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AAAA红树林
独处,也是一种修行1.
林徽因说过,真正的淡定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如果想衡量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强大,就看他能不能一个人独处,如果想衡量一个人的格调怎么样,就看一下他独处时都干些什么。
人这一生不是与别人斗争,而是修炼自我的过程,经得起寂寞才能获得自由,耐不住寂寞则很容易受到别人的牵制或干扰。
独处能帮我们守住内心,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真谛,用心去总结癫狂嘈杂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变得强大自立的标志。这时的我们,更多的是凭信念在关照自己的内心,只要相信自己就会无比坚定,这时我们也是孤独的,但只有耐得住孤独和非议,才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2.
记得前些天,同学小芳请了半个月假,从深圳回来给老爸过生日顺便给自己更多时间放松心情。
听说她回家了,我们几个好朋友便约了个时间一起出来聚聚。
回家的第五天,我们欢聚于一家冰室。
期间,我发现小芳心情不是很好,于是问她:“不是刚刚跟你爸过完生日吗?应该开心才是,咋现在搞得好像别人欠你五百万似的?”
“别提了,刚刚回家几天,爸妈要工作,每天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家发呆,都快憋疯掉了。”小芳唉声叹气的说道。
我的另外两个朋友见状也应声道:“家里的生活不就这样嘛,习惯就好了。”
“那你不会找一些事情做吗?比如看看电影、听听歌、看看书什么都好啊,好过一个人发呆强吧!”我接着说道。
“有啊,只不过整天盯着手机看,看久了眼睛累死了,有时候想找你们聊天,你们又要工作,有的还要带孩子,我实在也不知道自己该干嘛好了。所以打算明天就出去。”小芳边说边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是吧,这么快!”我们几个异口同声地说。
“没办法,反正在家里一天也呆不下去的了,我怕迟早会疯掉。”
看着小芳斩钉截铁说道,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开始我以为小芳是在闹着玩的,没想到第二天在微信群里面告诉我们,她已经回到深圳了。
其实这是我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我也有过小芳一样的经历,在外面想着有家里人陪伴的美好,但回到家却想着外面朋友的美好。
在外面跟朋友们、同事们一起呆久,回家后一个人,却感觉很不习惯。总是害怕独处的寂寞、不安、黑暗,尤其是害怕自己,害怕面对内心的自我,此时自己是敏感的,所以需要攀附别人来排遣忧虑和不安。
有他人的陪伴,就可以避免去想那些令自己害怕或担心的事情,其中包括那些烦扰自己的欲望和幻觉。只有这样,心里才能踏实一些。
3.
突然想起了曾经在外打工的我,特别喜欢夜黑的时候,一个人独自站立于高楼之上,俯视眼前华灯璀璨的所构成的大城市,然后望着那街上人群涌动,匆匆过往的人群发呆或想着每个人会不停地为各种目的而奔波劳累。
突然发现世界上的每个人好相似,自己不也跟那楼下为生活而奔波的人群一样吗?与其这般奔波,我宁愿呆在家里看看书,写写文章,听听音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干,这都是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独处:至少你不用每天为了一些人而伪装自己,或者强颜欢笑、心不在焉、口是心非......
周国平曾说过:“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
所以,或许有的时候......
你不喜欢热闹,可以一个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读本书;
你不喜欢聚餐,可以一个人在家做饭,好好犒劳自己;
你不喜欢人流,可以一个人静静在咖啡馆里面喝咖啡;
4.
总之,每个人面对独处的反应都不一样,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借助他人的陪伴或者凑热闹来逃避面对自己、忘却烦恼的经历。所以关键在于,要学会能够使独处和依赖相互交替,这才是心智情感成熟的标志。
当然,独处的时候,可以还安排更多的时间来照顾自己,不仅需要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同时也可以照顾到自己的灵魂。明白初心,不因世俗的纷扰和外界的嘈杂而干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独处,是一种路漫漫的过程,修炼这个能力,在灵魂深处和自己对话,才能看清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