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推拿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学术渊源、师承关系、主治对象,以及地域人文等原因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与分支,在当今推拿学术领域均有相当的影响。一般而言,推拿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大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有较长的发展史,并在一个地区内流传而且有一定的声誉。
- 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为指导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有擅长的主治范围和独特的练功及专业训练方法。
- 独特手法(主要手法)和多种辅助手法形成套路。
当今中国推拿的流派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流派均以其各自的历史源流、学术理论、医学风格,以及适用范围而自成体系。而一些推拿大家或者某些流派的传承人往往忙于临床诊治,或者仅尊崇口口相传,致使许多宝贵的推拿诊疗经验至今仍散在于民间,而未能及时
系统地著书立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13117/36e248569936324d.png)
一指禅推拿流派
一指禅推拿流派因以一指禅推法为其代表手法而得名。
- 【流派简介】
一指禅推拿流派是在我国江、浙一带流传的较大的推拿流派之一。百余年来,在推拿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广泛的影响。一指禅推拿流派究竟起源于何时,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凿的文献记载,其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河南的李鉴臣。李鉴臣擅长一指禅推拿法,当时因客居江苏扬州,便授技于当地丁凤山等人。从此以后,代代相传,直至现在。当时,李鉴臣的弟子问他“一指禅”技艺从何而来,李说:“吾面壁十余年,而悟出‘一指禅’机矣。”“一指禅”就此而成名。目前云集在上海的一指禅推拿流派,也是由李鉴臣相传而来的。
【学术思想】
一指禅推拿流派的手法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既不像我国北方的流派那样大刀阔斧、以力为主,也不同欧美国家的按摩师仅仅在人体局部使用一些粗犷的或机械性的刺激。一指禅推拿流派借鉴《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云:“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特别强调手法既要柔和深透,又要均匀有力,尤其是以柔和为贵,即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然而,一指禅推拿流派的手法也比其他派别的手法要难以掌握。它首先要求学习者必须练功,如练“易筋经”及在米袋(或沙袋)上练指力等,除此之外,一指禅推拿流派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说为指导,学习者必须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意义,经络运行的道路,以及穴位在人体的正确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手法,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手法操作】
一指禅推拿流派的手法种类很多,但主要有一指禅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滚法、捻法、抄法、搓法、缠法、揉法、摇法、抖法12种,而以一指禅推法为主。
一指禅推法与其他手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力是在“点”的基础上连贯成“线”,即通常所说的“推穴道,走经络”。其动作要领是:“沉肩,垂肘,腕端平,指(拇)吸定,行时如直线,捺劲要大(向外摆动的力量),回劲要小(向内收的力量)。”此外,还要掌握拇指要实(着力部分),手掌要虚,除了拇指着力以外,其余的动作都要体现出一个“松”字,如:肩、肘放松则不容易疲劳,腕关节放松则摆动灵活而均匀,使力能集中在拇指上。所以,从外表看来,医师的动作非常轻松而自如,并且富有节律,似乎医师没有用劲,但患者被治疗的部位却有一股柔和而舒适的力,由点成面,渐渐地渗透到肌体的深部,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一指禅推法在临床运用中,根据病情和治疗部位的不同,可将着力点用在拇指的指端(如用于肩背部时),也可将着力点用在拇指的罗纹面或偏锋(如用于头、面部时),还可以将拇指屈曲,将着力点用在拇指背侧的末节部,故又称之为跪推法(如用于腹部时)。
一指禅推法手法变化繁多,动作轻松自如,腕关节摆动灵活,手法节律感强,深透柔和度高,给人体以一种良性的刺激,对一些内、妇科疾病的治疗确有其独到之处,可以说,是比较理想的、患者最乐于接受的一种外治法。
【临床经验】
由于一指禅推法深透、柔和的特点,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适应证也比较广泛。一指禅推拿流派尤其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如头痛、失眠、眩晕、劳倦内伤、高血压,以及月经不调等症;胃肠道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久泄、便秘、肠粘连等病症;骨伤科疾病,如漏肩风、颈椎病、腰痛、膝痛、关节酸痛等病症;也适用于小儿疾病,如婴儿泄泻、遗尿,小儿肌性斜颈、近视、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病症。
【传人著作】
李鉴臣将一指禅推拿法授技于江苏扬州丁凤山等人。丁凤山于江苏、上海广收门徒13人,代表性传承人是王松山、钱福卿、丁树山、沈希圣等。王松山又授徒于王子余、王纪松、王百川等10余人。丁树山传给丁季峰、朱春霆等。钱福卿则收徒钱志坚、韩樵等。其中以丁树山一支成就最为辉煌。其弟子朱春霆是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的首任校长,开创了推拿现代教育的先河;丁树山之子丁季峰,在1940年创立了法推拿流派,是推拿创新发展的代表人物。第四代传人中的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有曹仁发、严隽陶、金义成、钱裕麟、董家麟、沈国权、是有康、朱鼎成、赵毅等;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有房敏、程英武、张宏、陈志伟、孙武权、龚利、顾非、吕强、吕嘉容等,是目前一指禅推拿的中坚力量。
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代表著作有《一指定禅》手抄本,成书于1894年,作者自喻为“邗江钓叟”,又名趾禅、趾道人。著作《推拿名家朱春霆学术经验集》(1996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指推拿流派的学术渊源和发展概况。
参考资料: 中医 历史 国学等社科类书籍下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