于成佛学佛的境界呢?见那个弟子不想学了还俗,又想学了出家。进进出出毫无规律,这算不算不执着于一个境界呢?不是进进出出毫无规律,唯一不变的是他开心就好。追求开心便成了唯一的境界。除非我理解错了,佛所说的不执著与一个境界,只是不执着于物质或道德标准。精神灵魂是允许唯一的。不知道那个理解是对的。
126. 【譬如说,佛叫我们念佛,叫我们修止观,叫我们修戒定慧,所谓三十七道品,说般若,说法相,说唯识,都是他说的。……因为这个人虽然学佛法,听了佛法,但他不能理解我所说的佛法,他没有懂,所以才说我有说法,这是错误的话。】佛说了很多东西,也写了很多佛经,后世也写了很多批注,信徒也写了很多心得。这只是沿袭佛的脚步,成为佛一样的存在。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佛吃饭吗?佛和我们的智力体力一样吗?佛有自己独特的先天能力,有自己独特的后天努力,有自己独特所处的环境,这些理念都是佛在实现自己目标所有的感触。有些感触只是适用他自己的,有些是适用部分人的,有些则使用少部分人的。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只适合少部分人能理解,一加一等于二绝大说人理解,“变”是这个世界通用的真理。佛所说的就是这个三个点,通过这个是哪个点达到了佛的目的。但是把三个点用在所有人身上就不合适了。因为很多人太高深的逻辑思维不是很了解。只能说盲目的依葫芦画瓢。最终得到还是无法实现佛的境界。能与佛有相同天赋的人才能理解佛所说的东西,才能成佛。佛为什么说什么也没说过。因为自己说过,别人就盲目学习,便会什么也得不到。甚至陷入目的和现实的困扰。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获得智慧吗?这只是适应物质世界所应具备的能力,最终是不被物质世界所束缚,不被束缚,人自然会快乐。我想佛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快乐,物质世界的快乐,精神世界的快乐。为了快乐他想了很多,得到了很多追求的快乐途径。所以提出了念佛修戒定慧等。这些都是他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大众若是追求快乐想走佛的路子,显然不合适,每个人最起码先天智力不同,得到快乐的途径就不同。佛只是给了一个参考答案,给出一个解题方向,具体怎么解答,还是要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有人觉得作恶和那快乐。喜欢打人,喜欢被打,喜欢杀人,喜欢被杀。总之就是去打人,不管打架结果如何,都会快乐。这是不是就说他成佛了呢。至少对他自己来说是成罗汉了。并没有让他人快乐。如果能他人感受到打人被打都快乐,那么这个人就成了佛。斗战胜佛。这是不正常的快乐感。正常的人可能会喜欢欺负人,但是不喜欢被欺负。这种逻辑思辨的结果,就是提倡一种不欺负人的关系,克制自己的欺负人的本能,才能获得不欺负的快乐。这就是两种快乐取最快乐。佛的最终目的是不是我说的快乐呢?暂时没确切的答案,这样理解可以理解很多问题,就是不明白快乐的评判准则是什么?第一快乐和第二快乐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有时候,两个东西是矛盾的带来的快乐是一样的,如何选择其中一个快乐,放下另一个快乐,是件很头疼的事。佛说,那个都无所谓,有时候甚至扔掉最快乐的事,选择次等的快乐,也不会后悔失去的哪一个。活在当下,便是快乐之源。哪有什么选择,信手拈来,那只手习惯就选哪一个。不着相便是快乐。
127. 【所以佛说,他说法的本意是要使一切众生听了不要着相,不要抓住他所说的不放】暂时可以理解为,佛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人不着相。没有标准,便没有比较,便没有痛快,便有了快乐。至少没有痛苦。看佛端详不像有愁事的人,他也希望众人没有烦心事,便希望众人也不要着相。但是有些人的愁事是因为没有喜怒哀乐,生活过去平淡。这反而或让人不快乐。人骨子里有一种属性,静极必动,动极必静。现在社会过于动,因此求安静。当被某思想或权势规定不能动的时候,能动就是很快乐的事。
128. 【换句话说,如果过河不要你的船好不好?当然好!你会游泳就自己游过去,佛并不要你一定坐他的船过去,禅宗就有许多教育法,有时连船都不给你,要你自己设法过去,你只要有方法过了这苦海就行了】有点清晰了。渡过苦海便是目的。每个人都烦恼,如何拒绝烦恼便成了每个人所面对的问题。大部分人过着柴米油盐的生活,智力相当,生活相当,所遇到的烦恼是一样的。那些有钱人遇到的烦恼再使另一样的。穷人的烦恼放下对物质生活的执念。富人的烦恼弥补生活的精神缺失。好人的烦恼不必管好人有无好报。坏人的烦恼不必管将来要去天堂还是地狱活在当下。这世界还是低智商、穷人和好人的世界,高智商、富人和坏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的佛和少部分人的佛是不一样的。这也许就是佛有不同形象的原因。这样就存在一种极端的情况,恶人心安理得的做坏事。没办法,坏人也要成佛。
129. 【这个世界上的以一切众生,不仅是人,凡有生命有灵知的生物,都能够成佛。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石头能成佛吗?锅碗瓢盆能成佛吗?这就要归结到,石头等这些东西有没有生命?佛法既然是开放性的意识形态,那就允许石头有生命。那么石头也能成佛。只是这石头属于六道轮回的那一道呢?以何为此道生命的终结呢?
