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生活家美食
等在“老通城”:只为记忆里挥不去的那份老味道

等在“老通城”:只为记忆里挥不去的那份老味道

作者: 晓吾 | 来源:发表于2017-05-02 15:52 被阅读178次
    图片/曾晓吾 图片/曾晓吾

    图、文/曾晓吾

    在吉庆街排队等吃豆皮的人,是不是都冲着它汉味经典的名气?排一个多小时的队,每人限够两份,这队排得值不值得?

    老公的回答自然不言而喻。老通城的豆皮对老公而言是百吃不厌的美味,但凡有机会逛吉庆街,吃老通城的豆皮几乎是他的不二选择。我虽然不如他那般铁杆,但对于情怀和美味,我向来习惯于选择遵从。

    老公对老通城的痴迷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的他还是个乡里中学的读书郎,被在武汉读大学的哥哥带去吃了一次老通城豆皮,他就再也不能忘怀。他套用时兴的网络语言说,哥吃的不是豆皮,哥吃的是大汉口活色生香的味道,吃的是一份年少时的记忆,吃的是一种怀旧的情怀。

    五一小长假,趁着天气好,我们又逛到江汉路。看着老通城店内排起长龙的队伍,我有些胆怯,他却不以为然,让我在外面坐等,自己则神色淡定地加入了排队的行列。

    “老通城”以前是一家大型酒楼,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而驰名,素有“豆皮大王”之称。现在的“老通城”专营豆皮。老通城豆皮与四季美汤包、小桃园鸡汤、蔡林记热干面,成为汉口人记忆里的传统味道。外地人到武汉,如果不去吉庆街品尝“老通城”的豆皮,那几乎可说是白来武汉,“老通城”也差不多成为外地宾客对武汉市的别称了。这个诞生于1929年的品牌,经过近百年的岁月洗礼,如今已成为汉派美食的金字招牌,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华老字号”。

    说起老通城的豆皮,“老汉口”们总是忍不住在外来客们面前津津乐道。我身边就坐着这样一个“老汉口”,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我们坐在老通城店门外日影斑驳的树荫下,等着吃这被誉为汉味经典的豆皮。趁着这闲等的功夫,老人家向我讲述“老通城”豆皮的历史。他说老通城的豆皮之所以有名,与毛主席他老人家来吃过有很大关系。

    豆皮是武汉民间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武汉人“过早”喜欢吃豆皮,“宵夜”也喜欢吃豆皮。武汉的豆皮与其他地方的豆皮不太一样,其他地方所称的豆皮吃的就是用黄豆绿豆加大米磨成米浆摊成的“皮”,武汉人口中的豆皮则是用这“皮”夹包糯米饭团做成的美味,色金而黄,味香而醉,成为武汉人餐桌上的最爱。

    在武汉,以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历史最为悠久,也最负盛名。外地人到武汉,皆以能吃到老通城的豆皮为快。毛泽东曾品尝数次,赞不绝口。1958年,毛主席两次亲临“老通城”,在品尝了“三鲜豆皮”后曾赞不绝口。不仅是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等领导人也来过,甚至外国元首如金日成、西哈努克等人也来品尝过。

    历史与名人是“老通城”的骄傲,也是汉口人的骄傲。老人家讲起来如数家珍,话里话外都带着自豪。他说他每周都要来吃上几次,他就好这口,吃了几十年,他喜欢那个味道。我笑着问,您老好这口主要是因为毛主席吗?

    老人家认真地答,是,又不全是,我们这个年代的老人都对毛主席有深厚的感情,但话说回来,老通城的豆皮之所以盛名远播,还是因为它的好味道。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它用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上好的糯米,豆皮中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这样做出来的豆皮味道才地道,才是老汉口的味道。

    说话间,我们的豆皮陆续等来了。打开牛皮纸袋的外包装,取出透明快餐盒,煎得焦黄油亮的豆皮上,撒着几点翠绿的葱花,金黄色的薄皮之间夹裹着白净透明的糯米和点点酱色三鲜,勾引着人的味蕾,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美味面前闲话少讲,开吃!咬一口果然是外脆内软,油而不腻,真真是口口生香啊!

    图片/曾晓吾 图片/曾晓吾 图片/曾晓吾 图片/曾晓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等在“老通城”:只为记忆里挥不去的那份老味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gctxtx.html