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神话之下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
山海经:昆仑三重秘境:一层登之不死,二层登之乃灵,三登成天神

山海经:昆仑三重秘境:一层登之不死,二层登之乃灵,三登成天神

作者: 李公子渊默 | 来源:发表于2019-10-05 23:00 被阅读0次

说起巍巍昆仑,很多人都会想起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的确如此,西王母与昆仑有着不解之缘。昆仑神山是为登天之梯,而西王母就守在天门之界,是所有人都无法绕开的坎,她不仅拥有不死之药,同时还掌控众生仙籍。那么,进入昆仑之后的三重秘境又是什么?

我是阳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观山海图

(一)招魂入墓还是引魂升天?

在汉代人的魂魄观中,人死之后,魂魄相分离,魄连同肉身被埋入地下,那么魂又去了哪里?文献中这样说:

“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礼记·郊特牲》

可见在古人眼中,魂应该是去了天上的,也就是所谓的”升天“了,但是在楚人观念中,却与此大相径庭,认为天上太危险,万万不可去,还是乖乖回到墓中吧,正如《楚辞·招魂》中所说: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豹狼从目,往来侁侁些。悬人以嬉,投之深渊些。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归来!往恐危身些。”

招魂

这仅仅是其中一段,描述了来自天上的威胁,实际上楚人认为“天地、四方”都有着极端危险的存在:天上不能去,那里不仅有虎豹把关,专吃下面来的人,还有九头怪把杀人当儿戏;地下也去不了,那里的妖魔鬼怪也以吃人为了,而四方也同样危险:东方有巨人索魂,南方有毒蛇野人,西方有流沙深渊,北方有冰山雪野;

妖魔

所以,死者最安全的地方,反而是其后人为其精心营造的坟墓即地下阴宅,正如家是生者最安全的地方一样。这里不仅有多重防护(棺椁制度),而且还有精美陪葬品,足以让灵魂安享喜乐。

但是,这可能只代表了楚人的观念,大多数汉代人还是执着于灵魂升天、进而升仙,进入到一个专门给灵魂世界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所对应的场所——即仙境!

“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归土也“高诱注:”精神无形,故能入天门。骨骸有形,故反其根,归土也“

人物龙凤图

那么,怎么克服升天路上的艰难险阻与妖魔鬼怪呢,汉人采取了很多手段:比如龙凤引导、虎鹿驼载、仙人帮助等。如此,才能顺利到达天界之门——天门,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二)把守于天门的西王母

因为要升仙,所以就得相应地创造一个以昆仑、天门和西王母为中心的升天成仙信仰体系。我们先看昆仑,在《山海经》中也称之为“昆仑墟”,我们提到的昆仑并不是一个自然山体,而更像是一个宏伟的人工建造的玉宇琼楼,这以《海内西经》中的描绘最为典型。

昆仑墟

“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昆仑虽然地处西北,但它却是大地之中,其上对应着天的中心——北极、北辰。正因为昆仑下处地心、上对天极,也就是天地的中轴,所以自然也是通天之中心天柱!

“昆仑山,天中柱也”《龙鱼河图》“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神异经·中荒经》

天门

天门在当时,也一度被认为是在昆仑之中,而且是升天成仙的入口,而守门人正是西王母,她是所有人取得升天资格的关键,所以在很多考古实物中,就经常将西王母与天门放在同一个图像中。

“天之门在西北,升天之人,宜从昆仑上”《论衡·道虚篇》“土仙者大伍公,见西王母于昆仑之虚,受仙道。”《河南梁东安乐肥君碑文》

重庆巫山出土天门铜牌饰

这种天门,一般表现成“双阙”的样式,其上有“天门”二字,而在阙下正中便有一人端坐,正是西王母。比如重庆巫山县出土的这些鎏金铜牌饰,而根据其出土位置,学者认为这些铜牌饰应该是装在木棺前端正中的饰件。所以,“天门”出现在墓葬装饰中,其“引魂升天”的含义不言而喻。

(三)昆仑之上有三境

登了昆仑,入了天门,并不意味着就永生,因为在昆仑山之上,还有三重秘境,分别是凉风之山、悬圃以及天界。每进入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境界:如果登上凉风之山,就可以灵魂不灭;登上悬圃,就可以通灵,能够役使风雨;而最终登上天界,便可成为如“太帝”一般永恒存在的神灵!

昆仑三重境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淮南子·墬形训》

我们以马王堆帛书中的图像为例,其中就分别描绘了悬圃以及天界的情况。一号墓“T”形帛画中部,墓主人朝西而立,表示已经登上了昆仑悬圃,其脚下所踩的白色带菱形纹的T形平台,即是“悬圃”,而另外一种表示方式,则是像陕西郝滩东汉墓壁画中的那样,画成了一个蘑菇状的T形。

悬圃

至于最高境界的“天界”,这里是太帝所居之处,在马王堆一号墓帛画上部正中央,是一位人面蛇身的大神,在其左右有金乌蟾蜍以及日月图案,代表日月同辉。登昆仑而得不死仙,美则美矣,但终究未到达最高境界——登天,而这才是汉人心目中的最高归宿!

天界——马王堆一号墓帛画

今天就简单聊到这,考古山海经系列持续更新,感兴趣小伙伴点个关注、不迷路。

文/李公子渊默

相关文章

  • 山海经:昆仑三重秘境:一层登之不死,二层登之乃灵,三登成天神

    说起巍巍昆仑,很多人都会想起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的确如此,西王母与昆仑有着不解之缘。昆仑神山是为登天之梯,而西王母...

  • 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三)

    《庄子》中说:“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宋本山海经》说:“赤水出昆仑东南隅。”可知昆仑在赤水以北。《淮...

  • 长生

    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不老不死 传说昆仑山丘,亦作“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山上有棵“珠玕...

  • 从青砖黛瓦看中国,论传统青砖建筑的艺术审美和人文价值

    《诗经》曰:“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

  • 吟啸徐行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如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

  • 庄子——天地(2)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 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

  • 每日学《论语》|知之好之乐之

    跟着樊登学《论语》Day28 【我的收获】 1.知之、好之、乐之:为学的三重境界 看到这段,我想到自己和孩子们学习...

  • 童言稚语之登登

    一,背景:天猫精灵正播放着黑猫警长的故事,降到珠宝店失窃了。 登:珠宝店?珠宝店不是卖猪的吗? 我:啊,哈哈哈,珠...

  • 童言稚语之登登

    登:妈妈,你知道我女朋友是谁吗? 我:(心里咯噔一下)啊,你还有女朋友? 登:是啊,我有女朋友啊,你知道她叫什么名...

  • 登昆仑记

    雪域高原,难得的大山阔原,狂风夏雪,烈日扬沙,这种风景内地见不到。 同呆在下面市里的基地里相比,自己更喜欢呆在施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海经:昆仑三重秘境:一层登之不死,二层登之乃灵,三登成天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iy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