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带来的5个小理论分别是害怕错过、形体焦虑、完美主义、友敌和高效学习。下面让我们一个个来了解。↓
害怕错过
在西方世界中,近年来有一个名词来描述这种行为——FOMO,意为“害怕错过”,在2013年被加入牛津词典。它指的是害怕会错过社交媒体上发生的事情(比如活动和八卦),从而产生焦虑和烦恼。
我们害怕错过的到底是什么?
FOMO最初的研究者、牛津大学教授Andy Przybylski认为,我们是害怕错过“未知”所包含的更多可能性,害怕错过了最新、最好玩的消息,或者错过了与人交往的可能。
杜克大学心理学教授Dan Ariely说,从另一方面来说,FOMO还源于我们内心的一种恐慌:害怕自己在闲暇时间的安排上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从而过得不如别人丰富多彩。
我的手帐朋友圈让我们更不容易快乐
1996年,Sherry Turkle第一次在TED演讲时,她的题目是“庆祝我们在互联网上的生活”,但如今,她认为网络正在“带我们去到我们不愿意去的地方”。
她认为,社交媒体使我们产生了三个幻想:
1.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收获关注。
2.我们总是能够被听到。
3.我们永远不必独处。
而这些幻想,正在使我们越来越不容易快乐。
社会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 人天生就有评估自己的欲望,需要依靠外界的反馈来维持一个稳定、准确的自我形象。
我的手帐社交媒体的出现,不仅使这种比较变得频繁,更重要的是,在朋友圈里我们并不能选择合适的比较人选, 而是只能被动接受他人积极完美的自我形象(在朋友圈里展示的那一面),并有意无意地,以这种过高的比较标准来评估真实的自己。从而,我们就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
我的手帐解决方法
社交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强社交属性的媒介,让我们彻底放弃朋友圈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并不能真的从朋友圈里获得所有的信息,不能真的跟上所有的潮流,不能真的告别孤独,也不能真的成为精心装扮出来的那个你。也许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真的满足于现实世界里所拥有的——当我们能够做到的那一天,才是真正不被虚拟世界控制的开始。
我的手帐形体焦虑
什么是形体焦虑?
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审美和性吸引力的看法,被叫做“体像”(body image),这个词最早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师Paul Schilder在1935年提出。当我们对自己身体的看法是负面的、消极的,认为它不符合社会和自我的期待时,就会产生形体焦虑。
我的手帐Chapman University的David Frederick致力于研究形体焦虑问题。他说,“对身体的满意度和我们生活的太多方面联系在一起。”
David Frederick说,那些对自己的外表更焦虑的人,通常整体的焦虑水平更高,特别容易有社交焦虑问题,且更容易抑郁。他们容易陷入强迫性的节食、锻炼和蛋白质滥用的习惯,可能导致进食障碍。而当这种焦虑比较严重、持续时间长、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时,可能发展为体像障碍。
我的手帐为什么全社会的形体焦虑越来越严重?
首先,一个人的形体在如今已经被和这个人的人格、甚至道德联系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我们发展出了越来越多的指数、标准以及工具,用来衡量形体的完美程度。
我的手帐为形体焦虑所困扰的你,需要做以下工作:
1. 深入反思自己的生活,找到真正让你不满的根源所在
2. 不要对自己太过严苛
3. 学会要求别人接纳一个“表现一般甚至不好”的你
4. 反思社会文化对审美的塑造,理解你认为“自己身体不够美”这个想法是被社会植入的
5. 树立新的性观念:身体不是用来展示的,是用来感受
6. 参与为多元的审美标准做呼吁
我的手帐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一种对完美的渴望,一种对缺憾的恐惧
完美主义被看作是一种人格特质,它影响着人们在思想、情绪、行为上,表现出一种力求完美的倾向。
表现出“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人,即“完美主义者”们,总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总是力争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与此同时,他们还会要求身边的人也都要是完美的。在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对完美的渴望和对缺憾的恐惧。
我的手帐完美主义者对于“完美的渴望”和“缺憾的恐惧”都是极致的。“高标准”与“缺陷感”的两大特点,可以被用来描述他们的这种极致的渴望与恐惧。
高标准:对完美的渴望
缺陷感:对缺憾的恐惧
我的手帐完美主义者有3种类型
心理学家们按照完美标准的来源(源于自己 or 他人的期望)和实施对象(要求自己 or 要求别人)将完美主义者们划分为三种类型:
