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孩他爸总喜欢在家高歌几曲。
可是我好怕他唱歌,倒不是说他唱地不好听,而是声音太大了,每次听他唱歌我都得护着我的小心肝和耳朵,就怕被他的声音穿透了,更担心左右楼上楼下得邻居来敲门。
女儿上小主持人班,需要买个话筒,买回来却成了爸爸一展歌喉得神器。爸爸这头一唱起来,女儿也跟着唱,到了高潮处,儿子也开始嗷嗷的吼了起来,竟还扭着屁股伴起舞来,顿时小小的房间震耳欲聋。
这个时候不止我一个人担忧了,婆婆也跳出来说:音量小点,虽然是晚饭时间,隔壁还有个小宝宝,不要吓到别人。
三人一听,这才把声音降了下来,但是几人还是喜滋滋的陶醉于其中。
我不怎么唱歌,却很喜欢听歌。
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风格。比如孩他爸就喜欢《精忠报国》这类豪放尽显男子气概的,不过像《成都》这样温慢的他竟也能唱出感觉,可能是情到深处,唱出来自然有感觉。
我喜欢听的音乐类型就是杂七杂八的,没有同一类型,唯一相同的就是好听,单曲循环,曾经到如今,这份感动不曾改变。
每首歌都会不经意想起过去的一段日子。
中学那会喜欢听很多歌手的歌,如邰正宵,张信哲,Beyond ,王杰…
再听《心要让你听见》,让我想起初三那会,烦闷的夏天,枯燥的历史课,让听的人直打瞌睡。突然窗外响起了这首歌,一下就将自己从梦的边缘拉了回来,我恰好坐在窗边,看着那小小的播放器正对着自己,所有困意一消而散,是谁放的音乐呢?外面上体育课的同学,还是?这是什么歌?看着怒气冲冲走出教室的老师,我一边担忧着一边又享受着美好的音乐,当它戛然而止时,心里很是惋惜。
少年无知多懵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如今书没记得,歌反倒烙印再了心里。
也喜欢beyond的《喜欢你》,每当唱起“细雨带风湿透黄昏的街道,抹去雨水双眼无故地仰望…脑海里浮现那个开满月季的花园,是我曾经寄宿的民房。
高高的两棵梧桐树,偶尔也会有几只鸟儿停留,小小的院子中间花园栽了几株月季花,粉色,紫色还有黄色,很是漂亮,除了上学放学时的喧闹,一切都归于平静。
直到有一晚,很久不来的女房东半夜敲响了院门,一场异常激烈的争吵爆发,哭声,骂声摔东西的声音还有孩子的叫声,久久不能平息。婆媳,婚姻的不幸是那样不经意的被我们这些外人听到。
那是怎样的一段日子,也曾因花开而喜,花落而愁,淡淡的忧愁在那斜风细雨后,整个高中都被这种感觉笼罩着。开始喜欢胡思乱想,在课堂上面对黑板,就像在屋檐下看雨中的月季,成绩也就不自然的下滑。
唱歌就是唱出自己的心声,因为词曲达意,当一个人心事无处诉说时,唱歌听歌是最能聊以慰藉的了。
国语的,粤语的,英文的,其他语言的,有词的没词的,当心境与之吻合,就会身临其境。
想起在大学期间,很喜欢在楼道窗前望天空,尤其是夜晚的天空。带着耳机单曲循环钢琴曲《眼泪》,听的多了想的多了,竟然也落泪不知所以然,多愁善感多了就会是一种病。
有一段时间迷上了付娜的古筝,尤其是《双鱼座》,胜过原唱。这种古风的曲子还有《长安歌》,《双面燕洵》…
偶尔听了一首《画江湖不良人》的主题曲《原点》,虽然自己并没有看过这个片子,但单从歌曲就能想到一个感人的故事,曲罢心久久不能平息。
再到生儿育女,歌曲风格几乎沦为儿歌,可是自己小时候听过的那些对于小朋友来说都奥特了,他们听的都是《萌二代》,《最美的光》,《你笑起来真可爱》这些,关键是女儿听歌的风格也不拘一格,她竟也喜欢我常听的,如《广寒宫》,《恋人心》等,就如同我也喜欢听爸妈那个年代的红歌一样。
好听的歌曲不分年代。
旧的歌声依旧,新的还未遇见,不知未来哪首歌将定格在时间轴上,为了一段记忆,一个故事,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