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
论语属于格言式的著作,简短几句话往往概括了最精妙的思想。
易中天问作为女性的于丹为什么也会喜欢老夫子。
“在我的眼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于丹这样回答。(这里暂且不论于丹对论语原文解释有偏误)
确实如此,时隔千载,通观论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一位长者,一位老师,一个朋友和他的弟子们带给我们的慰藉。
他不愠怒,不丧失希望。
秉行他的政治和人生理想,有温度,却没有夺人的色彩。
老夫子有很多弟子,经常一起深入讨论问题的也比较多。
“贤人七十二”,实际真正为老夫子所钟爱的弟子应在七十二数以内。
(一)儿子回
孔子和颜回(这两人站一起太有爱了)老夫子很喜欢颜回。
因为颜回谦逊,安贫,仁德,动不动就“请事斯语”(我要按您说的做)。
对老师的教导直夸“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孔子怎么会不喜欢这个符合他道德品行要求的“二三子”!
一般来讲,母亲总是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
而父亲总是要看自己的孩子在相貌品质方面与自己是否相像及符合自己的要求,来决定爱他的孩子的程度。
颜回的父亲颜路也是孔子的学生。
考究一部论语,总会觉得颜回应该是老夫子的儿子。
他践行老师的教导和仁的意旨,谦逊不自夸,贫穷却真正坚守着“曲肱而枕”的豁达坦荡。
论语各章一般篇幅短小,却掩盖不住关于孔子与弟子交往的光芒。
《先进篇第十一》有一章: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老夫子在匡地被囚禁了,颜渊最后才来。
孔子生气了吗?不会,这么容易生气就不叫圣人君子了。
他反倒很关心颜回。
“我还以为你死去了”孔子对颜回关切地说。
他在狱中等了很久。
他知道自己的弟子一定是遇到了阻碍。
终于没有见到,他竟然以为这个“一箪食,一瓢羮”的“小子”死掉了,不然他不会不来看望我。
颜回看出了老师的信任和关切,很受感动。
“您还在,我怎么敢先您而死”,深深地表达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而且还很好地卖了个萌。
孔子卖萌图简短的对话勾出了一段真实的故事:
夫子被困,思念颜回,盼望欲绝,终于绝望。
以为这个视老师如神明的小儿子死掉了。
因此见到颜回时,禁不住老泪纵横。
另一方面,颜回在来的途中一定遇到了种种险阻,以至于“后”。
匆忙赶到,见到老师,老师的一句“我还以为你死了呢”让他感动不已。
这个仁厚的大男孩握着老师的手,留下了泪水:您还在,我怎么敢先您而死。
短短对话,足可见两人日常生活的深厚情谊与默契程度。
(二)弟弟由
老夫子在各种场合“骂”子路的次数很多。
子路喜欢触夫子的忌讳和霉头。
子见南子,子路不高兴了:
您有君子的德行,怎么能去见那个名声不好的女人?
南子是谁,名声极差的卫国夫人。
史记里对“子见南子”有很生动的描述。
本来孔子去见南子之前就做了很多考量,但因为要陈说政治主张也就不得不曲达。
子路却认死理,硬要触夫子的霉头。
夫子知道跟子路这头犟牛很难解释。
只能无奈地说:我要做的不对,天厌弃我吧!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经常赶赶车,有豪侠的脾性。
杏坛讲学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乎夫佞者。”
子路想让孔子的学生子羔担任费县县长,却被孔子指责为戕害别人的儿子。
朱熹为这段注曰:
“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孔子厌恶谁?强嘴利舌的人。谁是强嘴利舌的人?子路也。
为什么厌恶子路?明知理屈还要争胜。
孔子并非真的厌恶子路,不然怎么可能总是带着子路,经常地喜欢批评子路一下。
但可见子路确实不好对付,是个让老师头疼又非常喜爱的“坏学生”。
和老夫子顶嘴的不止这次,《子路篇第十三》里有这样一章,子路把他的真性情暴露无遗。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路对孔夫子说:“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政,您准备首先干什么?”
“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孔子答。
子路不满意了,犟牛脾气又来了:
“您的迂腐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吗!这又何必纠正呢!”
背后骂老师迂腐的学生估计大有人在,当面骂的应该也就子路了。
老夫子毕竟是老夫子,怎么惹他都不生气:
“野哉,由也!”
“你怎么这样鲁莽,仲由?”
对这位大弟弟真是无可奈何。
孔子卖萌图后面老师引而申之,说出了一段广为人们所知的话语: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名不正,那么言语、工作、礼乐、刑法就会像多米洛骨牌一样相继出问题,最后会使百姓连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放。
这便是成语“名正言顺”的由来。
老师耐心的说教,子路估计还是半认同,半不认同。这才是子路。
他不轻易相信老师的说教,勇敢的脾性让他敢于抵触老师的权威。
但他却打心底里佩服着这个比他大九岁的老师,相信他的理想。
尽管“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篇第十八》),他仍然跟从老师不畏艰苦,游说四方,诚为可贵!孔老夫子个人的和他的理想与境界所散发的魅力可见一斑!
《一个像儿子,一个像弟弟》(歌手:孔玮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