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洗漱完毕,进入房间,刚刚走到窗前,正准备关窗子的时候,一轮明月刚刚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挂在天空中的圆圆的明月,像黑夜里一盏名灯,照耀着小区内漆黑的夜空。
记得小时候,有月亮的晚上,吃完晚饭,把碗筷往灶屋里一放,伙伴们就开始不约而同的聚在一起玩去了。
从最初的玩丢手绢的游戏;到玩鲤鱼打挺的游戏;再到后来玩捉迷藏的游戏。都是小时候有月亮的晚上,玩的最多的游戏了。
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时,几乎整个生产队里,大小差不多的孩子们,都会聚到一起的。在一块空地上,坐成一个圆,一面唱着《丢手绢》的儿歌,一面叽叽喳喳的欢笑着,吵闹着,等到差不多,每个孩子都丢一次手娟的时候,孩子们才肯恋恋不舍的被父母叫回家里去。
对于鲤鱼打挺的游戏,玩起来就更加热闹了。一群大点的孩子,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形成一道水渠的形状。其中一个大孩子,把一个小点的孩子抱上人墙形成的“水渠”上,使劲的把“鲤鱼打挺”的孩子不停的用手臂往前掀动着,欢笑声伴着尖叫声和吵闹声,打破了乡村夜晚的寂静。
对于玩捉迷藏的游戏,一般都是在村子后面的树林里玩的。在月亮挂在村子上空的时候,孩子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不论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村子后面的树林子里,都会有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在找人的孩子,背过身子从1、2、3一直数到20的时候,就开始找藏起来的孩子了。孩子们,有的躲到胡同里,有的躲到屋子后面的茅房里,有的躲到寨沟边,有的朵到大树下,柴垛旁……
只要找人的孩子,找到一个人的时候,所有躲着的孩子都会自动的从四面八方重新聚拢在一起。找到的那个人,按照第一个找孩的要求,一个又一个的往复循环着玩着捉迷藏的游戏。
待月亮已经从村子上空,慢慢往下落的时候,就听到大人喊孩子们回家睡觉的声音。小时候,玩疯了的我们,有时做梦也和伙伴们一起玩着游戏。
记得每到每年的中秋节的夜晚,月亮刚刚挂在天空,每个孩子一面吃着芝麻焦馍,一面往村口跑去。小时候,不仅有八月十五打焦馍的风俗,还有八月十五摇火把的风俗。
在吃着母亲和奶奶烙的芝麻焦馍时,由于当地有八月十五打焦馍的风俗,虽然不知道打碎手中的焦馍有何寓意,即使手里吃的焦馍被伙伴们用手打碎,也都不会生气的。
如今想想,应该是手里吃的圆圆的芝麻焦馍,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寓意。因为月圆必有月缺,团圆必有分离。月亮如此,人生易如此。
至于八月十五的晚上,在空旷田地的道路上摇火把,则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的寓意。那天空中的明月,挂在村庄和田野的上空,伴着我们走过童年的时光,伴着我们走过年年岁岁。
后来渐渐长大,作业也开始越来越多了。在村子里玩游戏的,都是比我们小的孩子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儿时的夜晚,依然那么的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又如是在梦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