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行工作也有4个多月了,站过大堂,做过贷款,当然也做过柜员。目前看来,银行还是锻炼我的好地方。
银行狗的自白~~嘤嘤嘤 行长叫我来上班
—————————————-重点还是放在前面吧-——--——-——————-—
逆向思维,是真正领悟具体操作流程的法宝。是我这几个月之后最大的突破。真相之所以是真相,是因为所有条件齐全了之后,经过实践检验,才最终完整的展现在你的面前。但如果反过来想,以三要素主体(柜员)、中介(材料,包括系统操作流程和客户提供证件)、客体(服务对象)为办法,任何一个要素其中抽离出来,再进行分解、组合、筛检,结果肯定大不一样。
具体比如,一个客户代理另外一个人来办理跨行转账,把两个人的身份证件、一张存折或者卡和汇款单给你。哇塞,好家伙,一下子90万的对私。一般而言,正常流程就是先查两个人的证件,查卡或者存折的余额和相关信息,查相应卡或者存折有没有开短信,ok之后准备大额申请审批表。那么要素有:①身份证件;②代办人身份证件;③存折或卡及相对应的信息;④金额;⑤跨行;⑥用途;⑦签名。那么且不管客户说有开短信通是否真的开了,单纯从要素里面来讲,如果里面缺任何一个都可能造成交易失败或者改成其他交易。如果身份证与本人不一致呢?如果代办人没有身份证件呢,或者带了其它身份证呢?如果开的存折是储蓄户不是结算户呢?如果卡其实不是他的卡呢?如果用途出问题呢?如果汇款收入账号与对应支行不服需要冲正却没有留电话号码呢?如果签名与身份证缺失?附言是否写上。。。。。。诸如此类的问题看似很平常,在初高中的数学奥赛题老师也经常讲到变换条件的方法,不过一来是数学题真的很少有人做到逆向反过来思考,且变换条件作为学生无法抓住中心,二来是生活中这些要素抓不好,就很容易引起合规事故。
例如经常提起的存款证明时间问题、凭证号码个数问题、汇款次数、网银开户资料与本人意愿相关问题等等,大量的凭证作为有机可乘的证据很可能带来风险,相关的诈骗、非法民间融资问题也由此而来。更著名的便是承兑汇票了,票据买入返售的办法更是给高层以可乘之机,柜员也无辜送命。COSO因而也就成为了银行职员和审计师的必备品。
------------------口秋口秋口秋口秋口秋口秋口秋口秋--------------------
做柜员,系统是工具更是基础。而核心就在于制度,在于一个大型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完善的内部风控体系咯。这种体系有三大要素:1、定点性;2、时效性;3、标准性。
定点,体现在银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工作流程的定点,更是时间、岗位职责的定点。例如,中午午休不能超过1小时,原因在于离开柜台超过1小时一方面耽误客户做业务,另一方面以防万一银行内鬼操作系统。因此视频监督也规定说超过1小时就要提出警告。做柜员最重要的,就是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例如,存款取款转账限额的额度,上集中授权的金额范围,外币结售汇的限额。(曾经的偶一度对结售汇不是很懂吼,现在的60406、409、21046神马的还是记得蛮清楚滴。~~)在这方面,“八不得”、“十严禁”、“50条”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今年是50条的落实和双向检查年,在这方面各个部门会查网点相对更严格。相应的神马心得体会啦征文稿件更是层出不穷。在中行甚至整个国企单位里面,营业终了突然叫你开会,然后领导以快车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突然出现在你的柜面前检查你柜子也是会发生的事。大到跨国汇款涉及反洗钱,小到双人复核数额或检查重要空白凭证,方方面面都需要注意细节。
时效,就在于操作的时间限定比较多。当然,时效也分长短。针对客户资料的保管,如中行的传票保存期限是10年;ATM机吞卡3个月以上无人认领需要上缴。但针对操作业务的限制,例如用于跨行汇款的人行同城跨省流转系统下午4点30前关闭,大额交易系统4点30前关闭,SWIFT境外汇款直连系统下午2点30前关闭,则需要注意。尤其是在交易复核时限上,如SWIFT系统超过5小时未进行复核,省行则进行通报,或者一些能不能隔天冲正的交易,相关的规定也是让人闷头闷脑。
标准性,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的机械化,自然不用多说。虽然这一点是众多银行老人家反复苦口婆心跟新员工说的内容,但同时作为一个有梦想有道德有共产主义情怀的青年来说也是最诟病的一点。枯燥和机器人的感觉也来源于此。对于柜员或者银行员工来说,标准化其实反而是最简单的一点。比如,举手招迎啦,双手递送啦,三指点钞啦,等等。在做业务的时候,只需要知道你作为上级,如果要你通过,你需要哪些材料就行了。例如,涉及金融的,需要关注:币种+产品类型+产品子类+时限+原因+对象(客户是否本人,是否跨行,是否跨国,是否符合反洗钱规定);涉及非金融的,需关注:对象(客户是否本人,提供材料,是否与金融相关)。对私相对简单,对公则是长期跟踪的材料,与非金融的做法没有太大区别。对私重在临时,对公重在维护。
(下篇,个人征信发展与模型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