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别把伤害亲人当做理所当然,当做一种习惯》 ,深有同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犯过同样错误,或者说有过同样行为。就是对亲人的关心不以为然,甚至感到厌烦,进而用生硬言语顶撞,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亲人。由于这种伤害并不会遭到反伤害,所以我们在伤害亲人的时候,不觉得这是一种伤害,由此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亲人。
孩子的对抗这样的伤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式教育的“缺陷”: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角色模糊。
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家长丰富的阅历,使其更愿意站在一个高度去规范孩子行为与孩子年少无知更喜欢自由自在的矛盾。这个矛盾至少从小学延续到高中。在学习压力沉重的现代社会,这种矛盾只会越来越重。
家长理解孩子,孩子却总觉得上课累、回家累、辅导班累,这样的不懂事、不理解就造成了孩子选择对抗家长。家长总是疼孩子的,在学习等方面严厉,在生活方面则会降低姿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这种不同的姿态几乎可以解释家长为何面对孩子的伤害而不责备,孩子则会借着这种方式发泄在学习方面的不满。久而久之,伤害的成本越来越低,家长的姿态也越来越低,这种姿态在孩子工作后或者成家立业后,成了一种常态。孩子则习惯了这样的姿态,于是,更大的伤害随之而来。
在中国教育中,更常见的就是,家长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中怕碎了,宠爱到如此程度无可避免地就将自己的姿态降低了。
我的小侄子,今年六岁了,一家人对他宠爱的不得了。一天,我姨妈也就是他奶奶,哄他吃饭,他偏要玩玩具,整个屋子里跑,奶奶则拿着碗在跟着后面陪他玩,只希望他能在有空的时候吃上一口。一场午饭,半个小时,任性的小侄子只吃了一口。再后来,小侄子嚷着要“爸爸陪我玩”,奶奶着实无奈,说,“孙子哎,你是我爸爸”。我当时就懵了,奶奶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这样的教育,真的是把孙子当成宝贝了。
田亮在参加《爸爸去哪儿》说过,在教育孩子时,要么我们弯下腰,要么我们把他们抱起来,但是,我们的视线一定要与孩子齐平,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彼此是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说话。我觉得这段话讲得太好了。一来孩子不会觉得你的那套游戏规则有多么合理,你可以选择用暴力的方式让孩子遵守规则,但更应该以一个平等的身份让他从内心深处认可你讲的道理,或者,他觉得你讲的很好就可以了。二来作为家长,当以一个平等的地位和孩子讲话时,我们所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信服你,你会更真实的分享你的价值观,你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所以没必要一身正气的演讲,你也不是在端茶送水、孩子的奴隶所以没必要事事顺着孩子的想法。
田亮和小亮仔平等并不意味着没有权威,家长由于其对社会的认识更深刻,必然要比孩子更成熟、稳重,平等只是将真实的想法分享出来而不是强行灌入的一种教育方式,平等只是不强求孩子做我们自己都不相信、也难以做到的一种态度。
沙溢在教育孩子时可谓是得到了大家的赞服,他单纯就在陪孩子玩。可以和安吉称兄道弟,一起做任务。在教育孩子时,他并没有展现出自己作为大人的优势,而是选择了与安吉平等的对待问题,让安吉以一个主人翁的意识参加活动,有了一份责任感在身上,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不会是温室里的花朵,更不会是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小鸟。
“会玩的父子俩”沙溢和安吉平等让我们摒弃了高高在上的权威,成了孩子的朋友。平等让我们自我反思我们的不足,给孩子更理性的指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