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满洲贵族灭明朝后,建立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统治王朝。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很大的一个朝代,在当时满汉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清朝的服饰同样兼具了满族和汉族的特点。

寿衣是汉服,这就要从它的起源说起,公元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明朝也在这一年灭亡,清朝入关之后,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剃发易服”,“剃发”就是要求汉人留满人的发式,“易服”就是要求汉人脱掉汉服,改穿带有满族文化元素的衣服,这一政策引起了汉人强烈抵制,以至于很多人丧命,最终只能屈服于满清的统治。

清朝对老百姓的要求是生前必须穿清朝服饰(长袍马褂),并没有提到对死人的要求,于是汉人纷纷在死后换上了老祖宗的服饰,并在脸上蒙一块白布,表示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另一方面也代表了汉人对清朝“剃发易服”的不满,就这样,汉服渐渐成为了“寿衣”。

“寿衣”的“寿”是长寿的意思,原本是老年人到了60岁以后,都会为自己准备一套离世时穿的衣服,放在家中以备不时之需,衣服虽然艳丽、华贵,但肯定没有人想早点穿上它,于是就给这种衣服起了一个比较吉利的名字,也有为自己祈求长寿之意。
老人寿终正寝之时,其家属就会把寿衣拿出来,先帮老人把身体擦拭干净,然后再由里到外换上新衣服,在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家属们会把已经穿上寿衣的老人移到主室正对大门的位置,静静地陪伴他度过人生中的最后时刻,这个过程就是传统丧葬文化中的“挺丧”。

寿衣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必须得是长袖,很多人用迷信的说法对此进行解释,说是死者的手必须藏在袖子里,不能露出来,否则就代表衣不遮体,这不仅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对死者的后人也将有不好的影响,会导致其后人食不果腹,以至于伸手向别人乞讨为生。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
对中国古代史稍有了解的话,我们细想之后就会发现,长袖其实是汉服的一个典型特征,寿衣长袖就更加能够说明,它是采用汉服的形式,只是寿衣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与中国传统汉服有了一些差异,但长袖和无扣这两个特定,足以证明此长寿衣是采用清朝时期服饰的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