130. 【佛都是叫我们不要着相,不要执着一切法。现在虽然∠你不要执着一切法,但是有一个法要执啊!就是善法。】正如自由有了限制,相信任何事但是以善为前提。只能说是一种游戏规则而已。信则灵。
131. 【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做恶人也能有成就,岂不是更加心安理得做恶人。这个华严境界是什么呢?至真至善至美。看来恶人算是至真了。甚至有些恶人是以至善为口号。这样便可以理解。
132. 【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一样,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这里也说了行善是第一个根本。行善的根本是得福报。
133. 【福报与智慧,这里两个是等称,平等的清福。就是说要证菩提、要成佛,这需要这两样本钱】福报靠做善事,智慧靠看书,缺一不可,这是佛认为。游戏规则很好。为什么不在加一个本钱呢?例如漂亮。
134. 【真正的虚空是看不见的,那个是无善亦无恶,无苦亦无乐,那是真正的乐,是佛的境界】善不是乐,恶不是乐,没有了善恶对比,就是乐。这相对于形成统一的文化认知。真正的乐,并不是哈哈大笑,而是因为没有烦恼而产生的唯一的高兴事。
135. 【一切境界都知道,一切声音都知道,一切动静都知道,但是,与我豪不相干,清清静静,这也是止观,并且使正止观】大师说念佛可以让人清净,没有杂念。如果能清净自然是好事,如果念佛不能清净呢?可以尝试想点别的事,或是念别的口号。只要目的是一样的,至于过程念什么不重要。
136. 【认为证得涅槃以后,生死已了不再来了,有没有这样说法?他承认了,……后来为了这个问题我们辩论了很久】既然佛都没有相貌,生死去哪何必在乎那?想去那就去哪。自己认为去哪就去哪!为了方便建立自己的意识世界,去哪不去哪都没问题。真不知道这两个大师吵什么。
137. 【即没有动坏念头,也没有生好念头,此心平平静静,不起分别,当下就在如来的境界里!】看来什么是也不做,也不做好事,也不做坏事,就算是佛了。好念头算是做善事吗?
138. 【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拼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心中那个波浪是什么?烦心事吗?难道就是为了没有烦心事?为什么不能与烦心事和平相处。有些人就是想找事,想获得烦心事,因为这里藏着利益。
139. 【所以佛菩萨的真正成就,是三身成就,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三身是一合相,就是体、相、用三位一体】就我理解均衡发展吧,要达到三身成就需要极大的精力。而往往是舍去一个得到另一个比较容易。一个普通人如何做到三身成就呢?往往顾此失彼。
140. 【没有苦有怎么去解脱苦?没有苦又怎么能离苦得乐呢?……不苦就是乐。】都说生活无趣,想寻找快乐。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也许只有经历了苦难,才知道现在的无趣生活就是一种快乐。没有对比就没有苦乐之分。并不说要亲自去体验苦难,有时候想想就可以得到其中的道理。关键是想。
后记:看佛书少,也算是第一本认真读过的书。南怀瑾老师的解读,让人们容易理解。这也有违背不立文字的说法,也违背自性自度的说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种印刷成册,帮助更多人理解金刚经的表面内容,这算不算一种善呢?念念四句偈子就可以获得福报,那么让更多人理解偈子算不是更大的福报呢?
这本书值得细看,风趣幽默。别不要被书中的解释所限制了思维,还是要适合自己的理解的形象比喻。如果没时间看,最后的总结,可以概括全文,也是金刚经的主要内容简介。一定要看。不懂的地方再去查解释,有助于理解。自己理解了,能有助于自己修行,就算达到金刚经的目的了。再逐渐的理解所有的解释,就算得道了。
~~~~~太长不看~~~~~~~~~
简版:在我们想象世界是大同世界,在他们想象的世界是极乐世界。都是自己想象而已。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