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会听见大人说:“小孩子,不记事儿”。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小时候家里生活不宽裕,母亲是小学老师又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妇。因为贫穷,母亲才会在教师之外还要种地。我的记忆中母亲真的很年轻漂亮,当然也很能吃苦。还是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每到周末我都睡在炕上直到烈日当头。叫醒我的不是烈日,而是母亲从清晨到日中的劳作返回家里休息的开门声。小时候那个开门声真的很烦,可是母亲劳累也让我记忆深刻。父亲是个工人,常年在省外活动。在我童年的生活里,他陪我很少,可是我却对那极少的陪伴时光记忆犹新。对了,还有一个姐姐,据说有弟弟的姐姐都很泼辣。在我看来,这话一点没错。
小时候的家住在距离爷爷家很远很远的地方,距离外婆家很近的地方。于是,似乎是真的太远了,我们得不到本家人的过多关爱;似乎是太近了,我们也体会不到做娘家的幸福。小时候的家里生活拮据,难免需要外公外婆、舅母舅舅的许多接济。也难免在姨、姑的闲聊中“躺枪”!或许,这就是中国式大家庭历来的传统吧!有优点,也有不悦。总之,童年回忆里是幸福,也是贫苦。
幸福,越大越明白记得是四年级,爸爸将我从农村的学校转入了县里的小学。据说是爸爸本家人的“功劳”,可难免还是出了些钱的。姐姐比我早去四年,很大的原因是她学习真的很好。初到县城的小学,生活上姐姐成了我的监护人。大孩子照顾小孩子,可怜姐姐的童年或许是因为我而过早的流失掉了。县城的同学真的很厉害,初来乍到我真的很无知。老师喜欢提问我,然而我总是出丑。日渐,我有些懒惰与自卑。于是,爸爸的初衷在那段时间里真的没能如他所愿。五年级,据说是小学很重要的时期,那年冬天,小舅在县里的火锅店请吃火锅。那年冬天是我第一次吃火锅,很兴奋也很胆怯。到了店里,只有几个舅舅和姨姨以及表弟和表姐他们。爸爸在外地,妈妈在乡下,只有我和姐姐出席了。饭席间,姑姨之间又开始聊天。我低下头吃火锅,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只想用一种专注去无视她们的对话。
对话的内容无非是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L姨问到我的学习,我很慌乱,姐姐更快的帮我作答。在一旁的舅母很快插入话题中,她对L姨说:“这娃怕是不顶事,都五年级了,明年就毕业了!唉……”,L姨附和道:“估计也是,看他姐姐学习很好,他怎么这么就……”(对话的大意就是这样)。席间的整个对话的每一句,都使我无数次产生抱头鼠窜的意图。她们并没有刻意回避我的倾听,那天的对话我总是记得。回宿舍的路上,姐姐一直在告诫我该好好学习,那天路上很想哭,可是我在竭力忍住。
后来六年级升学考试下来了,结果真如她们所言。那一年,妈妈的教师工作没有了,她来到了县城为我和姐姐做饭。更多的是为了我,我很开心。那一年,我上初中一年级。每天都很开心,妈妈在身边。记忆中的那段对话总是刺痛着我,于是,潜移默化中我真的在一点点改变。初三时,有一天在教育局工作的近亲来到我家做客。亲戚临走时母亲急切的问了句:“这孩子今年中考,如果考不好,您老能不能调到好的班级?”,亲戚或许真的无能为力更加急切的回答道:“今年很严,不行!不行!”。妈妈也就不说什么了,可是我急切的说了句:“不用,我可以”。(对话的大意如此)亲戚有些内疚的匆匆走了,妈妈却喜忧参半。那一年,我考入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并且是所谓的重点班。那一年,得知这个消息她们很惊讶,当然也很高兴。最重要的是,妈妈很开心,姐姐开心,远方的爸爸更开心。
进入高中,或许是因为骄傲,又或许是许多其他原因。高考那年的成绩对我来说不理想,当然,我依然超越了亲戚们的底线。
笃信于当初的梦想进入大学,依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我清楚的记得高三时的梦想。更记得父母艰涩的生活,以及第一次吃火锅那一席谈话。至今,我从不怨恨当时的亲戚们对我无心的嘲议。我始终相信别人对你的嘲讽只是在评价一个过去或者现在的你,而他们的评价往往由你的客观现实所反映。没有人能预见未来,更何况预见你的前途。只是,我从不忘记每一句话所带的“耻”感。她们只是说出了当时我无法接受的事实,对此从我上初中的第一年开始就明白了。如今,上了大学,我依然在那种艰涩的童年记忆与那一席话的催进中努力。我相信父亲的初衷一定会实现,母亲可以因为我过的更加幸福。
青年或许就该奋力一种与生俱来的环境,它会给你许多精神的塑造。其实,一路走来,当你顿悟时你就该明白:你本来就该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