社会指定型——社会指定型完美主义者认为,只有自己在他人眼中是足够完美的(自己符合他人的期待),别人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只有我做得足够好,他们才会喜欢我”
他人指向型——指的是完美主义者将对完美的苛刻要求指向了他人,即以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在他们看来,身边的人是否完美,对于自己的“完美”也很重要,因此他们会毫不客气地对他人的行为与表现评头论足。
自我指向型——这类完美主义者,对自身有着苛刻的要求,并且当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时,他们便会极为严苛地批评与责难自己。不同于前两种类型,这类完美主义者通常有更为强烈的成就动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成就、避免失败。
我的手帐完美主义的家庭成因
1.“身为我的孩子,你怎么能够不完美”
2.“我对你要求高,以免你在外被别人挑剔”
3. 不容许犯错的家庭氛围
完美主义的负面影响
1. 不幸福的亲密关系
2. 负面情绪
3.自杀
面对完美主义,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1. 意识到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
2. 为成功而努力,但学会为“足够好”而感到满足。
如果你的伴侣是完美主义者:
首先你需要明白,你的快乐是建立在你自己的行为与选择之上的。
第二,你需要明白,完美主义可能让ta变得很挑剔,但完美主义也并不是他们的错,如果你选择留下,比起互相责怪,你可能更需要学着与ta的完美主义相处。
另外,在抱怨对方是个完美主义的同时,也许你也需要警惕,自己是否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把对方的一些合理的建议当成了一种挑剔,过分敏感和自我防备也是完美主义的一种表现。
我的手帐友敌我的手帐
研究表明,从青春期开始,纯粹的朋友和纯粹的敌人都会变少,而一种新型的、叫做“友敌”的关系则会越来越多,甚至变成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最经常要面对或扮演的社会角色。
亦敌亦友、爱恨交加的矛盾关系
友敌通常也被称作“矛盾的人际纽带”,它最早在1953年被提出,用来形容当时的美国与前苏联之间、集合了朋友和敌人特性的关系。如今,我们会用这个词来形容国家之间、企业/机构之间、个体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友敌”这个词语在2008年被加入了《牛津词典》,定义是“尽管不喜欢、或者彼此敌对,但表面上仍表现得很友好的一种关系”。而“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对它的定义则是:“既是朋友又是敌人的人,你们之间的关系既是互惠互利或互相依存的,又是竞争性的、充满了危险和不信任的。”
我的手帐为什么会形成友敌关系?
1.虽然互相欣赏,但存在竞争关系;
2.关系中有过正面的事件,也有负面的事件;
3.因为一些客观因素的阻碍,而无法做敌人。
我的手帐友敌关系背后隐藏的情绪
1.嫉妒、妒忌
2.理想化、偶像化
3.报复心
我的手帐如何处理友敌关系?
1. “友敌”是最令我们紧张的人,但也是鞭策我们进步的人。;
2.友敌关系也是可以被“管理”的。;
在管理你的友敌关系之前,你需要知道的是:朋友之间除了互相欣赏,产生嫉妒、报复等负面情绪也是正常的,“友敌”关系的存在也是合理的。
最后,明确你对这段关系未来的期待。友敌关系是可以被改变的——可能向前一步变成朋友,也可能退后一步变成敌人,当然,你也可以维持现状。就像我们常说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时候,“友敌”反而是一种更长期、稳固的关系。
我的手帐 我的手帐 我的手帐高效学习我的手帐
这篇理论解说是导读Boser在新书《学得更好(Learn Better)》。澄清一些关于学习的迷思、了解高效学习的步骤,并且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的手帐学习是一个过程
1.学习≠记忆
2.高效学习包含四个步骤
Boser认为,如果人们要高效地学习,应当在学习过程中遵循一系列步骤:
a. 寻找动机
b. 设立目标
c. 反复练习与自我检查
d. 形成关联。
我的手帐哪些人学得更好?
1.用积极眼光看待自己的人会学得更好
2.不含偏见、思维开放的人能学习更多的事物
3.接受“自己会犯错”的人,能更好地学习
4.睡得足够的人能学得更好
5.具备元认知能力的人能学得更好
元认知分为两种:规划型元认知和自我监督型元认知。
规划型元认知指的是对“思考新知识的方法”的规划与思考。
而自我监督型元认知指的是对“已经获得的知识”的思考方式的检验。
我的手帐哪些方法能让我们学得更好?
Boser指出,许多高效的学习方法本身并不复杂,但如果你想要真的提升学习成果,你需要坚持使用它们、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
1.找到所学内容对我们的价值
2.善于利用同伴压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查
4.试着给他人解释你学到的内容
5.不断将新学到的内容融合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新学信息和原有知识的关联。
郑重说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韩大爷杂货铺的“100天精华领读营”课程内,韩大爷的提供的清晨音频文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